寐语者-帝王业(上) [21]
代为抚育。皇祖母对这个生来体弱多病的孩子怜恤有加,照顾无微不至,一直到他成年之后,身边还总有一大批侍女寸步不离守候,寝殿里终年弥散着浓重的药味。
皇祖母去世之后,子律越发沉默冷淡,常常埋头书卷,不问世事,身子也时好时坏。
怎么可能是他,我不能相信,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年也会卷入这一场生死权位的争夺。
记忆里,最后一次见他,依稀是在我大婚前夕——他从东华殿侧门转出,手握一册古旧书卷,青衣广袖,纶巾束发,立在那一树浅紫深碧的木芙蓉旁边,对我微微一笑,仿若秋水深潭掠起了一道微澜,旋即又归于宁静。
我一时怔忪,心神恍惚,直到萧綦一连唤我两声才回过神来。
他的目光透过我双眸直抵心底,似乎了然一切。
“夜深了,你先睡吧。”他将我揽到膝上。
陡然觉得空茫茫的无力,我默默伏在他肩头,只能从他身上汲取到唯一的力量。
“连子律都和我们为敌了……”我早该料到这一天,也许,只是一直不愿面对罢了。
不仅仅是子律,还有他,还有我最不愿去想,去面对的一个人。
萧綦轻抚我长发,似抚摸一只小猫,“旧人已矣,什么皇子,什么公主,都同你没有干系了。”
什么都瞒不过他,一切都看在他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里。
皇上的密诏,对承惠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不过多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罢了。
就算再怎么名正言顺,也挽回不了他们兵败如山倒的颓局。
说什么召令天下兵马勤王——天下近半的兵马都在萧綦手上,敢于追随皇室,对抗萧綦的兵马也已败的败,降的降,仅剩承惠王和蹇宁王两名老将,还在抵死顽抗。其余寥寥几支藩镇兵马,心知皇室大势已去,螳臂安可挡车,索性明哲保身,只作壁上观。
唯一对这道密诏大感恼火的人,恐怕就是爹爹了。
枉费他机关算尽,却没有算到半路杀出的子律——这道密诏一经传出,王氏谋逆的污名就再也洗不掉了。
太子的帝位,带上了这个污点,纵然他日如何圣明治世,也无可能光采无暇。
八月初三,距我十七岁生辰十天之际,萧綦大破临梁关。
蹇宁王身受七处重伤,死战力竭而亡。
子律与承惠王率其余残部,不足五万人,沿江逃遁,南下投奔子律的姨丈崇远郡王。
萧綦厚殓蹇宁王尸身,命他麾下降将扶灵,三军举哀。
这位忠勇的亲王,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皇族最后的尊严。
萧綦说,能赢得敌人的尊敬,是军人最大的荣耀。
我不懂得军人的荣耀,但我明白,能够敬重敌人的将军,也必赢得天下人敬重。
次日,大军长驱直入,直抵京城。
三军在距京城四十里外驻扎,兵不卸甲,马不下鞍,将京城层层围作一粒累石上的危卵。
萧綦既不入城,也不撤兵,父亲的书信来使一概被挡回。
皇后懿旨传到,命萧綦退兵三百里,只身入朝觐见。
萧綦以“后宫不得干政,懿旨不达三军”为由,拒不接旨。
僵持三日后,朝廷陷入尴尬两难局面,一边是兵临城下,一边是帝位虚悬。
父亲终于抵挡不住内外交困的重压,向萧綦低头妥协。
八月初八。
从朝阳门自大营,四十里甬道皆以净水洒道,黄沙铺地,禁卫军沿途列仗,持节侍立,所经之处,庶民一概回避——这是只有皇族出行才可用的最高礼节。
太子亲率文武百官,出朝阳门,郊迎豫章王入京,自王公以下官员,皆列道跪迎。
萧綦身披蟠龙刺金战袍,重甲佩剑,马踏天阙。
而我,宫髻高鬟,明红云锦鸾纹裳,骑霜鬃紫骝,与他并驾驰入朝阳门。
众将率三千铁骑精卫,帅旗高扬,旌徽招展,所过之处,百官俯首。
当日,我只能在楼阁之上远远眺望他盖世英姿,为赫赫军威所慑,甚至不敢直视。
而如今,我以豫章王妃的身份,与他并驾齐驱,一起迈入九重天阙。
这至高无上的皇城,是我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我曾无数次从天阙上探首张望,好奇于尘世的缤纷,却从未如今日一般登临这高高的宫门,以一个征服者的姿态,俯瞰众生。
远远的,那一行人朝我们迎来。
为首是玉冠黄袍的太子,身后是我朱红蟒袍的父亲。
我的至亲,一别两年之后,在这样的境地,以这样的姿态,与我相见。
父亲望见我的那一刻,身子微颤,斑白的鬓角有几缕银丝,在阳光下微微闪亮。
哥哥也来了,已然身着三品大员服色,越发风神秀彻,朗如玉树。
两年,已经两年了......
