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帐灯 [10]
可以成为我的,从此永不分离。
我伸出左手覆上他的眼帘,遮住他的目光。
不要看我,我说,你会让我无法动手。
然后我回转刀锋,狠狠刺向自己的胸膛。
我没有感到疼痛,因为当我望着他时,我的心已不能更痛。我只感到冰冷的刀锋刺出滚烫的鲜血,我奇怪我的血竟然还是热的。
我没有来得及刺得更深,因为他已拍出一掌,震飞了我手中的短刀。
用力过度令他咳嗽,他的双手颤抖地抚上我的脸颊。
不杀我,就一定要杀了你自己么?
他犹带着微喘的声音听来如同一声叹息。
我望进他的眼睛,看见他眼中迷离飞逝的波光,那是映照了一场又一场白云聚散的深寂潭水,而我早在多年以前便已失足其中。
霎那间我发现自己的五世三生都握于他的掌中。
我伸开双臂,紧紧拥抱了他。我的泪水和鲜血浸湿了他的衣襟,我的双手隔着他的宽袍轻轻抚摸他背上的伤痕。这一刻,他是我的,他是我的,谁也不能从我手中将他夺走,即使是我永不能忘却的仇恨。
我把脸埋在他的胸前,倾听他温暖的心跳。
不杀自己,就只有爱你。我低声地说。
那是悲茫的解脱以及欢乐,一种绝望的饮鸩止渴般的幸福。
十六 萧 采
阿湘已经睡去,她睡得很沉。
也许因为从那个晚上以后她就再没有睡过。
我拨开她脸上为泪水浸湿的头发,细看她苍白憔悴的脸。
我第一次将她看得如此清晰,清晰得象在一刀一刀把她刻进我的生命。
她受伤时,去看她总在她睡着以后。
我常站在门口望她的背影,如果她那时正向着里墙。
有时,我可以看见她的脸,如果她正向着外面。
我象暗夜里的一棵树,自孤寂的半空俯望大地上一朵无寄的白花,那黑夜里苍白遥远的一点微亮,氤氲着的若有若无的清芬… …
无限渺茫。
每次离开,我总在院门回望她窗上灯火。
那不该为我而亮却又分明亮着的灯火,总让我觉得莫名地凄凉。
这名叫丁湘的丁香一般的女子,曾是要杀我,却救了我,伤了我,又爱上我的女子,此刻就在我身边宁静地睡着。
我听得见她在这静寂屋中低浅的呼吸,我伸手可及她的脸颊,长发与眉睫,还有她梦中偶然一动的手指。她离我如此之近,令我几乎错觉这一次,我们也许会永不分离。
她依然令我感到渺茫与凄凉,如同以往。
连同她带给我的幸福,也都是一片凄凉与渺茫,仿佛只能属于这样的黑夜,天明时就要梦碎,一切就要在那一刻退成了旧欢。我与她的相守,只能在这昼夜不分的密室之中。
嬷嬷下葬那天是十月初七,阴雨,梧桐夹道,叶叶声声。
一切后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是她生前便已安排妥当,提前交待给了刘晔。她甚至早已为合府人等订制了孝服,以防事出突然不及预备。
她一生行事大多如此,从不愿别人为她费心。
她要我将她葬在城南十里的野松坡,她夫家的墓地。她早夭的儿子就葬在那里,小小墓碑早已字迹模糊。
三十几年以后,她才能又回到她亲生儿子的身边。
我在她墓前长跪,秋雨淋漓,四下衰草织烟。
我脸上有雨,眼中却只是干涸,我知道我生命的某一部分已枯萎败谢,即使心碎成灰,我也无泪 可流。
那天晚上我在睡梦中为琴声惊醒。
没有灯火,只见碎落一地的透过窗檩的星光。
耳边有琴音凄清哀渺,仿佛自幽远天际落入人间,徜徉千里至我窗前,从此便再不肯离弃。咫尺徘徊,绕梁缱绻,千年万年也好,只要我仍愿倾听,便永远不会断绝。
我静静听着,望着在我屋中操琴的背影,白色的,那一朵开在暗夜里的花。
我听见她弹着同一支曲子,一遍,一遍,又一遍,而我永远也不会厌倦。我愿永远这样听下去,只这样听下去,直到此生尽头。
天色微明时,她停下,在渐低的琴声残韵里,窗外的秋雨秋风簌簌翔回。
她向我走来,停在我的床边。她深深望我,眼里亮着凄凉与感怀。她伸出手,拈去我鬓边的几根白发。
她的声音低得如同弦上回荡的袅袅余音,她说:“你还不该就有白发。”
