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电子书

Home Category

庆熹纪事(1) [4]

By Root 654 0
人这时就派人快马传了洪王世子手下的中军官,严厉申斥,一会儿让他领人回去。”  洪王世子营中出来的这一百多个人大多是老兵油子,难得来京城一趟,只盼好好享乐一番,这才脱队出来,一上了官道不禁欢呼雀跃,大呼小叫。才行了一里,前面有座茶棚,天气炎热,众人欢呼一声,就想去抢茶吃。  “站住!”突然有个年轻的军士仗剑拦在路中央,“尔等是藩王的士卒,为何不奉圣命在郊外驻军,反尔要往京城去?”  这伙人中为首者姓李,是个伍长,被人拥出来道:“咱们藩地来的人,不过想去京城里见识见识一下花花世界,有何不可?”  那军士冷笑道:“我不和你争辩,既然你是这伙人的头目,你跟我去我们陆将军面前回话。”  “去就去,难道我还怕了你们京城的官差了么?”余人都在起哄,李伍长有人前呼后拥,趾高气昂地跟着他往茶棚那里走。  茶棚里坐着一个穿蓝色战袍的将军,腰间挂刀,见李伍长踞傲无礼,也不发作,只是继续喝了两口茶,低着头道:“想着见世面,开眼界是人之常情,我也不怪你们,只是圣上既然有旨意你们不得入城,又颁了诸多犒赏,你们就该本本分分呆在营中,不应出来闹事。”  “别提什么犒赏,”李伍长叉着腰大笑,“朝廷欺负我们是乡下来的么,给点残羹剩饭就能打发我们了?我们可是洪亲王的亲兵,平时就是大鱼大肉,稀罕这点破烂!”  “对对,”旁边还有人帮腔,“我们跋涉几千里来的,朝廷不招待我们,我们自己去城里寻乐子。”  “就算是陈糠烂谷,圣命就是圣命。”那个军士见他们气焰嚣张,已忍不住道。  “我们是洪亲王座下的亲兵,只要亲王、世子爷一句话下来,吃屎也是肯的,你跟咱们世子爷说去。”  陆巡轻笑一声,这才抬头看着李伍长道:“仅这一句话你们就犯了大罪,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这是想作死了,你们世子小主子现在正在京里,你们这是想连累世子么?我劝你们这就回去,大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算了。”  李伍长见他三十多岁,面庞安详,气质文雅,本来没将他当一回事,此刻却见他双目中杀气凝聚,不怒而威,心里一惊,但见这里只有陆巡和那军士两人,茶棚里也只有两个其他客人,此刻又是骑虎难下,硬着头皮道:“你管不着我们。咱们走!”  陆巡目中杀气一盛,喝道:“拿下!”  官道两旁突然涌出三百多九门提督衙门的兵勇,各持兵刃将他们团团围住。  “这个陆巡是个将才啊。”茶棚里两个客人见了这种场面也不惊惧,两个人都将草帽压得低低的,其中一个身量瘦小的对一边大汉道。  “是,主子爷大概不知道,他十年前还是京营中的,后来调往九门提督衙门,说起来也算是老王爷的旧部。主子爷现在想结识他么?”  “不急,我们用兵想必还是几年以后的事,现在就将他提携出来,反尔招人耳目。”  ※※※  六月十五,皇帝御清和殿,百官朝服,序立丹墀,乐声中一拜三叩头,刘远领百官山呼万岁,“圣躬万福。”刘远的声音象憋了一股气似的格外响亮。  皇帝微笑着点点头,吉祥朗声宣道:“皇上宣各地藩王觐见——”  鼓乐大作,十二位藩王均着衮冕,从东门依次走出,紫烟中明晃晃的一片,由内赞太监导至御前,从官一百多人跟着出来,行八拜礼。领头的是皇帝的叔父巢州藩王,五十多岁了,花白的胡子跟着嘴唇颤抖着,道:“臣巢州藩王良涌,兹遇庆熹十年六月十五日入觐,钦诣皇帝陛下朝拜。”  “万岁!”整个大殿跟着发出低沉的回音。  皇帝欠欠身:“皇叔远来辛苦了,平身。”皇帝静静将目光投在立在皇室藩王身后的外戚藩王身上,大殿上的铜香炉中散发的袅袅紫烟萦绕在皇帝四周,使得他觉得那四个年轻人的面庞正沉浸在无尽的黑暗中,看不真切,只有他们衮服上金色的团龙散发着夺目的光辉。  “戒急用忍。”皇帝反复思量着辟邪的话,连巢州王良涌那篇前骈后骊,词藻华丽的颂词也未听见。直到群臣轰然一声“万岁”,才回过神。  “辛苦了,”皇帝道,“今晚光禄寺赐宴。”随后便退至乾清宫休息,一会儿由吉祥传出旨意,召见洪、凉、东、西四位亲王和世子。  凉王必隆虽然年轻,却是正经的亲王,与世子身份不同,所以领头进来,后面三个世子一字排开,一同行礼。  皇帝一迭声地叫平身,笑道:“凉王辛苦了,路上还好么?太后太妃临去避暑之前还一直问起你,景佳公主也是一百个不放心,要朕多照顾你,现在看来凉王年少英俊,英武有为,朕是放心了,景佳公主也是有福了。”  “臣必隆不才,得蒙公主垂青下嫁,深感皇恩浩荡,感激涕零,臣愿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以报我主隆恩。”  凉王这串话说的流畅自如,声泪俱下,皇帝不由打了个冷战,笑道:“你有这份心是朝廷之福,过几天你随朕去上江向太后太妃请安提亲,说不定还能见公主一面。”  “是,谢主隆恩。”  皇帝喝了口茶,喘了口气,这才问三个世子:“三位亲王安泰?三位亲王戍守边戎,殚精竭虑,着实辛苦,这次没有亲自来,朕很挂念他们,亲王们身体还好?”  洪王世子抢先跪倒道:“家父年事已高,百恙缠身,是臣不忍见家父跋涉辛苦,抢着代替朝拜。这是家父的请安折子。”  吉祥将折子奉到皇帝手里。皇帝看了看跪着的洪定国——到底是太后的亲侄儿,面貌与母后有几分相似,正如见过的洪家的人一样,白皙清秀,只有薄薄的嘴唇抿着,显得颇善决断——打开折子,读了两行,见洪亲王的措辞凄婉,仿佛不久就要死了似的,心中不由冷笑,待看到“臣犬子洪定国,庸碌无为,代替朝觐,愿得圣上眷顾,提携成材,早日为国分忧”这段话,就十分惊异了——这倒和辟邪说的一模一样。  “洪王世子这次带了两千兵马进京,路过多峰时可有流寇骚扰?”  洪定国有些尴尬,这原本是自己的说词,现在让皇帝先问了出来,若回道没有流寇骚扰,皇帝必定问自己为何还带这么多兵马进京;若说有流寇,皇帝又要问自己战况如何,犹豫了一下回道:“臣领大军过境,一路上还算太平,只有前锋捉住了两三拨贼寇的探子,现在押在当地县衙里。”心想多峰一带的县衙哪个不关着几个强盗,这个谎扯的不算不圆。  皇帝道:“世子神勇,贼寇自然望风而逃,多峰流寇一直是朝廷心腹大患,世子既然回去时还要路过,就在多峰一带驻军,替朕荡寇分忧。”  洪定国万没料到皇帝会派自己去平寇,不由一怔,还没想到如何回话,皇帝已经叫吉祥写下诏书:“授洪亲王世子洪定国为昭勇将军,领藩兵五千,着于多峰一带荡寇。”  洪定国立即镇定下来,嘴角又恢复了一贯的坚毅表情。“谢主隆恩,臣自当勉力为之,报效朝廷。”  东王世子杜闵和西王世子白望疆两人也跟着呈上请安折子,皇帝知道必然大同小异,只是放在一边,也没有看,对他们道:“太后是你们的姨母,十分想念你们,六月二十,凉王和三位世子就随朕去向太后请安。跪安吧。”  ※※※  光禄寺夜宴之后,洪定国回到驿馆,手下的总兵纷纷来抱怨今天世子领了个苦差。“皇帝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这不是要我们世子爷在外边吃苦么?”  