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大樱桃吗》完整版作者 叶萱 [26]
就是乘坐这样一辆依维柯汽车来到了儿童村,轻轻扎下根来。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有些兴奋:时隔两年,并不长久的时间里,我能否找到那个闪烁着光芒的水晶小房子?
那天,我坚持走遍了SOS儿童村所有的家庭。那些热情的笑脸,那些天真的童年,那些孩子们温热柔软的手和妈妈们明净善良的笑容,陪我走过一户又一户。我看见了孩子们渐渐丰盈的心,看见了最美的爱的所在,惟独没有看见一只水晶小房子。
终于忍不住问5号家庭的林妈妈:“两年前,我曾捐给这里一个水晶小房子,就是那种透明的玩具,不知道会在哪一家?”
林妈妈也迷茫了:“这里每年都会收到大批捐赠物品,可是有些被小孩子摔坏了,有些转到了别的地方。谁知道呢?”
我的心,一点点下沉,又一点点回复原位。
我苦笑了:是啊,那些久远的物与人,在时光的河里,只一闪,就看不到了。那么,那个小心翼翼将礼物塞进课桌,说“生日快乐”的少年呢?那个曾手托水晶小房子,任幸福填满心底的女孩子呢?他们到哪里去了?
回去的路上,我始终没有说话。
身后的摄像拍我肩:“陶滢,这么沉默啊?想什么呢?”
我冲他笑笑,说:“在想我的少年时代呢。”
他颇文艺腔地打趣:“少年不识愁滋味。”
我笑。却想起另外一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是暗红色妖娆的字句,缠绵悱恻,只是无关爱情。
因为这阕《虞美人》,后几句是这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说的是“人生”。
插入书签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开始继续写《青鸟飞去来》了,结构调整比较大,人物也发生了变化。
原来已经有7万字,这次删删改改添添,不知道最后会变成多少。
同时修改《左手》四稿,呼呼,偶真是勤快得很啊,呵呵~~
16-1
再见郑扬的时候是在校园里的篮球场边——因为电台到艺术学院做一期关于大学生择业的节目,郑扬一本正经地坐在石凳上采访嘉宾。春天的风里,好看的男生穿着白色的衬衣,干净、挺括而精神。节目结束后,他与嘉宾一一握手表示感谢。我站在不远处,悄悄地注视。
正想打招呼的时候,郑扬转过头来,恰巧看到我。
他挥挥手,笑容明朗单纯。
仍然是像阳光一样的男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后,不再是三年前的那个沉默少年,而是周身阳光的一个男孩子,带着光芒四射的自信,站在你面前。
他一步步走过来的时候,身后仍追随着女生关注好奇的视线。
还是那样温和的笑:“好久不见了,丫头,忙什么呢?”
我故作认真地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呀。”
“啊?哈哈,别矫情了,被男生追得四处躲藏吧?”他笑咪咪的。
“哪里有,倒是你桃花运很旺呀。”我扁扁嘴。
“是吗,你都不肯做我女朋友,桃花在哪儿呢?”他故意东张西望。
突然心底有细微触动——郑扬你就不能正经点?再不是当初了啊。
“怎么不说话,丫头?”他弯下腰,认真看我的眼:“哎,不高兴?”
“没有。”
“那怎么不说话,都不像你了。”
“谁像你那么老不正经,就不能好好说话,你现在好歹也是有妇之夫,怎么还这么口无遮拦的,”我瞪他一眼:“女孩子都是小心眼的,小心惹祸上身。”
他愣一下,想说什么却被打断。
“你们在这里呀,晚上一起吃饭吧。”林卡走过来,笑靥如花。
我快速摇摇头:“我晚上约了婉婷。”
“哦,”林卡点点头:“那我们先走了啊。”
我也点点头,笑着挥挥手,先转身走开。走远了回头看,他们并肩往校门口走,帅气的男生和漂亮的女生,是夕阳下好看的图画。
其实,连我自己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永恒而纯粹的男女友谊。
因为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情与家庭,会有那么多的顾忌与介意。最美好的友谊是青春年少时生动的记忆,却未必可以成为终生相伴的追随。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幸福——爸爸说妈妈是他寻觅已久的另一半圆,他们因为凑成了一个整圆而恒久幸福,那么,我的那一半圆,又在什么地方?