啊,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是她弹了一夜的<<伤心行>>。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我凝望着她。我不知道为何这女子令我觉得走过依约前生的熟悉,她仿佛是三世之前自我灵魂里生长开花又离开,杳然一生,惘然一生,终于这一世,才回到我心里,在这样一个风雨如晦的秋晨。
我拥她入怀。她的脸颊清冷,贴在我的颈边。
纵使我连一切都失去,至少我还有她。虽然连她也是不知何时会失去的,我已经觉得可以满足。可以满足。
阿湘她留在了我身边。
她为我弹琴,看我画画,陪我下棋谈天。很多时候她也象是满足的,甚至近似于快乐。
但我从未见过她的笑容。
有时她会忽然默默出神,当我唤她,她回望我的目光有一闪的陌生与冷,令我觉得凛然,与 刺痛的悲哀。
她会在夜半更深时从梦中惊醒。她在黑暗中灼灼地望我,眼中闪烁的不知是什么。但是往往在下一刻,她又紧紧地拥抱我,仿佛生怕失去我,正和什么奋力抢夺。
我知道那和她抢夺我的是她另一半的心。
冬天已不知不觉地来临。入夜很冷。
我房中的炭火偶尔爆出一两声轻响,听声已觉得温暖。除此之外只是寂静,静到我常常可以听见两颗心时而一致时而不一的跳动。有时我霎那恍惚,觉得整个世界只缩到如此微小,而我所剩的只有这一点安慰,这一点温存。
然而她不同。她在煎熬。
她永远无法心安理得地跟着我,她永远无法杀我,她永远不肯离开我,所以她煎熬。
她就在我眼前经受着煎熬,但我却无法帮她。我从未觉得人生如此无能为力。
要我怎样做,才能放这本来不该属于我的女子的自由?
十七 丁湘
我是幸福的,即使在他伤愈后我们离开那间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密室。
我是幸福的,当他静听我弹的琴曲,有时和以箫声。
我是幸福的,当他拾他久置的画笔,一一指点如何画霜石木叶瘦月孤花。
我是幸福的,当天凝晚紫朔风初静,我们当庭暖酒或是漫步无言。
我是幸福的,当风寒霜重而房中温暖,我们闲敲棋子落灯花。
我是幸福的,当我见他垂头凝思的神情,他的笑容,他扬眉时一点轻藏的傲意,他望我时眼中偶尔闪动的波光。
我无论如何是幸福的,当我熄灭灯火,在忽然沉下来的黑暗里发现我身边有他,我可以紧紧地拥抱他,谛听他心跳的声音。就算人生常在的只是寂寞,世上所多的不过苍寒,至少还有一个人愿意让我听见他心跳的声音。至少还有这样一个人。
我放过我自己。我放任自己享受所有这些幸福。
但是,冥冥中有什么并不肯将我就此放过。
我开始做重复的梦,梦中见到的是我的父母。
他们从不说话,只是看着我,以一种绝望到极点的灰色的惨然。
母亲向我伸出手,仍是她教我学琴时的手,纤长而温柔,然而当我握住,她的指甲却开始片片剥落,血肉砰然绽开,转眼间只剩下凛凛白骨。
我想要尖叫,但是我无法出声,我甩脱她的手,但我无法逃脱。我看着他们,他们望着我。他们身上慢慢渗开触目惊心的血迹,仿佛全身上下有无数伤口同时开合,吐出越来越多的鲜血浸透他们的衣服,浓稠得几乎要冒起泡沫。霎那间我记起曾有三千兵马杀入我的家中,而他们死于乱军。
如果这时我仍不能醒来,我也许会因无法呼吸死在那样的梦里。但即便醒来,摧心蚀骨的惨痛仍令我喘息艰难。
我会披衣坐起,喝一杯冰冷的茶。
我会在黑暗中凝视我身边的男子,惊魂未定的心仍如擂鼓。
我望着他,迷茫悲恨织成罗网渐渐缚住我的灵魂,直到他也醒来。
他并不说话,只望着我。他的眼光无形却扑面,撞在我颊上,晕成一片静默的哀伤。仿佛他的性命随时可以由我拿走,他亦不在意,他只是为我觉得哀伤。
他知道我,无需我多言,从没有人知道我知道得这样深刻,并且如此地为我哀伤。只有他。只有他。只有他。
第一场雪时,他的旧伤又一次发作,那一次我开始明白什么是感同身受。