洪定国却笑道:“皇帝要挫我们的锐气,给我们苦差事,想不到打错了算盘,我领兵五千,驻守多峰,岂不是离中原更近了一步,父王知道了,一定会说因祸得福。你们在这里抱怨,不过担心自己出征在外受苦,还会真的心疼你们小主子爷了么?”  “世子爷是想要我们几个跟着去多峰么?”总兵们闻言大吃一惊。  洪定国冷笑道:“你们是我选出来最得力的人,你们不去,谁去?”喝了口茶又问:“另外,前几天出营闹事的人,名字都记下了么?交给你们回去处置。”说着遣散众人,转而对伺候自己起居的近侍道:“这个时候,想必他也来了,叫他进来。”近侍拉开门,对着廊下轻轻招呼了一声,一条黑影即刻闪入房内。  “雷先生最近还好么?”洪定国的语气恭敬,但脸上却是冷冰冰地不高兴。  “雷奇峰给世子爷请安。”  “雷先生在东王那边发财,办了不少差吧?”  “受人钱财,替人消灾,这和主子爷与小人的情分不同。”  “雷先生别提情分,说出来惹人笑,一两年了,别说过来洪州给老王爷请安,就是我到了京城三四天,也不见先生的人影一个。”  “小人的行动也不很便利,东王世子的疑心很大,小人今晚是冒险过来的,只想告诉世子爷一个消息。”  “说吧,”洪定国道,“这回又是要你杀谁?”  雷奇峰在洪定国耳边细语一阵,洪定国皱眉道:“他怎么也在京城?”  “昨晚进京的。”  “如此说来,东边杜家的野心不小啊。”洪定国道,“杜闵要你什么时候动手?”  “就是今夜。”  雷奇峰一身黑衣,两道清如雨后山岱的秀眉下,双目流露的是无限的迷惘,仿佛因为总是在夜下穿行,年轻人的面庞感受了月华的灵气般充盈着凄楚的神情。每当看到他杀人以前这种恍惚自若的气度,洪定国心里的杀意就会陡然膨胀起来。  “去吧。”洪定国紧紧握着茶盏,烦躁地打发他。  “是。”雷奇峰去得更快,象一片清风掠上屋脊,吹散在夜空里。  ※※※  勾陈定环路在京城东北角,此处居住的大多是纤夫、轿夫等卖苦力的穷苦人家,不多几间客栈也因为价钱便宜,挤满了想经离水过境,在京滞留的小商小贩和跑江湖的艺人。此时三更已过,原本街上遍地都是的馄饨、饺子等小吃挑子,现在都收了摊,只有一两个暗娼仍拖着长长孤独的影子,在客栈门外徘徊。雷奇峰静静伏在“鸿运来”后院东厢房的顶上,这是这条街上最大的客栈,后院里少说也能住个二三十个人,是值夜半,寂静无声,却有两条疾风般的身形落在他的身后。  “雷奇峰已经来了啊。”这个人的口音浓重,不象是中原人,赤着两只脚轻捷地走到雷奇峰身边。  “他们有十个人,雷先生是想一个人动手呢,还是要咱们帮着解决几个?”  雷奇峰看着两个皮肤黝黑、汉人服色、却卷着裤腿光着两只脚的大汉,冷冷道:“我收了人家的钱,就要办到人家的事,你们想怎么样我不在乎,但是正房里的大理皇子是我的,你们要是敢动他,我就先要你们的命。”  “好说,”其中一个道,“咱们不过想凑个手帮个忙,雷先生既然不喜欢,咱们兄弟就在这里看热闹,何乐而不为。”  雷奇峰根本没有听他们说话,突然身体平平向前疾飞,“夺”的一声,一支修长的白翎箭钉在他原来潜伏的屋脊,将瓦片击得粉碎,碎屑溅得两个大汉的面颊生疼,雷奇峰已掠过院子的天井,落在西厢房顶上。  正房里有人悠闲地走出来,一个身着白衣、腰间悬剑的大汉向着房顶上两个大汉招招手,道: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在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