在线电子书

Home Category

《如果再重来》康师傅 [11]

By Root 570 0
多年,看着还是戴在妹妹腕子上好看。”动作轻柔准确,没有多余的亲腻做作。
  素儿一下子有点蔫了,自认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学过诸多礼仪,怎么就是不会这一套儿呢?连谢都忘记了,愣了一下神,素儿便拿过加菲猫递过去让那拉氏靠着,又把长命锁给睡熟的婴儿带上,顺便拿手指碰了一下小嫩脸,回身把花油和保湿乳递过去,细细地说了用法。
  “这个靠枕做的别致,是猫吗?很可爱的,有点象十弟呢。”那拉氏仍是笑盈盈的。
  “真的象我?那肯定是个好猫!”老十本不耐烦听女人们说私房话的,外面葡萄架下正布置着酒席还没开席,又听话里带着他,便插了口。
  “还有个故事呢。”
  “噢?说来听听!”老十起劲了。
  “从前有个老头,孤伶伶的……”
  “他的儿女呢?”老四也插话。
  素儿来了气:“听素儿讲故事还是听表哥讲?素儿也不知道老头儿的儿女去了哪里,反正这老头就养了一只猫,他老想让这猫能象人一样说话,就让猫跟他一样吃饭、睡觉、散步,可这猫老是不开口说话,最多就是喵喵叫。有一天老头和猫坐着正吃饭,这猫突然指着屋顶开口叫道‘小心!小心’,老头实在太惊讶了,瞪大眼盯着猫看,这时候,上边掉下块砖来,正砸在桌子上。猜猜后来怎么着?”
  三个人都配合地摇着头,素儿顿了顿:“这猫气哼哼地说:‘这笨蛋!每天让我说话,我真说了他又不听,还不如不说。’”三人都笑。
  等开了席,宋氏和李氏也来了,都不怎么开口说话,只老十有一搭没一搭地和素儿凑着脑袋说话,老四看不过去,便问老十都说些什么,老十便说起素儿摔跟头、闹学这档子事,然后一桌子人除了素儿都在笑,素儿有点挂不住,涨红了脸道:“表哥能不能加几个菜啊?定是菜不够才拿素儿下酒!可惜了我也是‘素’的呢!”
  ……
  