都不可以告诉别人:那个在节目里谈爱情、谈亲情、谈友情的陶滢,其实依然孤单。
周末,我又去了行知学校。
进门的时候看见段筱琳抱着一大堆舞蹈服往练功房里走,我几步追上去帮忙,她抬起头,微笑着看着我。许是默契得久了,不用她说话,我已经自动自发说“不客气”。她笑,拖着我看她排练。
偌大练功房里,辅导老师不断随音乐做着手势,筱琳像轻盈的鸟儿一样,跳跃、旋转,额前的几绺碎发飘起来,美好得无法用语言形容。
“孩子们似乎都很喜欢你。”我正看得入神的时候,身边突然响起说话声。
我转头,看见行知学校的沈校长站在我身边,也注视着段筱琳流畅的舞姿。沈校长不到四十岁的年纪,戴副眼镜,目光寂静安宁。他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曾听人说他有一个很富有的家庭,父亲去世前给他留下庞大的产业和一份慈善基金。那年他不过硕士毕业,一边打理祖业一边招募志愿者加入到基金运营的过程中。五年后,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他在自己的事业最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启用职业经理人,由自己的夫人担任集团董事长,而他一心一意创办行知学校,出任校长。
那时候,很多人都说他是在做秀。可是他不解释,远远地避开媒体的涡流,努力从自己曾经习惯了的圈子里抽身而退。
或许是职业习惯使然,我突然很想问他一个问题:“沈校长,恕我冒昧,很多富人或者名人都或多或少参与一些慈善事业,可能有些人确实是炒作的需要,有些人是善良的驱动,那您呢,您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在行知学校上?”
他深深看我一眼,微微笑:“你是在采访么?”
我也笑了:“或许,沈校长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您的青春故事?”16-2
我的离开是这一季最大的新闻。
外界有关于这件事情的各种传说版本,其中比较普及的有两种,一种是说我犯了错被“贬入冷宫”,另一种是说我被某某领导的亲戚排挤,所以只能拱手让出好节目的主持权。
一时间很多人的目光充满同情与怜悯,当然也有幸灾乐祸,这些都在我的想象之内。
只是,没有想到的也很多。
在得知我属于“主动放弃”的消息后,环绕于我身边的同情怜悯、幸灾乐祸就变成了众口一词的质疑:陶滢主动放弃?她为什么肯这么善良?真高尚还是假高尚?
我无言了——善良需要理由么?或者高尚已经不值得被信任?
终于想起来Adrian引用的那句白居易的话: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那段日子多亏有朋友陪我度过。
郑扬一个人包揽了几乎全部前期工作,只为让林卡挤出时间陪伴我;岳哲时常在栏目组里给我很多帮助,下班后陪我吃饭,告诉我“坚持下去,清者自清”;还有夏婉婷,不说话,只是用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我,告诉我“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你,我们永远支持你”……
而深夜,是Adrian陪我聊天。
——《青春纪事》里再也看不到你,还是很怀念的。
离开那里,我居然也有很多很多的舍不得。本来以为不会这么伤感的。
小姑娘,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都很复杂,只有我们坚持自己干净的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宁静。
不过,在《彩虹桥》的日子很充实,因为发现很多自己的不足,学习本身原来也是有趣的过程。
是啊,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只要自己觉得充实快乐,别人想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去吧。对了,想过考研吗?