短短一个时辰在我的感觉却是永恒。直到他痛楚平息倦极昏睡,我才能正常地心跳与呼吸。我重又听见屋外风雪,模糊双眼又能视物,才知道那时原来仍是青天白日。
只是旁观我已觉得心痛神乏如遭浩劫,我不能想象究竟要何等的意志与勇气,他才能在漫长八年一次次承受生不如死的折磨而坚持活着,等着不知何时而来的下一次。
事后他仍如常起居,只字不提他的旧伤。
但每次他稍有异样,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心惊。他有时发觉,会向我一笑,意似安慰又是歉然。
然而我的担心并不多余。他旧伤发作得越来越是频繁,一个月之中竟有三次。终于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请大夫诊治。
他淡淡道:“能治我的也许只有伤科圣手叶如居,但此人多年以前就已不知所踪。”
“那么便去寻访他。”
他静静一笑:“也不是没有找过。”
“那么,” 我说,“也未必非他不可,京城里的名医还有很多。”
他着意地看我一眼,片刻无言。
“就随你。” 再开口时他说。
我一共为他请了七名大夫,四人沉吟无策,肯写药方的只有三人,但不仅不能根治,连镇痛的效果亦不明显。
但他的情况却越来越是严重。
现在他每隔五六天便要发作一次,每次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如此折磨,他的精神日益不济,常常会在读书或听琴时便在椅中睡着。
我常在他身旁蹲下,呆望他疲惫的神情与新生的白发。恍惚间觉得他正自我身边一点点流逝,无可挽留。
即使在清醒时他也开始变得沉默。他不再有兴致下棋,有时静坐吹箫,有时檐下独酌。坐得久些,他的手脚都会有些僵硬,步履艰难。
那一天前院传来爆竹声,将他自午睡中惊醒。他侧脸倾听,神情疑惑。
我告诉他今天是小年。
他失神笑笑,“已经是腊月了,” 他说,“我们也该预备过年。” 沉默片刻,又说:“从前这些事都是靠嬷嬷,今年我也该自己安排。”
从那天起他象是突然恢复了精神,招来刘晔等一干人等开始布置筹备。他并没有请外来宾客,他说以我今日景况何必令人为难,不如自己家人热闹一番,反而更加尽兴。
除夕之夜风洞轩摆下流水席,全府上下连同家小都可以参加,值勤侍卫缩短轮岗,也可有机会来吃热酒热菜。几个杂耍
我伸出左手覆上他的眼帘,遮住他的目光。
不要看我,我说,你会让我无法动手。
然后我回转刀锋,狠狠刺向自己的胸膛。
我没有感到疼痛,因为当我望着他时,我的心已不能更痛。我只感到冰冷的刀锋刺出滚烫的鲜血,我奇怪我的血竟然还是热的。
我没有来得及刺得更深,因为他已拍出一掌,震飞了我手中的短刀。
用力过度令他咳嗽,他的双手颤抖地抚上我的脸颊。
不杀我,就一定要杀了你自己么?
他犹带着微喘的声音听来如同一声叹息。
我望进他的眼睛,看见他眼中迷离飞逝的波光,那是映照了一场又一场白云聚散的深寂潭水,而我早在多年以前便已失足其中。
霎那间我发现自己的五世三生都握于他的掌中。
我伸开双臂,紧紧拥抱了他。我的泪水和鲜血浸湿了他的衣襟,我的双手隔着他的宽袍轻轻抚摸他背上的伤痕。这一刻,他是我的,他是我的,谁也不能从我手中将他夺走,即使是我永不能忘却的仇恨。
我把脸埋在他的胸前,倾听他温暖的心跳。
不杀自己,就只有爱你。我低声地说。
那是悲茫的解脱以及欢乐,一种绝望的饮鸩止渴般的幸福。
十六 萧 采
阿湘已经睡去,她睡得很沉。
也许因为从那个晚上以后她就再没有睡过。
我拨开她脸上为泪水浸湿的头发,细看她苍白憔悴的脸。
我第一次将她看得如此清晰,清晰得象在一刀一刀把她刻进我的生命。
她受伤时,去看她总在她睡着以后。
我常站在门口望她的背影,如果她那时正向着里墙。
有时,我可以看见她的脸,如果她正向着外面。
