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熹纪事(1) [7]
起高升。我不和你们哥俩多说,就是你们走这一趟。” 辟邪和驱恶对视一眼,只得领命。 到慈宁宫才知道,不止太后在里面,还有景佳、景优两位公主在这里陪着太后聊天,两个人叩头请安,太后道:“起来回话。你们不是七宝的徒弟么?哪个是驱恶,哪个是辟邪呀?抬起头哀家瞧瞧。” 洪司言在一边笑道:“瞧着这个辟邪倒是长得不错,太后看他的眉梢,倒有个凉州女孩子的清朗劲儿。” 太后笑嗔道:“你越老越不像话,好端端的凉州女孩儿为什么要和个小太监比?”又见驱恶身材高挑,体格强健,黑黑的面庞上浓眉大眼,嘴角带着一股倔强,又问洪司言:“你看这个孩子是不是和那个人有些像?” 洪司言勉强笑道:“外貌神情都有相似之处。” 太后突然问驱恶:“多大岁数了?” “奴婢二十一岁。” “进宫之前家里姓什么?” 驱恶回道:“姓颜。” 太后一阵冷笑,道:“如何,宫里还住的惯么?” 驱恶笑道:“宫里样样都好,奴婢住的惯。” “样样都好?”太后尖刻地笑了,“你以为你进宫来是为了享福么?现在就让你知道宫里的不好!来人,教训这个胡言乱语的奴才。” 两个慈宁宫的掌刑太监将驱恶拖出宫门,就是一顿廷杖。辟邪急忙跪倒,叩头道:“太后饶命,太后……” 太后却又恢复了平时安详的微笑,道:“不关你的事,你是个好孩子,你告诉哀家,这宫里如何?” 辟邪回道:“奴婢是个微贱之人,是沾了太后主子、万岁爷和各宫主子的福气,才能吃得好,穿得好,虽说谈不到报答主子的恩情,若能效犬马之劳,不惹主子们生气,就是奴婢的福分了。” 太后笑道:“你是个懂事的。你起来。” 两个公主何时见过这种阵势,景佳公主吓得脸色惨白,景优公主扯着太后的衣袖道:“母后何必跟这种小奴才生气,今天是景佳姐姐的好日子,不如放那个奴才一条生路,就算给姐姐她积福。” 洪司言陪笑道:“公主说得是,现在早已打断了两条腿,那个奴才已经知道厉害,得了教训就算了。”见太后仍不做声,又在太后的耳边轻声道:“不一会儿皇上就过来了,见了不好,再说今天打死了他,太后日后又要后悔。” “不错。”太后点点头,洪司言立即出去止刑。 不久皇帝在门口请见,一家人各自行礼之后,太后指了指景佳公主,道:“你这个妹妹就要远嫁,这些天多见面,今后就再也见不着了。” 皇帝笑道:“母后的话说的太过忧伤,今后藩王上京,妹妹一起过来,和太后、太妃总有见面的时候。”转眼看着景优公主,笑道:“景优的婚事儿子心里也有了谱,母后可别轻易将她许给别人。” “什么了不起的人物,现在不能说么。你只管和她母亲杨太妃商量,别让她觉得你委屈了景优,和景佳一比,说你这个皇帝哥哥当的厚此薄彼。” 景优在一旁红了脸,低头不语。皇帝道:“正好辟邪也在这里,景佳的婚期也不远了,针工局也该想着置办公主的嫁妆。” 辟邪回道:“奴婢已经看过内府供应库的缎子,大多是凉缎。本来凉缎是极好的,但是公主嫁到凉州去,陪嫁的缎子都是婆家原来的东西,未免有些不妥,奴婢这就想请旨,讨个主意。” 太后点头道:“这说的有理。国内能和凉缎媲美的只有寒州的丝绸,库里还有么?” “库里倒还有一些,不过宫里不太使,花样子都已经陈旧,就算都拿出来,也不过一百匹左右,奴婢想着让寒州进贡一些来,又恐怕到时来的东西多带市井气味,与皇家身份不符。” “这是正理,”太后点头道,“寒州的丝绸流在民间,哀家原来不喜欢,就是因为这个。” 