泪水陡然模糊了视线,未及一声“父亲”出口,他却向我们微微俯首,率众臣见礼——
萧綦翻身下马,屈膝昂然侧跪,却不俯首,“微臣救驾来迟,令殿下受惊,恳请赐罪!”
我随之下马,重重跪下,却是朝着父亲和哥哥的方向。
太子趋前一步将萧綦扶起,看似庄重,眼底却犹带着那副永远漫不经心的神气,口中一板一眼地说着宽宏示恩的套话,显然是爹爹事先教好的。
费了那么大的周章,就是为了将我这位宝贝表哥推上帝位,我不由低头,隐隐苦笑。
朱红蟒袍的下摆映入眼中,我猛一抬头,见父亲已站在面前。
父亲温暖的双手,将我稳稳扶起,“王妃免礼。”
——呵,如今我身为王妃,身份已在父亲之上。
万般酸楚在心中翻涌,却终是微微咬唇,强忍了泪意,以雍容微笑相对。
萧綦与父亲,一左一右,携文武百官簇拥太子殿下入朝。
重病垂危的皇上由皇后亲自扶持上殿——我从偏殿垂帘之后,遥遥望去,几疑自己眼花。
那个须发灰白,形容枯槁的老者,与我记忆中正值盛年,意气风发的皇上,简直判若两人。
他身旁,凤冠朝服的姑姑,益发高贵美艳,不可仰视,然而那华服盛妆之下,却隐隐透出形只影单的凄凉——这殿上,成王败寇的两个男人,都是她生命中最重要之人,孰胜孰败,于她都是伤痛,只是谁又顾得上去体会一个女子的悲哀。
爹爹当着满朝文武,宣读了加盖玉玺的逊位诏书,称皇上因病逊位,命太子监国。
左相以拥立之功,加封太师。
豫章王加封太尉。
二皇子子律,协右相温宗善及承惠王一党矫诏篡逆,陷害忠良,罪在不赦,着即废为庶人。
温宗善以逆谋大罪,祸连九族,因辅政多年,功在社稷,特准鸩酒赐死。
其余党羽一并处斩,门弟诛连达六百余人。
满朝文武三呼万岁之声,响彻九重宫阙,又一场江山更迭的悲喜大幕落下。
一朝天子一朝臣,几家欢喜几家愁。
罢朝之后,百官鱼贯而出,父亲与萧綦相视一笑,无声处暗流湍急,新的一场权势之争,在这翁婿二人间,不着痕迹的展开——而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看着他们对峙为敌,看着父亲与哥哥退出大殿,渐行渐远......
萧綦被一众趋炎附势的朝臣围住,我再也顾不得那许多,掀帘奔出偏殿,举步朝父亲追去。
“皇后有旨,宣豫章王妃觐见——”
一名褚色锦衣的高大内侍挡住我的去路,“请王妃移驾中宫。”
是薛公公,我认出这位在姑姑身边随侍了多年的管事太监。
他躬下身子,满面微笑,“一别两年,郡主越发风华无双,不知可还认得老奴?”
眼见父亲和哥哥已经走远,我只得暗自长叹,回首勉强一笑,“薛公公,许久不见了。”
姑姑宣我觐见,我心中百般滋味杂陈,不知该如何面对她。
“王妃这边请——”薛公公领着我,一路向中宫而去。
熟悉的回廊殿阁,庭花碧树,无处不是当年......我低头不忍四顾,匆匆踏入中宫正殿。
“启奏娘娘,豫章王妃觐见。”薛公公细声细嗓禀报。
内殿一阵环佩声响,步履匆匆,姑姑转出屏风,凤冠刚刚卸下,妆容略见散乱。
“阿妩,是阿妩吗?”她目光朦胧,转头看向门口,伸出双手在空中摸索。
姑姑的眼睛——
我大惊,慌忙抢上前去扶她。
就在那一刹那,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一道寒光掠起,对危险的敏感,令我不加思索扑向姑姑,将她按到在地,几乎同时,那个褚色身影扑到眼前,举刀向我们砍下!
