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 BY 宁江尘-3 [18]
的温暖是他能给予的最後的礼物。
萧梦桢站在门外望著,然後将视线收回,注视著自己的手掌,“我杀了她……”
“小少爷。”寒烟扯住他的手臂,放低了声音:“跟我来。”
他恍若未闻,寒烟四下张望,幸得没人注意这个角落。她强力扯著对方向後园走,萧梦桢不自觉地用踉跄的脚步跟在後面。
寒烟再次确定了场所的隐秘,从胸口掏出一封信和一块令牌交到他面前,“快走,离开皇宫。”
萧梦桢半天没有动作,寒烟硬塞到他手里,“拿著,这是娘娘的吩咐。”她没好气地对露出惊诧表情的人道:“用令牌出了宫就执此信去天锦阁,自会有人接应你。以後想如何生活都凭你自己的意思,不会再有人干涉。”
“我……”萧梦桢道,“我不能离开。”
寒烟抬头,他继道:“我杀了沈珏,一人做事一人当,无论是什麽惩罚,我都会接受。”
寒烟沈下脸来,“你以为这样就就对吗?”
他伸出手,颤抖著,“我杀了她啊!亲手把剑刺进了她的身体里……她不是沈灿若最亲的人吗?我竟然杀了——”
“啪!”清脆的声音回响,寒烟收回手,用凛然的神情正色道:“清醒一些!如果你只是如此轻易就被击败,就白白浪费娘娘的一番苦心了。与其在这里後悔,不如好好去想怎样好好地到外面的世界活得精彩。”
她欠身道:“小少爷,奴婢就此告退了,是去是留你自己看著办。”她头也不回地离开,萧梦桢凝视著手中的书信许久,最後,他冲著凤仪宫单膝跪下,低头默然许久。再站起来的时候,他的脸上是清楚而决然。那个人的影子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双瞳,终此一生都不会磨灭。正如那人所愿,他会努力地去过属於他的生活。他抓紧令牌,纵身起落,身影很快就消失在宫楼之中。
“皇上,要派人监视吗?”
李鉴挥手,“不必。”
沈珏的葬礼很简单,红颜命薄,纸一般地消逝在风里。记载上只是一笔暴病身亡。在沈灿若昏迷的那个晚上,她被匆匆装入精美的灵柩,和著数十个宫女侍卫的悲鸣声,一起埋入了黄土之中。
他醒来的时候,寒烟侍候著,新换的人心怯胆寒,端个茶碗都!啷作响,自是不中用的。
“娘娘,觉得好些了吗?皇上守了您一夜,刚刚才离开。”
他不言语,寒烟抹著泪,“娘娘,你放宽心些,都是个人的命,上天安排好的。珏儿小姐过了此劫,下辈子准能投个好人家。”
他撑著手,慢慢坐起,寒烟赶紧上前扶著,触著身体的部分瘦得能格手,苍白的脸上没有多少血色。
“什麽时辰了?”他问道。
“回娘娘的话,五更天了。”
“早朝快开始了。”他喃声道。
寒烟忙道:“娘娘,皇上说了,你且将身子调养好——”
“我何时变得这麽娇贵了?”他站起身,晃了两晃,“寒烟,你且去准备。前些日子南旗冯将军递折子破格举荐人才,我即批了就该将此事揽到底。”
寒烟张了张嘴,最後只得应喏听命行事。
她退出之後,他展开一直紧握的右手,里面是一束发丝,用丝线束住。他将之紧紧按在胸口,“珏儿,你放心。”
天,渐渐地亮了。
京城的景致,一点点地呈现出来,与昨日不同,与明日也不同。
跪於佛像前的女子停下木鱼的敲击,睁开双眼,“看来难以避免了。”
(70)
朝堂之上,表面朗朗乾坤,暗地波涛潜生。
昨晚京城中不寻常的异动,就算是再不问世事都有所耳闻,更何况是一众时刻仰天子鼻息而小心行动的臣子。没有调派四旗,也没有动用京城的六扇门,完全是最亲信的御林军。除了皇上,无人了解在这短短的一夜中,已变成废墟的沈府里发生了什麽事情。
厚重的疑团在每个人心头盘旋,宫殿里的气氛顿有风雨欲来之感。
山呼之後,“众卿平身”之语却久久未至。群臣亦不敢擅自起来。李鉴从龙座走下,穿过跪拜的人群,他走得极其缓慢,一步一步,声音在寂静的朝堂里清晰可闻。
他走了一个来回,那句平身方道出口。