十八
  自在的日子总是过得快,转眼素儿已是十二岁了,唯一的缺憾是见不到靖安,只知道佟妃和她身体都好,三年守丧期也快到了,过两个月就能见到靖安,心里自是有种期待。
  那拉氏自那年中秋后,常来府里看素儿,给素儿带封靖安的信,说说佟妃和靖安的近况什么的,渐渐放下那种令素儿叹息的矜持,许是越来越熟的原因。
  “素儿,那花油很好使的,用着也不腻,额娘那里快用完了,你这里还有吗?”那拉氏端坐在榻上问道。
  “当然有拉,一千亩良田都种了花,花油自然多得是,都够开个铺子了。月儿,取两瓶玫瑰的花油来。”素儿歪着对着那拉氏,看了一会儿,突然笑了:“四嫂,你一定是满腹经纶吧?”
  “我那有什么满腹经伦?只识得些字罢了。”那拉氏诧异地说,自已琴棋书画都是不错的,但绝谈不上满腹经纶。
  “那四嫂干嘛不敢弯腰?这么直挺挺地坐着不累吗?素儿还以为是满腹经纶,弯了腰会漏出来呢。”素儿说完自顾自哈哈笑起来。
  那拉氏也柔柔地轻笑起来:“就你怪话多,怪主意也多,活得又自在真叫人羡慕。”说着也放软了身子,素儿扔过一个靠垫,两人便斜靠着说话。
  “素儿又没读过什么诗书,当然只会说些怪话,比不得四嫂,府里那几个都摆得定,还给四哥张罗。”
  那拉氏没说话,顿了一顿换了话题:“我自怀上晖儿脸上便出了好些斑,怎么也褪不掉,素儿可有什么方儿?”
  “大概是妊娠斑吧?方儿就没有,脸别晒到太阳,慢慢会好一些。素儿这儿倒是有些脂粉可以防晒遮斑的,四嫂要不要试试?”
  “好啊,有劳了。”
  素儿让那拉氏平躺在榻上,按美容院的样子给她净了脸,涂上纯度较高的薰衣草油,略做了会儿按摩便从眼睛下边涂粉底,一点点揉开了,又在有斑的部位着重点了些粉,揉匀了用粉刷子再刷了些细粉,用墨条画了眉,还特意描了眼线,最后再上了唇油胭脂——几乎完美的自然妆,就缺阴影粉了,以后还得做点,虽说自己如今才十二岁,按说不用化妆,但是在这年月,十二岁已是快成年了,不化妆可是出不得门的,好歹顶着个格格的头衔,再说给别人化妆也是件开心事儿。
  那拉氏翻身坐起,拿了镜子照着,嘴上绽开笑:“平日不见素儿上妆,这手段却是这般高,实实是想不到。只是这唇上不是点的樱桃唇,倒是特别。”
  素儿细看着那拉氏:“四嫂真是好美,大眼睛亮亮的,宽额细眉隆鼻小嘴,羡煞素儿了。表哥那般古怪的一个人怎么就能娶到嫂子?真是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了,而且还是另插着几枝野花的牛粪,不如嫂子去把那些野花给拔了。”
  那拉氏哧地一声笑了:“你这丫头真是的,这婚姻大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是自己能作主的?”转而又微蹙着眉头想心事,眼神缺飘得很远。
  “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莫不是选秀前还有个什么人……?”素儿逗着那拉氏。
  那拉氏话风一转:“素儿,你过两个月便要进宫请安谢恩了,说话再不可这么没遮没拦的,情愿守着拙,不可多出头。你是个好姑娘,大家都疼你,可别祸从口出,负了大家的一片心意。”
  “明白了,四嫂。”素儿随口应着,心里却在描摹着那拉氏刚才失神的内容:草木茂盛的季节,阳光暖暖地照着,一名男子逆光走来,在她身上投下一片影子,这片影子也投到了她的心里。他为她理了理有些散了的鬓发,在发际插上一朵红杜娟……因此她才可以做得如此贤德,如此四平八稳,又如此忙碌。
  “你也出神了?正跟你说呢,听说皇上要把靖安嫁给蒙古策凌台吉,原先因为三年行孝,一直未赐婚,十七了,是该婚嫁了。”
  嫁给策凌?好象听说过这个名字,不知道是不是和葛尔丹有什么血缘关系,不管了,总之是蒙古,不知道靖安受不受得了那里的气候,算了,大不了自己举家迁过去,府里人愿意跟的就跟,不愿意跟的就在这府里守着,哪天回来就当度个假什么的。
  