没想过,似乎早得很。
馅饼当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读研做的是理论研究吧,听上去艰深而不实用的样子。
我想,读研不只是学习更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当然还有思维方式。
可是播音主持专业的硕士点太少了。
或许可以试试相关专业啊,编导或者媒体管理什么的。
跨专业啊?
跨专业有什么不好?多学点知识,可以不要被人当花瓶。
怎么听上去你这么专业?你学什么的?
我的一位朋友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传播学博士,常常聊起这些。如果你有兴趣,我帮你收集资料吧。
谢谢你哦。
干吗突然这么客气。
我都不知道如何报答你。
好家伙,还“报答”呢,赴汤蹈火吗?
呵呵,也不是不可以啊。
……
凌晨一点,我们下线。
我从来没有对Adrian表达感激,可是我的内心知道,有这样一个朋友在我身边,在任何我需要支持与鼓励的时候,他都在。
然而好在,通过大家的努力,夏天到来的时候,《彩虹桥》的收视率进入一个平稳期。
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这档本来清淡的新栏目有了自己的固定收视群,开始步入良性运转的轨道;可是又不是好消息,因为随着节目名气的增大,各式各样的互动活动和慈善募捐、义工报名都挤在暑期开展,栏目组里的每个人都调动了全部积极性在各个活动场地里跑来跑去,硬是打出一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形象来。到最后连暑假都没得休,和亲人的联系只能依赖打电话。
外婆的耳朵越来越背了,常常是我冲电话话筒大声喊,却反而把她的脑子喊乱,然而声音小了她又听不见。
三年,外婆似乎一下子老下去了。
上一次回家是过年,外婆从腊月二十八就站在院子门口等,等她的小桃。等一天,没有等到。
第二天气温骤降,她就回到屋里,搬把椅子坐到窗前,眼睛盯着院门口。又等一天,却还没有等到。
第三天,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她也包。终于在饺子出锅前的刹那,看见她的宝贝小桃推开家门,冲她笑。
她老得飞快,然而我却无法告诉她,即便是大年三十的上午,我们还在为栏目的春节特别节目做最后的剪辑与审订,属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有些兴奋:时隔两年,并不长久的时间里,我能否找到那个闪烁着光芒的水晶小房子?
那天,我坚持走遍了SOS儿童村所有的家庭。那些热情的笑脸,那些天真的童年,那些孩子们温热柔软的手和妈妈们明净善良的笑容,陪我走过一户又一户。我看见了孩子们渐渐丰盈的心,看见了最美的爱的所在,惟独没有看见一只水晶小房子。
终于忍不住问5号家庭的林妈妈:“两年前,我曾捐给这里一个水晶小房子,就是那种透明的玩具,不知道会在哪一家?”
林妈妈也迷茫了:“这里每年都会收到大批捐赠物品,可是有些被小孩子摔坏了,有些转到了别的地方。谁知道呢?”
我的心,一点点下沉,又一点点回复原位。
我苦笑了:是啊,那些久远的物与人,在时光的河里,只一闪,就看不到了。那么,那个小心翼翼将礼物塞进课桌,说“生日快乐”的少年呢?那个曾手托水晶小房子,任幸福填满心底的女孩子呢?他们到哪里去了?
回去的路上,我始终没有说话。
身后的摄像拍我肩:“陶滢,这么沉默啊?想什么呢?”