“妖后,纳命来——”
纷争起
我抱住姑姑,拼尽全力向后扑倒。
雪亮刀光晃得眼前一片惨白,刀锋堪堪擦身而过,臂上微寒,周围宫女尖叫四起,一片大乱。
薛公公狰狞的面目,陡然扭曲,痛叫出声。
玉秀抱住了他执刀的胳膊,张口狠狠咬在肘上。
“来人啊,有刺客——”姑姑的贴身宫女阿蓼高声呼喊,也冲上来挡在我们前面。
我狠命拽起姑姑,不顾一切奔向殿门,朝庭中侍卫奔去。
姑姑脚步踉跄,朝服厚重拖曳,身子忽然重重一倾,拽得我立足不稳,两人一同摔倒。
身后惨呼同时响起,那个非男非女的尖厉嗓音咆哮一声,再度向我们逼近。
我来不及回头,下意识摸到袖中硬物,是萧綦一直让我贴身携带的玄铁匕首——
一咬牙拔出匕首,挣扎起身,转头间,那人影已经扑到面前,明晃晃的刀刃挟果森然杀气,劈空斩到。
我闭眼,合身全力扑出,浑身力气尽在那五寸削铁如泥的寒刃之上!
刀刃入肉,贯胸直没刀柄,刹那间一切停滞,刀光、杀戮、生死…….尽凝固在瞬间。
我猛然拔刀,鲜血激射,一蓬滚烫的血泉喷溅到脸上身上,腥热而温甜。
左右人影闪动,侍卫赶到,一人飞身跃起,踢飞了薛公公手中刀刃,枪戟齐下,将他牢牢钉死在地!
薛公公保养得粉圆合宜的一张面孔,转为青白死灰,唇边涌出猩红鲜血,濒死发出凄厉狂笑,“皇上啊,老奴为您尽忠了——”
呛啷一声,匕首脱手坠地,我浑身虚软,直到此刻,冷汗才透衣而出。
“阿妩,阿妩在哪里……”姑姑趴在地上,颤颤发抖,一边惶然四顾,一边摸索着寻找我。
我也全身颤抖,抖得语不成调,身子连半分也挪动不了,脚下一软,顿时跌倒在姑姑身旁。
她爬过来摸到我,满手滑腻鲜血,顿时一声尖叫。
“不怕,姑姑不怕了,我在这里……”我顾不得自己满身是血,用力抱住她,这才惊觉她身子已经消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她茫然盯着我,双目无神,喃喃道,“真的是你来了……”
“禀娘娘,刺客已经伏诛!”侍卫跪地回禀。
姑姑陡然身子一僵,
皇祖母去世之后,子律越发沉默冷淡,常常埋头书卷,不问世事,身子也时好时坏。
怎么可能是他,我不能相信,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年也会卷入这一场生死权位的争夺。
记忆里,最后一次见他,依稀是在我大婚前夕——他从东华殿侧门转出,手握一册古旧书卷,青衣广袖,纶巾束发,立在那一树浅紫深碧的木芙蓉旁边,对我微微一笑,仿若秋水深潭掠起了一道微澜,旋即又归于宁静。
我一时怔忪,心神恍惚,直到萧綦一连唤我两声才回过神来。
他的目光透过我双眸直抵心底,似乎了然一切。
“夜深了,你先睡吧。”他将我揽到膝上。
陡然觉得空茫茫的无力,我默默伏在他肩头,只能从他身上汲取到唯一的力量。
“连子律都和我们为敌了……”我早该料到这一天,也许,只是一直不愿面对罢了。
不仅仅是子律,还有他,还有我最不愿去想,去面对的一个人。
萧綦轻抚我长发,似抚摸一只小猫,“旧人已矣,什么皇子,什么公主,都同你没有干系了。”
什么都瞒不过他,一切都看在他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里。
皇上的密诏,对承惠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不过多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罢了。
就算再怎么名正言顺,也挽回不了他们兵败如山倒的颓局。
说什么召令天下兵马勤王——天下近半的兵马都在萧綦手上,敢于追随皇室,对抗萧綦的兵马也已败的败,降的降,仅剩承惠王和蹇宁王两名老将,还在抵死顽抗。其余寥寥几支藩镇兵马,心知皇室大势已去,螳臂安可挡车,索性明哲保身,只作壁上观。
唯一对这道密诏大感恼火的人,恐怕就是爹爹了。
枉费他机关算尽,却没有算到半路杀出的子律——这道密诏一经传出,王氏谋逆的污名就再也洗不掉了。
太子的帝位,带上了这个污点,纵然他日如何圣明治世,也无可能光采无暇。
八月初三,距我十七岁生辰十天之际,萧綦大破临梁关。
蹇宁王身受七处重伤,死战力竭而亡。
子律与承惠王率其余残部,不足五万人,沿江逃遁,南下投奔子律的姨丈崇远郡王。