辟邪笑道:“奴婢有个主意,只怕说出来太后怪罪。” “怎么学的和你师傅一个口气,尽管说。” “奴婢想着自己去寒州一趟,看看当地织造的品质如何,再打几百个花样子下去,让他们照着赶制,多半能赶上公主的婚期。” 皇帝瞥了辟邪一眼,心里道:原来如此,嘴里却呵斥道:“你又异想天开,无缘无故内臣出京,本来就是极麻烦的事,你要是在外面惹祸,死几百次也不够。” 太后拦住皇帝道:“这是什么话,哀家看着是个好主意,公主出阁还不算是大事么,关系朝廷的脸面,自然让宫里的人亲自走一趟好。” “母后……” 太后笑道:“妹妹们都在跟前,瞧皇帝急得什么似的。我知道皇帝舍不得辟邪走,怕没有人陪你下棋玩乐,我还不知道么?你和景仪不是玩得好好的,不过一两个月,有什么打紧?” 皇帝对辟邪道:“母后已经答应了,你还不谢恩。” 辟邪跪下叩头,听太后道:“只你一个出去,哀家也不放心,你的师弟康健在这里当差得体,你们一起去也有照应。在外面不要惹事,办完事就赶紧回京。” 辟邪领旨退出,回到居养院,直奔驱恶的屋子。居养院一直是七宝太监的住所,人最多时还住了七个徒弟,天天吵吵闹闹,人声鼎沸。现在除了辟邪、驱恶还有辟邪的徒弟小顺子,再无他人,辟邪住西厢房,驱恶就在东厢,正房还是按七宝太监在时的原样,天天有人打扫。 小顺子正从驱恶屋里奔出来,手里拿着药方子,一把被辟邪抓住,回道:“太医说了,五师伯的伤不碍事,就是两条腿断了,养几个月,也会好的。” “快去抓药吧。”辟邪挥手放开他,自己进屋和太医打了声招呼。驱恶在床上听见了,勉强笑道:“辟邪过来,陪我说话,才不会觉得痛。今天真是走霉运,不过回错一句话,就断了腿。” 辟邪坐在驱恶的床边,握住他的手,道:“师哥,太后打你不是因为你回错话。” 驱恶笑道:“是因为我姓颜?”他望着辟邪沉痛的脸色,道:“这不怪你,只是师哥的腿以后不中用啦,今后也不能再护着你,你自己一定要小心。” “我知道。”辟邪点头,又在驱恶的耳边斩钉截铁地道,“现在她打你,将来我会要她加倍偿还。” 过了两天,皇帝的旨意下来,辟邪去司礼监、内务府领了各部文书、官牒,和康健、小顺子收拾行李。吉祥如意特地过来道别,把小合子留在居养院照顾驱恶。驱恶在床上还大声道:“去吧去吧,等你回来,我就好了。” 三人等出了宫,才换下太监服色。小顺子自从进宫之后,就没出过门,一路上看什么都新鲜,指手画脚,大呼小叫。三人上了天刑大道,正想拐到隐环路的码头雇船,小顺子却又大声道:“师傅师傅,你瞧那不是宗人府么?” 康健笑道:“没见过世面的小子,那哪里是宗人府,宗人府正堂在朱雀门里,那是宗人府囚牢罢了。” 辟邪脸上的表情倒象是被利刃刺了一下,打了个寒噤,对小顺子道:“那又如何,你能不能安分些。”自己却又忍不住盯着门口的牌匾,“宗人府”三个大字正在朝阳下焕发出血红色的光芒来。 ※※※ 颜久十二岁,没事的时候,他就会数一遍面前的铁栏。宗人府囚室的铁栏,从东到西一共十二根,就象自己的年龄,从西到东一共十二根,永远也不会变,是不是就象自己的生命在十二岁时就会嘎然而止,再也不变了呢? 同胞哥哥颜镶,正躺在母亲的怀里熟睡,自己正在冷冷清清继续数着这个不变的数字,“十一、十二。”