我冲他笑笑,说:“在想我的少年时代呢。”
他颇文艺腔地打趣:“少年不识愁滋味。”
我笑。却想起另外一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是暗红色妖娆的字句,缠绵悱恻,只是无关爱情。
因为这阕《虞美人》,后几句是这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说的是“人生”。
插入书签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开始继续写《青鸟飞去来》了,结构调整比较大,人物也发生了变化。
原来已经有7万字,这次删删改改添添,不知道最后会变成多少。
同时修改《左手》四稿,呼呼,偶真是勤快得很啊,呵呵~~
16-1
再见郑扬的时候是在校园里的篮球场边——因为电台到艺术学院做一期关于大学生择业的节目,郑扬一本正经地坐在石凳上采访嘉宾。春天的风里,好看的男生穿着白色的衬衣,干净、挺括而精神。节目结束后,他与嘉宾一一握手表示感谢。我站在不远处,悄悄地注视。
正想打招呼的时候,郑扬转过头来,恰巧看到我。
他挥挥手,笑容明朗单纯。
仍然是像阳光一样的男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后,不再是三年前的那个沉默少年,而是周身阳光的一个男孩子,带着光芒四射的自信,站在你面前。
他一步步走过来的时候,身后仍追随着女生关注好奇的视线。
还是那样温和的笑:“好久不见了,丫头,忙什么呢?”
我故作认真地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呀。”
“啊?哈哈,别矫情了,被男生追得四处躲藏吧?”他笑咪咪的。
“哪里有,倒是你桃花运很旺呀。”我扁扁嘴。
“是吗,你都不肯做我女朋友,桃花在哪儿呢?”他故意东张西望。
突然心底有细微触动——郑扬你就不能正经点?再不是当初了啊。
“怎么不说话,丫头?”他弯下腰,认真看我的眼:“哎,不高兴?”
“没有。”
“那怎么不说话,都不像你了。”
“谁像你那么老不正经,就不能好好说话,你现在好歹也是有妇之夫,怎么还这么口无遮拦的,”我瞪他一眼:“女孩子都是小心眼的,小心惹祸上身。”
他愣一下,想说什么却被打断。
“你们在这里呀,晚上一起吃饭吧。”林卡走过来,笑靥如花。
我快速摇摇头:“我晚上约了婉婷。”
“哦,”林卡点点头:“那我们先走了啊。”
我也点点头,笑着挥挥手,先转身走开。走远了回头看,他们并肩往校门口走,帅气的男生和漂亮的女生,是夕阳下好看的图画。
其实,连我自己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永恒而纯粹的男女友谊。
因为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情与家庭,会有那么多的顾忌与介意。最美好的友谊是青春年少时生动的记忆,却未必可以成为终生相伴的追随。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幸福——爸爸说妈妈是他寻觅已久的另一半圆,他们因为凑成了一个整圆而恒久幸福,那么,我的那一半圆,又在什么地方?
都不可以告诉别人:那个在节目里谈爱情、谈亲情、谈友情的陶滢,其实依然孤单。
周末,我又去了行知学校。
进门的时候看见段筱琳抱着一大堆舞蹈服往练功房里走,我几步追上去帮忙,她抬起头,微笑着看着我。许是默契得久了,不用她说话,我已经自动自发说“不客气”。她笑,拖着我看她排练。
偌大练功房里,辅导老师不断随音乐做着手势,筱琳像轻盈的鸟儿一样,跳跃、旋转,额前的几绺碎发飘起来,美好得无法用语言形容。
“孩子们似乎都很喜欢你。”我正看得入神的时候,身边突然响起说话声。
我转头,看见行知学校的沈校长站在我身边,也注视着段筱琳流畅的舞姿。沈校长不到四十岁的年纪,戴副眼镜,目光寂静安宁。他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曾听人说他有一个很富有的家庭,父亲去世前给他留下庞大的产业和一份慈善基金。那年他不过硕士毕业,一边打理祖业一边招募志愿者加入到基金运营的过程中。五年后,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他在自己的事业最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启用职业经理人,由自己的夫人担任集团董事长,而他一心一意创办行知学校,出任校长。
那时候,很多人都说他是在做秀。可是他不解释,远远地避开媒体的涡流,努力从自己曾经习惯了的圈子里抽身而退。
或许是职业习惯使然,我突然很想问他一个问题:“沈校长,恕我冒昧,很多富人或者名人都或多或少参与一些慈善事业,可能有些人确实是炒作的需要,有些人是善良的驱动,那您呢,您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在行知学校上?”