十九
作者有话要说:总得有人救,只能求救老太后!汗  进宫那天,素儿被太监领着先去了养心殿,那就是说素儿要见康熙了,对于这个响当当的千古一帝,好奇是免不了的,只是脚仍是免不了有些发抖,老康没让她先去太后宫里,先要见她应当不是好事,仔细想着可能是自己哪地方做得不好,被老康知道了,可是自己一介小女子,哪值老康这么个大人物关心?想不明白,只有不想了。
  进了殿,跪下请了安,半晌也没听到老康发话,又不敢抬头看,没叫起也不敢动,就在脚快要麻了的时候,天簌之音终于传来:“说说吧,你把朕赐的田都做什么了?”
  “回皇上的话,田里种的是花。”
  “朕赐了田是给你种花的吗?这花是能吃还是能喝?”声音拔高了。
  “回皇上的话,赐田时已是误了农时,素儿便让人种了花,后来就一直种着,把它给忘了。”
  “忘了?你不是有着个好记性,偏就把朕赐的良田给忘了?朕看你是好大的忘性!”
  “是,素儿知道错了,明年绝不会再误了农时。”
  “整天就知道鼓弄些奇巧之物,说说吧,都是哪里学来的?”
  “回皇上的话,有些东西是洋师傅教的,有些个是素儿瞎琢磨的。”
  “瞎琢磨?怎么别人就瞎琢磨不出来?”
  “回皇上的话,素儿只是一个闲着没事干的小女子,不象别人都公务在……”
  “这话没让你回!”老康打断素儿。“这些个还是小事,朕来问你,你跟胤禟他们说起行商的事儿,都说了些什么?”
  “回皇上的话,具体的原话记不清了,只记得个大概。”
  “说你的大概!”
  “是!素儿说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有些人善于种地,有些人善于捕鱼,若是让善于捕鱼的去种地肯定是既荒了地又没有鱼,反过来也一样。有了商人,该种地的种地,该捕鱼的捕鱼,自然是既有粮吃又有鱼吃。行商没什么不好的,没理由看不起商人。”
  “照你这么说,不事生产,光靠倒卖获利的商人倒是很重要?”
  “回皇上,商人虽不生产,却也担了风险,付出了劳动,只是他们的劳动是别人看不见的。满人一向不事稼穑,在关外时都是马背上生活的,也是靠商人来换得粮米,却征服了汉人。真正不事生产的倒是那些读书人,出仕的还好,能为皇上效力,大部分读书人到老也没中举,家里全靠着妇人苦苦支撑,还自命清高,好象都不是粮米养大的似的。”唉,怎么这么容易就说溜了嘴呢?那拉氏前几天还在反复嘱咐呢,几个阿哥更是为这个磨烂了嘴皮子,连老八都担心得什么似的。算了算了,说都说了,总不能说一半留一半,只怕更没好果子吃。
  “你倒是很有主张。这商人的事先放一放,朕再来问你,胤禛和胤祥说起吏治的时候,你又说了些什么?……说个大概吧!”
  终于明白为何老康到现在还不叫起,原来是为这个,女子是不得干政的,更何况这是议政,真要上刚上线,十个素儿也早死了,老康既知道这些,当然是一点也不能瞒的,若是瞒了那就坐实了欺君之罪,不瞒的话,老康应该是并不想杀了自己,不然也不会有这御前对答了,也许就是想敲打一下,让自己以后把嘴闭紧点。
  想明白了这层,素儿暗暗捏了一把发麻的腿脚,放稳了声音答道:“回皇上,素儿说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也是百姓的天下,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独独不是文武官员的天下,因为官员拿的是皇上给的薪俸,但是他们手里有权,所以有条件去盘剥百姓并且盘剥来的都不是自己的;朝廷是皇上的朝廷,也是百官的朝廷,因为皇上要靠百官去执行政令,所以百官有机会偷瞒了皇上,皇上却不能一下子把他们全除了个干净,万一再来的官员贪得更狠呢?”
  康熙一把拍在龙书案上,怒气勃发:“佟佳氏·素儿,你可知罪?”
  事已至此,伸头一刀缩头也一刀了,认罪吧:“素儿知罪,请皇上责罚!”
  “你倒说说是什么罪?”
  “素儿以女子小儿之言乱议了朝政。”
  “看来你还是知道不能惘议朝政,那你可知该当何罪?”
  “素儿不知律条,不知该当何罪,素儿不敢欺君。请皇上治罪。”
  正哆嗦着,太后来了,身边跟着十三和十四,康熙见了礼后已是知道太后为何而来,便等着太后发话。太后语气安祥:“皇上问完话了吗?问完了哀家可要带着素儿走了,都说素儿手巧,上妆上得好,正想让她给哀家试试呢。若是没问完,就接着问,哀家等着。”
  “皇额娘,这丫头惘议朝政,此罪可大可小,不能不给她一点儿教训。”
  “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在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