朝列之中有几人站起时已是脚肚子打战,面如死灰。他们自是在皇後寿宴上见沈珏跳舞而面有异色的人。就在刚才,皇上以传音入密的方式对他们说了一句话:“你们告老还乡了。”
轻描淡写,没有波澜没有起伏,带著天子不可违抗的威仪。只此一句,他们便已明白,沈家事败。早在踏入朝堂之前,他们已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消息,但彼此仍存著一份侥幸,毕竟他们都很小心,除了口头的约定,并没有留下任何的凭证。令他们不解的是,皇上是从何处得知的……难道是——他们惶恐不安的眼神全聚集到珠帘之後的人影。
沈灿若端坐如昔,唯有站得最近的寒烟瞧见,他的袖口已经被攥出皱褶。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鉴道:“冯爱卿,皇後告诉朕,你举荐了一个人。”
冯遇春闻言出列道:“回皇上,此人是臣在押送粮草的途中遇到的,当时正逢敌军欲断我军粮饷而派人偷袭,他单骑持剑挡於道口,敌方无一人得已通过。”
“此人功夫如此了得,朕便真要见识一下。”李鉴笑道。
冯遇春面有喜色,“皇上,他现在正在宫门外候旨,只等皇上宣召。”
“那就快快宣他进见吧。”李鉴偏首,“对了,皇後,此人姓甚名谁?”
沈灿若答道:“回禀皇上,此人姓秦名天,祖籍杭州,师从残剑门。”
“残剑门?那可曾是江湖上人人尊崇的剑术名家啊。”他低语道,“如果朕没记错的话,它在一夜间被灭个干净,门主及少主不知所踪……是吧?”
沈灿若微点头,“武林传言虽多,但最令人信服的是潜龙谷所为——”
“草民秦天拜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李鉴道,“爱卿艺自残剑门,不知与白门主……”
“不敢欺瞒皇上,那正是先父,草民被人所救才改换了姓名。”
李鉴与沈灿若相视一眼,道:“爱卿相助冯将军使我军粮草得济,功劳不小,你有何要求尽可提出。”
“为皇上效劳亦是为百姓谋福,臣不敢要求赏赐。”
沈灿若暗中传音道:“皇上,你可看出此人是何居心?”
“不管是什麽,他的心绝不在功名利禄之上。”李鉴不著痕迹地扫了一眼,“灿若,你可发现朝臣之中有人自他进来时便神情大变。”
“你是说他……?不可能,他们应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人。”
李鉴笑了,“朕与你打个赌如何?”
沈灿若道:“赌什麽?”
“他们若有关系,你就跳一次舞给朕看。”
“如若皇上输了又待如何?”
“朕不会输。”
沈灿若挑眉,“输了又如何?”
李鉴道:“你怎麽总是不相信朕?也罢,若是朕输了,也跳舞便是。”
“一言为定。”
种种言语来往不过是瞬息的事,李鉴心里已有了谱,便道:“既然如此,秦天听旨——封秦天为吏部侍郎——”
“皇上!”礼部楚离突然站了出来,“吏部掌管全国官吏要务,事情繁杂,秦天未经磨炼,怎可突然接手如此要职?”
李鉴道:“秦爱卿也是名门之後,担此任该是绰绰有余。再者吏部侍郎一职空缺多日,朕眼见宋爱卿日夜操劳实是心中不忍——”他转向宋青筠,“宋爱卿,你看此事如何处理?”
宋青筠一反平常镇静模样,神色惶惶站立不安。他半天才反应皇上在问话,慌忙道:“臣……秦天他……据冯将军所言,秦天武艺不凡,留在吏部未免大材小用……臣是说如果秦天去兵部将有更大的作为。”他的声音渐渐平缓。
李鉴见了,流露出赞赏的意味。
“对啊,皇上,秦天这麽好的武功去吏部天天与公文打交道不是太浪费了吗?”挡话是自是向来口没遮拦的颜彬,“兵部侍郎的职位也空很久了,皇上,你不能厚此薄彼啊。”
“颜尚书,怎可对皇上如此无礼?”楚离正色道,颜彬被激得差点又要不顾朝堂之上与之吵起来,被狄威的眼色硬生生将一口气咽下。
李鉴笑道:“不妨事。秦天,若你选择职位,吏部和兵部会选哪一个?”