我象暗夜里的一棵树,自孤寂的半空俯望大地上一朵无寄的白花,那黑夜里苍白遥远的一点微亮,氤氲着的若有若无的清芬… …
无限渺茫。
每次离开,我总在院门回望她窗上灯火。
那不该为我而亮却又分明亮着的灯火,总让我觉得莫名地凄凉。
这名叫丁湘的丁香一般的女子,曾是要杀我,却救了我,伤了我,又爱上我的女子,此刻就在我身边宁静地睡着。
我听得见她在这静寂屋中低浅的呼吸,我伸手可及她的脸颊,长发与眉睫,还有她梦中偶然一动的手指。她离我如此之近,令我几乎错觉这一次,我们也许会永不分离。
她依然令我感到渺茫与凄凉,如同以往。
连同她带给我的幸福,也都是一片凄凉与渺茫,仿佛只能属于这样的黑夜,天明时就要梦碎,一切就要在那一刻退成了旧欢。我与她的相守,只能在这昼夜不分的密室之中。
嬷嬷下葬那天是十月初七,阴雨,梧桐夹道,叶叶声声。
一切后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是她生前便已安排妥当,提前交待给了刘晔。她甚至早已为合府人等订制了孝服,以防事出突然不及预备。
她一生行事大多如此,从不愿别人为她费心。
她要我将她葬在城南十里的野松坡,她夫家的墓地。她早夭的儿子就葬在那里,小小墓碑早已字迹模糊。
三十几年以后,她才能又回到她亲生儿子的身边。
我在她墓前长跪,秋雨淋漓,四下衰草织烟。
我脸上有雨,眼中却只是干涸,我知道我生命的某一部分已枯萎败谢,即使心碎成灰,我也无泪 可流。
那天晚上我在睡梦中为琴声惊醒。
没有灯火,只见碎落一地的透过窗檩的星光。
耳边有琴音凄清哀渺,仿佛自幽远天际落入人间,徜徉千里至我窗前,从此便再不肯离弃。咫尺徘徊,绕梁缱绻,千年万年也好,只要我仍愿倾听,便永远不会断绝。
我静静听着,望着在我屋中操琴的背影,白色的,那一朵开在暗夜里的花。
我听见她弹着同一支曲子,一遍,一遍,又一遍,而我永远也不会厌倦。我愿永远这样听下去,只这样听下去,直到此生尽头。
天色微明时,她停下,在渐低的琴声残韵里,窗外的秋雨秋风簌簌翔回。
她向我走来,停在我的床边。她深深望我,眼里亮着凄凉与感怀。她伸出手,拈去我鬓边的几根白发。
她的声音低得如同弦上回荡的袅袅余音,她说:“你还不该就有白发。”
啊,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是她弹了一夜的<<伤心行>>。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我凝望着她。我不知道为何这女子令我觉得走过依约前生的熟悉,她仿佛是三世之前自我灵魂里生长开花又离开,杳然一生,惘然一生,终于这一世,才回到我心里,在这样一个风雨如晦的秋晨。
我拥她入怀。她的脸颊清冷,贴在我的颈边。
纵使我连一切都失去,至少我还有她。虽然连她也是不知何时会失去的,我已经觉得可以满足。可以满足。
阿湘她留在了我身边。
她为我弹琴,看我画画,陪我下棋谈天。很多时候她也象是满足的,甚至近似于快乐。
但我从未见过她的笑容。
有时她会忽然默默出神,当我唤她,她回望我的目光有一闪的陌生与冷,令我觉得凛然,与 刺痛的悲哀。
她会在夜半更深时从梦中惊醒。她在黑暗中灼灼地望我,眼中闪烁的不知是什么。但是往往在下一刻,她又紧紧地拥抱我,仿佛生怕失去我,正和什么奋力抢夺。
我知道那和她抢夺我的是她另一半的心。
冬天已不知不觉地来临。入夜很冷。
我房中的炭火偶尔爆出一两声轻响,听声已觉得温暖。除此之外只是寂静,静到我常常可以听见两颗心时而一致时而不一的跳动。有时我霎那恍惚,觉得整个世界只缩到如此微小,而我所剩的只有这一点安慰,这一点温存。
然而她不同。她在煎熬。
她永远无法心安理得地跟着我,她永远无法杀我,她永远不肯离开我,所以她煎熬。
她就在我眼前经受着煎熬,但我却无法帮她。我从未觉得人生如此无能为力。
要我怎样做,才能放这本来不该属于我的女子的自由?