一袭红色的袍角从自己眼角掠过,抬头可以看到那个清雅修长的身影正指挥狱卒搬了十几坛酒进来,接着就有人打开了囚房的门锁——象堂会上武戏开打的音乐,嘈杂而清脆。两个狱卒进来,拉起颜久。 “儿子走了。”颜久走出囚房时向母亲行礼,颜镶被他们从母亲怀里拖了出来,撞在颜久身上,郑王妃象发了疯似的哭起来。 家里所有的男孩子都集中在父亲的囚房里,颜久有些失望,他一直想见到的妹妹颜祯并不在这里,那个美丽的十岁女孩,时时会打开一袭精致的寒绢手帕,露出一个象她面颊一样嫣红的桃子来,“这是从我母亲院子里的桃树上摘的,”她笑,跺着脚道,“哎呀,这手帕沾了桃毛,不能再用了。”手帕轻盈地飞落,颜祯的笑声一起洒在沾满露珠的草地上。 就在铁栏外,一定是适才推推搡搡的时候,从自己袖中落出来的,颜久使劲伸出手去,只差一点点,就能够到那块已经被人踩脏了的手帕。那角红袍停在自己面前,一只白皙均净的手将手帕拾起来,塞到颜久的手里。 “奴婢七宝给颜亲王叩头。”红袍总管七宝太监在囚室外跪倒。 “七兄,请起,请起。”颜王背着手,从窗口笑着走过来,颜王与匈奴征战二十多年,面庞晒得黝黑,两道修眉间尽染戎马风尘之色,只有笑起来时,才变得儒雅亲切,颇显皇室贵胄的本色,“几年不见,七兄仍是容颜如故,想必今后成仙也不是难事,呵呵。” 七宝太监道:“王爷抬举奴婢了。” 颜王笑道:“七兄此来,可否带着最后的旨意?” “是,太后的懿旨,十五岁以上男子及王妃、侍妃、郡主均赐自尽,未成年男子罚入宫为奴。” 颜王世子颜铠只有十九岁,却站出来喝道:“让那妖妇做她的清秋大梦,我们颜家子孙都是皇室贵胄,岂能入宫与她为奴?”转身对自己十个兄弟道:“不怕死的颜家子孙站到我身后来!” 颜王的儿子年纪虽小却个个泯不畏死,少年脸上都是一脸决断,齐刷刷站到颜铠的身后。七宝太监念了声佛,抬头一看,却有一个少年孤零零站在囚室中央,没有挪步的意思。 “你个贪生怕死的小杂种!”颜镶从颜铠身后跃出就想当胸给他一拳。 颜王伸手拦住,走到颜久面前,蹲下握住他的双肩,柔声道:“阿九,是不是父王宠坏了你,此时没有勇气跟父王一起死?” 颜久平静地道:“不是,儿子并不怕死。儿子只是知道父王的壮志大业未酬,如今人人都一死了之,谁替父王完成平定四方,江山一统的伟业?” 颜王笑道:“你年纪还小,不知道以你的身份入宫为奴是何等凶险,不等你替父王报仇,恐怕就遭人毒手,何必再去受罪?” “儿子年纪虽小,也知道入宫是什么意思,再大屈辱,儿子也甘承受。” “好!”颜王不禁大笑,道,“阿九,你且记得,现在死是件好事,如果你一旦选择活下去,就要努力挣扎,不要辜负老天给你这次重生的机会。” “是。” 颜王牵着他的手,将他领到七宝太监的面前,道:“七兄,这是我最喜欢的孩子,现在就交给你了。” 七宝太监仔细打量这个心智远远超越年龄的十二岁少年,道:“奴婢领会得。” 颜久跪下,向七宝太监叩头,“师傅,今后徒弟的性命就交给师傅。” 七宝太监点头,向颜王道:“王爷还记得多年前,有人向王爷进言要早日收买奴婢一事么?” 颜王笑道:“难得你还记得。” “不错,当时王爷言道:‘闻琴弦而知雅意,听他的琴声就知道七宝太监不是俗物,何必用这些阴谋的伎俩玷污了他。’奴婢虽然与王爷从未深交,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