秦天道:“草民但凭皇上旨意。”任是周围风波骤起,他依旧是神色不变,单是这份定力已让李鉴为之动容。
“皇上,容臣一言。”楚离道,“六部处理的都是朝庭最重要的事情,上承皇命,下传民情。所用之人皆须观其品行察其功过,非经数道审核不得入其门。若开破格先例,恐乱天下学子之心啊。”
李鉴道:“楚爱卿,你是不是过虑了?”
楚离跪拜於地,“请皇上三思。”
李鉴皱起眉头,此时,珠帘之後传出声音:“皇上,臣妾有话想对楚尚书说明。”
“皇後请说。”李鉴舒口气,这下子不用担心了。
“楚尚书,照你方才所言,请问此朝堂之上,何人得以安坐其位?”
清冷的音调和平缓的语速,偏偏带著莫大的威慑力,重重地击在听者的心口。
“治国用才,不拘小节,以安邦立世为大要。此种道理楚尚书当比本宫了解得更清楚。昔年唐朝太宗玄宗皇帝皆以此得以创出太平盛世,太宗更因得众家人才而自豪得意。楚尚书,你道皇上此举会寒学子之心,可知你此言会寒天下人之心吗?科举之道,考的是经世之材,然天下之大藏龙卧虎,单凭此一途安能尽得大贤之人?”
楚离被他连珠之言问得哑然,他饱读诗书,自负满腹经纶,此时却败阵於一女子。他直觉想反驳其言语,然搜遍肚肠竟找不到一个字。
“皇後此言甚得朕心。”李鉴站起来道,“秦天听封,即日起接任兵部侍郎一职,辅佐颜爱卿处理诸事。并赐府砥一座,黄金千两。”
“臣谢皇上恩典。”秦天跪於地上,他的嘴角弯起,那份笑容落入宋青筠的眼中,竟令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他来了,来了……
当日退朝之前,数名官员向皇上请辞,皇上自是出言挽留,神情恳切,然他们一个个去意坚决,皇上不得不准,纷纷赐予田宅衣锦还乡。
沈灿若没去瞧这场戏,他知道李鉴会唱得很圆满,且此种假惺惺的场面,会令人极度不舒服。李鉴的话在耳边回响:不如此,朕必背个兔死狗烹的骂名,岂不让看热闹的人在暗地里乐?
他望向一池残塘,天边流云倒映其中,恍惚著当年的风景。
萧梦桢站在门外望著,然後将视线收回,注视著自己的手掌,“我杀了她……”
“小少爷。”寒烟扯住他的手臂,放低了声音:“跟我来。”
他恍若未闻,寒烟四下张望,幸得没人注意这个角落。她强力扯著对方向後园走,萧梦桢不自觉地用踉跄的脚步跟在後面。
寒烟再次确定了场所的隐秘,从胸口掏出一封信和一块令牌交到他面前,“快走,离开皇宫。”
萧梦桢半天没有动作,寒烟硬塞到他手里,“拿著,这是娘娘的吩咐。”她没好气地对露出惊诧表情的人道:“用令牌出了宫就执此信去天锦阁,自会有人接应你。以後想如何生活都凭你自己的意思,不会再有人干涉。”
“我……”萧梦桢道,“我不能离开。”
寒烟抬头,他继道:“我杀了沈珏,一人做事一人当,无论是什麽惩罚,我都会接受。”
寒烟沈下脸来,“你以为这样就就对吗?”
他伸出手,颤抖著,“我杀了她啊!亲手把剑刺进了她的身体里……她不是沈灿若最亲的人吗?我竟然杀了——”
“啪!”清脆的声音回响,寒烟收回手,用凛然的神情正色道:“清醒一些!如果你只是如此轻易就被击败,就白白浪费娘娘的一番苦心了。与其在这里後悔,不如好好去想怎样好好地到外面的世界活得精彩。”
她欠身道:“小少爷,奴婢就此告退了,是去是留你自己看著办。”她头也不回地离开,萧梦桢凝视著手中的书信许久,最後,他冲著凤仪宫单膝跪下,低头默然许久。再站起来的时候,他的脸上是清楚而决然。那个人的影子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双瞳,终此一生都不会磨灭。正如那人所愿,他会努力地去过属於他的生活。他抓紧令牌,纵身起落,身影很快就消失在宫楼之中。
“皇上,要派人监视吗?”