十七 丁湘
我是幸福的,即使在他伤愈后我们离开那间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密室。
我是幸福的,当他静听我弹的琴曲,有时和以箫声。
我是幸福的,当他拾他久置的画笔,一一指点如何画霜石木叶瘦月孤花。
我是幸福的,当天凝晚紫朔风初静,我们当庭暖酒或是漫步无言。
我是幸福的,当风寒霜重而房中温暖,我们闲敲棋子落灯花。
我是幸福的,当我见他垂头凝思的神情,他的笑容,他扬眉时一点轻藏的傲意,他望我时眼中偶尔闪动的波光。
我无论如何是幸福的,当我熄灭灯火,在忽然沉下来的黑暗里发现我身边有他,我可以紧紧地拥抱他,谛听他心跳的声音。就算人生常在的只是寂寞,世上所多的不过苍寒,至少还有一个人愿意让我听见他心跳的声音。至少还有这样一个人。
我放过我自己。我放任自己享受所有这些幸福。
但是,冥冥中有什么并不肯将我就此放过。
我开始做重复的梦,梦中见到的是我的父母。
他们从不说话,只是看着我,以一种绝望到极点的灰色的惨然。
母亲向我伸出手,仍是她教我学琴时的手,纤长而温柔,然而当我握住,她的指甲却开始片片剥落,血肉砰然绽开,转眼间只剩下凛凛白骨。
我想要尖叫,但是我无法出声,我甩脱她的手,但我无法逃脱。我看着他们,他们望着我。他们身上慢慢渗开触目惊心的血迹,仿佛全身上下有无数伤口同时开合,吐出越来越多的鲜血浸透他们的衣服,浓稠得几乎要冒起泡沫。霎那间我记起曾有三千兵马杀入我的家中,而他们死于乱军。
如果这时我仍不能醒来,我也许会因无法呼吸死在那样的梦里。但即便醒来,摧心蚀骨的惨痛仍令我喘息艰难。
我会披衣坐起,喝一杯冰冷的茶。
我会在黑暗中凝视我身边的男子,惊魂未定的心仍如擂鼓。
我望着他,迷茫悲恨织成罗网渐渐缚住我的灵魂,直到他也醒来。
他并不说话,只望着我。他的眼光无形却扑面,撞在我颊上,晕成一片静默的哀伤。仿佛他的性命随时可以由我拿走,他亦不在意,他只是为我觉得哀伤。
他知道我,无需我多言,从没有人知道我知道得这样深刻,并且如此地为我哀伤。只有他。只有他。只有他。
第一场雪时,他的旧伤又一次发作,那一次我开始明白什么是感同身受。
短短一个时辰在我的感觉却是永恒。直到他痛楚平息倦极昏睡,我才能正常地心跳与呼吸。我重又听见屋外风雪,模糊双眼又能视物,才知道那时原来仍是青天白日。
只是旁观我已觉得心痛神乏如遭浩劫,我不能想象究竟要何等的意志与勇气,他才能在漫长八年一次次承受生不如死的折磨而坚持活着,等着不知何时而来的下一次。
事后他仍如常起居,只字不提他的旧伤。
但每次他稍有异样,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心惊。他有时发觉,会向我一笑,意似安慰又是歉然。
然而我的担心并不多余。他旧伤发作得越来越是频繁,一个月之中竟有三次。终于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请大夫诊治。
他淡淡道:“能治我的也许只有伤科圣手叶如居,但此人多年以前就已不知所踪。”
“那么便去寻访他。”
他静静一笑:“也不是没有找过。”
“那么,” 我说,“也未必非他不可,京城里的名医还有很多。”
他着意地看我一眼,片刻无言。
“就随你。” 再开口时他说。
我一共为他请了七名大夫,四人沉吟无策,肯写药方的只有三人,但不仅不能根治,连镇痛的效果亦不明显。
但他的情况却越来越是严重。
现在他每隔五六天便要发作一次,每次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如此折磨,他的精神日益不济,常常会在读书或听琴时便在椅中睡着。
我常在他身旁蹲下,呆望他疲惫的神情与新生的白发。恍惚间觉得他正自我身边一点点流逝,无可挽留。
即使在清醒时他也开始变得沉默。他不再有兴致下棋,有时静坐吹箫,有时檐下独酌。坐得久些,他的手脚都会有些僵硬,步履艰难。
那一天前院传来爆竹声,将他自午睡中惊醒。他侧脸倾听,神情疑惑。
我告诉他今天是小年。
他失神笑笑,“已经是腊月了,” 他说,“我们也该预备过年。” 沉默片刻,又说:“从前这些事都是靠嬷嬷,今年我也该自己安排。”
从那天起他象是突然恢复了精神,招来刘晔等一干人等开始布置筹备。他并没有请外来宾客,他说以我今日景况何必令人为难,不如自己家人热闹一番,反而更加尽兴。
除夕之夜风洞轩摆下流水席,全府上下连同家小都可以参加,值勤侍卫缩短轮岗,也可有机会来吃热酒热菜。几个杂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