萧綦厚殓蹇宁王尸身,命他麾下降将扶灵,三军举哀。
这位忠勇的亲王,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皇族最后的尊严。
萧綦说,能赢得敌人的尊敬,是军人最大的荣耀。
我不懂得军人的荣耀,但我明白,能够敬重敌人的将军,也必赢得天下人敬重。
次日,大军长驱直入,直抵京城。
三军在距京城四十里外驻扎,兵不卸甲,马不下鞍,将京城层层围作一粒累石上的危卵。
萧綦既不入城,也不撤兵,父亲的书信来使一概被挡回。
皇后懿旨传到,命萧綦退兵三百里,只身入朝觐见。
萧綦以“后宫不得干政,懿旨不达三军”为由,拒不接旨。
僵持三日后,朝廷陷入尴尬两难局面,一边是兵临城下,一边是帝位虚悬。
父亲终于抵挡不住内外交困的重压,向萧綦低头妥协。
八月初八。
从朝阳门自大营,四十里甬道皆以净水洒道,黄沙铺地,禁卫军沿途列仗,持节侍立,所经之处,庶民一概回避——这是只有皇族出行才可用的最高礼节。
太子亲率文武百官,出朝阳门,郊迎豫章王入京,自王公以下官员,皆列道跪迎。
萧綦身披蟠龙刺金战袍,重甲佩剑,马踏天阙。
而我,宫髻高鬟,明红云锦鸾纹裳,骑霜鬃紫骝,与他并驾驰入朝阳门。
众将率三千铁骑精卫,帅旗高扬,旌徽招展,所过之处,百官俯首。
当日,我只能在楼阁之上远远眺望他盖世英姿,为赫赫军威所慑,甚至不敢直视。
而如今,我以豫章王妃的身份,与他并驾齐驱,一起迈入九重天阙。
这至高无上的皇城,是我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我曾无数次从天阙上探首张望,好奇于尘世的缤纷,却从未如今日一般登临这高高的宫门,以一个征服者的姿态,俯瞰众生。
远远的,那一行人朝我们迎来。
为首是玉冠黄袍的太子,身后是我朱红蟒袍的父亲。
我的至亲,一别两年之后,在这样的境地,以这样的姿态,与我相见。
父亲望见我的那一刻,身子微颤,斑白的鬓角有几缕银丝,在阳光下微微闪亮。
哥哥也来了,已然身着三品大员服色,越发风神秀彻,朗如玉树。
两年,已经两年了......
泪水陡然模糊了视线,未及一声“父亲”出口,他却向我们微微俯首,率众臣见礼——
萧綦翻身下马,屈膝昂然侧跪,却不俯首,“微臣救驾来迟,令殿下受惊,恳请赐罪!”
我随之下马,重重跪下,却是朝着父亲和哥哥的方向。
太子趋前一步将萧綦扶起,看似庄重,眼底却犹带着那副永远漫不经心的神气,口中一板一眼地说着宽宏示恩的套话,显然是爹爹事先教好的。
费了那么大的周章,就是为了将我这位宝贝表哥推上帝位,我不由低头,隐隐苦笑。
朱红蟒袍的下摆映入眼中,我猛一抬头,见父亲已站在面前。
父亲温暖的双手,将我稳稳扶起,“王妃免礼。”
——呵,如今我身为王妃,身份已在父亲之上。
万般酸楚在心中翻涌,却终是微微咬唇,强忍了泪意,以雍容微笑相对。
萧綦与父亲,一左一右,携文武百官簇拥太子殿下入朝。
重病垂危的皇上由皇后亲自扶持上殿——我从偏殿垂帘之后,遥遥望去,几疑自己眼花。
那个须发灰白,形容枯槁的老者,与我记忆中正值盛年,意气风发的皇上,简直判若两人。
他身旁,凤冠朝服的姑姑,益发高贵美艳,不可仰视,然而那华服盛妆之下,却隐隐透出形只影单的凄凉——这殿上,成王败寇的两个男人,都是她生命中最重要之人,孰胜孰败,于她都是伤痛,只是谁又顾得上去体会一个女子的悲哀。
爹爹当着满朝文武,宣读了加盖玉玺的逊位诏书,称皇上因病逊位,命太子监国。
左相以拥立之功,加封太师。
豫章王加封太尉。
二皇子子律,协右相温宗善及承惠王一党矫诏篡逆,陷害忠良,罪在不赦,着即废为庶人。
温宗善以逆谋大罪,祸连九族,因辅政多年,功在社稷,特准鸩酒赐死。
其余党羽一并处斩,门弟诛连达六百余人。
满朝文武三呼万岁之声,响彻九重宫阙,又一场江山更迭的悲喜大幕落下。
一朝天子一朝臣,几家欢喜几家愁。
罢朝之后,百官鱼贯而出,父亲与萧綦相视一笑,无声处暗流湍急,新的一场权势之争,在这翁婿二人间,不着痕迹的展开——而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看着他们对峙为敌,看着父亲与哥哥退出大殿,渐行渐远......