李鉴挥手,“不必。”
沈珏的葬礼很简单,红颜命薄,纸一般地消逝在风里。记载上只是一笔暴病身亡。在沈灿若昏迷的那个晚上,她被匆匆装入精美的灵柩,和著数十个宫女侍卫的悲鸣声,一起埋入了黄土之中。
他醒来的时候,寒烟侍候著,新换的人心怯胆寒,端个茶碗都!啷作响,自是不中用的。
“娘娘,觉得好些了吗?皇上守了您一夜,刚刚才离开。”
他不言语,寒烟抹著泪,“娘娘,你放宽心些,都是个人的命,上天安排好的。珏儿小姐过了此劫,下辈子准能投个好人家。”
他撑著手,慢慢坐起,寒烟赶紧上前扶著,触著身体的部分瘦得能格手,苍白的脸上没有多少血色。
“什麽时辰了?”他问道。
“回娘娘的话,五更天了。”
“早朝快开始了。”他喃声道。
寒烟忙道:“娘娘,皇上说了,你且将身子调养好——”
“我何时变得这麽娇贵了?”他站起身,晃了两晃,“寒烟,你且去准备。前些日子南旗冯将军递折子破格举荐人才,我即批了就该将此事揽到底。”
寒烟张了张嘴,最後只得应喏听命行事。
她退出之後,他展开一直紧握的右手,里面是一束发丝,用丝线束住。他将之紧紧按在胸口,“珏儿,你放心。”
天,渐渐地亮了。
京城的景致,一点点地呈现出来,与昨日不同,与明日也不同。
跪於佛像前的女子停下木鱼的敲击,睁开双眼,“看来难以避免了。”
(70)
朝堂之上,表面朗朗乾坤,暗地波涛潜生。
昨晚京城中不寻常的异动,就算是再不问世事都有所耳闻,更何况是一众时刻仰天子鼻息而小心行动的臣子。没有调派四旗,也没有动用京城的六扇门,完全是最亲信的御林军。除了皇上,无人了解在这短短的一夜中,已变成废墟的沈府里发生了什麽事情。
厚重的疑团在每个人心头盘旋,宫殿里的气氛顿有风雨欲来之感。
山呼之後,“众卿平身”之语却久久未至。群臣亦不敢擅自起来。李鉴从龙座走下,穿过跪拜的人群,他走得极其缓慢,一步一步,声音在寂静的朝堂里清晰可闻。
他走了一个来回,那句平身方道出口。
朝列之中有几人站起时已是脚肚子打战,面如死灰。他们自是在皇後寿宴上见沈珏跳舞而面有异色的人。就在刚才,皇上以传音入密的方式对他们说了一句话:“你们告老还乡了。”
轻描淡写,没有波澜没有起伏,带著天子不可违抗的威仪。只此一句,他们便已明白,沈家事败。早在踏入朝堂之前,他们已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消息,但彼此仍存著一份侥幸,毕竟他们都很小心,除了口头的约定,并没有留下任何的凭证。令他们不解的是,皇上是从何处得知的……难道是——他们惶恐不安的眼神全聚集到珠帘之後的人影。
沈灿若端坐如昔,唯有站得最近的寒烟瞧见,他的袖口已经被攥出皱褶。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鉴道:“冯爱卿,皇後告诉朕,你举荐了一个人。”
冯遇春闻言出列道:“回皇上,此人是臣在押送粮草的途中遇到的,当时正逢敌军欲断我军粮饷而派人偷袭,他单骑持剑挡於道口,敌方无一人得已通过。”
“此人功夫如此了得,朕便真要见识一下。”李鉴笑道。
冯遇春面有喜色,“皇上,他现在正在宫门外候旨,只等皇上宣召。”
“那就快快宣他进见吧。”李鉴偏首,“对了,皇後,此人姓甚名谁?”
沈灿若答道:“回禀皇上,此人姓秦名天,祖籍杭州,师从残剑门。”
“残剑门?那可曾是江湖上人人尊崇的剑术名家啊。”他低语道,“如果朕没记错的话,它在一夜间被灭个干净,门主及少主不知所踪……是吧?”
沈灿若微点头,“武林传言虽多,但最令人信服的是潜龙谷所为——”
“草民秦天拜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李鉴道,“爱卿艺自残剑门,不知与白门主……”
“不敢欺瞒皇上,那正是先父,草民被人所救才改换了姓名。”
李鉴与沈灿若相视一眼,道:“爱卿相助冯将军使我军粮草得济,功劳不小,你有何要求尽可提出。”
“为皇上效劳亦是为百姓谋福,臣不敢要求赏赐。”
沈灿若暗中传音道:“皇上,你可看出此人是何居心?”