他深深看我一眼,微微笑:“你是在采访么?”
我也笑了:“或许,沈校长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您的青春故事?”16-2
我的离开是这一季最大的新闻。
外界有关于这件事情的各种传说版本,其中比较普及的有两种,一种是说我犯了错被“贬入冷宫”,另一种是说我被某某领导的亲戚排挤,所以只能拱手让出好节目的主持权。
一时间很多人的目光充满同情与怜悯,当然也有幸灾乐祸,这些都在我的想象之内。
只是,没有想到的也很多。
在得知我属于“主动放弃”的消息后,环绕于我身边的同情怜悯、幸灾乐祸就变成了众口一词的质疑:陶滢主动放弃?她为什么肯这么善良?真高尚还是假高尚?
我无言了——善良需要理由么?或者高尚已经不值得被信任?
终于想起来Adrian引用的那句白居易的话: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那段日子多亏有朋友陪我度过。
郑扬一个人包揽了几乎全部前期工作,只为让林卡挤出时间陪伴我;岳哲时常在栏目组里给我很多帮助,下班后陪我吃饭,告诉我“坚持下去,清者自清”;还有夏婉婷,不说话,只是用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我,告诉我“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你,我们永远支持你”……
而深夜,是Adrian陪我聊天。
——《青春纪事》里再也看不到你,还是很怀念的。
离开那里,我居然也有很多很多的舍不得。本来以为不会这么伤感的。
小姑娘,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都很复杂,只有我们坚持自己干净的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宁静。
不过,在《彩虹桥》的日子很充实,因为发现很多自己的不足,学习本身原来也是有趣的过程。
是啊,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只要自己觉得充实快乐,别人想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去吧。对了,想过考研吗?
没想过,似乎早得很。
馅饼当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读研做的是理论研究吧,听上去艰深而不实用的样子。
我想,读研不只是学习更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当然还有思维方式。
可是播音主持专业的硕士点太少了。
或许可以试试相关专业啊,编导或者媒体管理什么的。
跨专业啊?
跨专业有什么不好?多学点知识,可以不要被人当花瓶。
怎么听上去你这么专业?你学什么的?
我的一位朋友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传播学博士,常常聊起这些。如果你有兴趣,我帮你收集资料吧。
谢谢你哦。
干吗突然这么客气。
我都不知道如何报答你。
好家伙,还“报答”呢,赴汤蹈火吗?
呵呵,也不是不可以啊。
……
凌晨一点,我们下线。
我从来没有对Adrian表达感激,可是我的内心知道,有这样一个朋友在我身边,在任何我需要支持与鼓励的时候,他都在。
然而好在,通过大家的努力,夏天到来的时候,《彩虹桥》的收视率进入一个平稳期。
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这档本来清淡的新栏目有了自己的固定收视群,开始步入良性运转的轨道;可是又不是好消息,因为随着节目名气的增大,各式各样的互动活动和慈善募捐、义工报名都挤在暑期开展,栏目组里的每个人都调动了全部积极性在各个活动场地里跑来跑去,硬是打出一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形象来。到最后连暑假都没得休,和亲人的联系只能依赖打电话。
外婆的耳朵越来越背了,常常是我冲电话话筒大声喊,却反而把她的脑子喊乱,然而声音小了她又听不见。
三年,外婆似乎一下子老下去了。
上一次回家是过年,外婆从腊月二十八就站在院子门口等,等她的小桃。等一天,没有等到。
第二天气温骤降,她就回到屋里,搬把椅子坐到窗前,眼睛盯着院门口。又等一天,却还没有等到。
第三天,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她也包。终于在饺子出锅前的刹那,看见她的宝贝小桃推开家门,冲她笑。
她老得飞快,然而我却无法告诉她,即便是大年三十的上午,我们还在为栏目的春节特别节目做最后的剪辑与审订,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