萧綦被一众趋炎附势的朝臣围住,我再也顾不得那许多,掀帘奔出偏殿,举步朝父亲追去。
“皇后有旨,宣豫章王妃觐见——”
一名褚色锦衣的高大内侍挡住我的去路,“请王妃移驾中宫。”
是薛公公,我认出这位在姑姑身边随侍了多年的管事太监。
他躬下身子,满面微笑,“一别两年,郡主越发风华无双,不知可还认得老奴?”
眼见父亲和哥哥已经走远,我只得暗自长叹,回首勉强一笑,“薛公公,许久不见了。”
姑姑宣我觐见,我心中百般滋味杂陈,不知该如何面对她。
“王妃这边请——”薛公公领着我,一路向中宫而去。
熟悉的回廊殿阁,庭花碧树,无处不是当年......我低头不忍四顾,匆匆踏入中宫正殿。
“启奏娘娘,豫章王妃觐见。”薛公公细声细嗓禀报。
内殿一阵环佩声响,步履匆匆,姑姑转出屏风,凤冠刚刚卸下,妆容略见散乱。
“阿妩,是阿妩吗?”她目光朦胧,转头看向门口,伸出双手在空中摸索。
姑姑的眼睛——
我大惊,慌忙抢上前去扶她。
就在那一刹那,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一道寒光掠起,对危险的敏感,令我不加思索扑向姑姑,将她按到在地,几乎同时,那个褚色身影扑到眼前,举刀向我们砍下!
“妖后,纳命来——”
纷争起
我抱住姑姑,拼尽全力向后扑倒。
雪亮刀光晃得眼前一片惨白,刀锋堪堪擦身而过,臂上微寒,周围宫女尖叫四起,一片大乱。
薛公公狰狞的面目,陡然扭曲,痛叫出声。
玉秀抱住了他执刀的胳膊,张口狠狠咬在肘上。
“来人啊,有刺客——”姑姑的贴身宫女阿蓼高声呼喊,也冲上来挡在我们前面。
我狠命拽起姑姑,不顾一切奔向殿门,朝庭中侍卫奔去。
姑姑脚步踉跄,朝服厚重拖曳,身子忽然重重一倾,拽得我立足不稳,两人一同摔倒。
身后惨呼同时响起,那个非男非女的尖厉嗓音咆哮一声,再度向我们逼近。
我来不及回头,下意识摸到袖中硬物,是萧綦一直让我贴身携带的玄铁匕首——
一咬牙拔出匕首,挣扎起身,转头间,那人影已经扑到面前,明晃晃的刀刃挟果森然杀气,劈空斩到。
我闭眼,合身全力扑出,浑身力气尽在那五寸削铁如泥的寒刃之上!
刀刃入肉,贯胸直没刀柄,刹那间一切停滞,刀光、杀戮、生死…….尽凝固在瞬间。
我猛然拔刀,鲜血激射,一蓬滚烫的血泉喷溅到脸上身上,腥热而温甜。
左右人影闪动,侍卫赶到,一人飞身跃起,踢飞了薛公公手中刀刃,枪戟齐下,将他牢牢钉死在地!
薛公公保养得粉圆合宜的一张面孔,转为青白死灰,唇边涌出猩红鲜血,濒死发出凄厉狂笑,“皇上啊,老奴为您尽忠了——”
呛啷一声,匕首脱手坠地,我浑身虚软,直到此刻,冷汗才透衣而出。
“阿妩,阿妩在哪里……”姑姑趴在地上,颤颤发抖,一边惶然四顾,一边摸索着寻找我。
我也全身颤抖,抖得语不成调,身子连半分也挪动不了,脚下一软,顿时跌倒在姑姑身旁。
她爬过来摸到我,满手滑腻鲜血,顿时一声尖叫。
“不怕,姑姑不怕了,我在这里……”我顾不得自己满身是血,用力抱住她,这才惊觉她身子已经消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她茫然盯着我,双目无神,喃喃道,“真的是你来了……”
“禀娘娘,刺客已经伏诛!”侍卫跪地回禀。
姑姑陡然身子一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