“不管是什麽,他的心绝不在功名利禄之上。”李鉴不著痕迹地扫了一眼,“灿若,你可发现朝臣之中有人自他进来时便神情大变。”
“你是说他……?不可能,他们应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人。”
李鉴笑了,“朕与你打个赌如何?”
沈灿若道:“赌什麽?”
“他们若有关系,你就跳一次舞给朕看。”
“如若皇上输了又待如何?”
“朕不会输。”
沈灿若挑眉,“输了又如何?”
李鉴道:“你怎麽总是不相信朕?也罢,若是朕输了,也跳舞便是。”
“一言为定。”
种种言语来往不过是瞬息的事,李鉴心里已有了谱,便道:“既然如此,秦天听旨——封秦天为吏部侍郎——”
“皇上!”礼部楚离突然站了出来,“吏部掌管全国官吏要务,事情繁杂,秦天未经磨炼,怎可突然接手如此要职?”
李鉴道:“秦爱卿也是名门之後,担此任该是绰绰有余。再者吏部侍郎一职空缺多日,朕眼见宋爱卿日夜操劳实是心中不忍——”他转向宋青筠,“宋爱卿,你看此事如何处理?”
宋青筠一反平常镇静模样,神色惶惶站立不安。他半天才反应皇上在问话,慌忙道:“臣……秦天他……据冯将军所言,秦天武艺不凡,留在吏部未免大材小用……臣是说如果秦天去兵部将有更大的作为。”他的声音渐渐平缓。
李鉴见了,流露出赞赏的意味。
“对啊,皇上,秦天这麽好的武功去吏部天天与公文打交道不是太浪费了吗?”挡话是自是向来口没遮拦的颜彬,“兵部侍郎的职位也空很久了,皇上,你不能厚此薄彼啊。”
“颜尚书,怎可对皇上如此无礼?”楚离正色道,颜彬被激得差点又要不顾朝堂之上与之吵起来,被狄威的眼色硬生生将一口气咽下。
李鉴笑道:“不妨事。秦天,若你选择职位,吏部和兵部会选哪一个?”
秦天道:“草民但凭皇上旨意。”任是周围风波骤起,他依旧是神色不变,单是这份定力已让李鉴为之动容。
“皇上,容臣一言。”楚离道,“六部处理的都是朝庭最重要的事情,上承皇命,下传民情。所用之人皆须观其品行察其功过,非经数道审核不得入其门。若开破格先例,恐乱天下学子之心啊。”
李鉴道:“楚爱卿,你是不是过虑了?”
楚离跪拜於地,“请皇上三思。”
李鉴皱起眉头,此时,珠帘之後传出声音:“皇上,臣妾有话想对楚尚书说明。”
“皇後请说。”李鉴舒口气,这下子不用担心了。
“楚尚书,照你方才所言,请问此朝堂之上,何人得以安坐其位?”
清冷的音调和平缓的语速,偏偏带著莫大的威慑力,重重地击在听者的心口。
“治国用才,不拘小节,以安邦立世为大要。此种道理楚尚书当比本宫了解得更清楚。昔年唐朝太宗玄宗皇帝皆以此得以创出太平盛世,太宗更因得众家人才而自豪得意。楚尚书,你道皇上此举会寒学子之心,可知你此言会寒天下人之心吗?科举之道,考的是经世之材,然天下之大藏龙卧虎,单凭此一途安能尽得大贤之人?”
楚离被他连珠之言问得哑然,他饱读诗书,自负满腹经纶,此时却败阵於一女子。他直觉想反驳其言语,然搜遍肚肠竟找不到一个字。
“皇後此言甚得朕心。”李鉴站起来道,“秦天听封,即日起接任兵部侍郎一职,辅佐颜爱卿处理诸事。并赐府砥一座,黄金千两。”
“臣谢皇上恩典。”秦天跪於地上,他的嘴角弯起,那份笑容落入宋青筠的眼中,竟令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他来了,来了……
当日退朝之前,数名官员向皇上请辞,皇上自是出言挽留,神情恳切,然他们一个个去意坚决,皇上不得不准,纷纷赐予田宅衣锦还乡。
沈灿若没去瞧这场戏,他知道李鉴会唱得很圆满,且此种假惺惺的场面,会令人极度不舒服。李鉴的话在耳边回响:不如此,朕必背个兔死狗烹的骂名,岂不让看热闹的人在暗地里乐?
他望向一池残塘,天边流云倒映其中,恍惚著当年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