寐语者-帝王业(上) [17]
人,原来就是你。”
他低下头去,默然片刻,也不再抬头,反而退后一步,“正是属下,当日多有冒犯,万望王妃恕罪。”
思绪陡然飘回那个改变我一生的夜晚……洞房门口,当时还是侍卫统领的宋怀恩被我劈面呵斥,跪地不敢抬头。那时年少气盛,大约是恨极了萧綦,一气之下也不问情由,就迁怒于他的侍卫。
我有些歉然,看着这位宋将军顿觉亲切,虽然只是一面之缘,毕竟也算是故人。
“当日是我言辞失礼,错怪了将军,请您海涵。”我柔声一笑,缓步走近他身侧,却不经意发觉这位年轻的将军已经耳根通红,似乎很是局促,又往后退了一步,不敢抬头看我,“王妃言重,属下愧不敢当。”
倒还是个腼腆的年轻人呢,大概是在军中久了,面对女眷越发不善言辞,我强掩唇边笑意,却暗想,幸好我那良人不是这个呆呆的样子。
萧綦,我的良人,不知此刻他到了哪里......
北境六镇已经皆知豫章王举兵的消息。
萧綦以“清君侧,除奸佞”之名挥师南下,发兵直袭京师。
只怕等这消息传到京城,天下震动之际,萧綦的前锋大军已经兵临徽州城下。
北境百姓远离中原,多年来一直在萧綦治下,受其庇护,得以从连年战祸中解脱。北方六镇百姓,早已对萧綦敬若神明,拥戴之心远胜朝廷。各州郡守将乍闻豫章王起兵,无不顺从归附,大开城门,备齐粮草恭候大军到来。
黎民百姓从不会关心江山冠以谁家姓氏,谁能给他们一方平安,衣食丰足,谁就是好皇帝。
数日之间,萧綦的前锋大军一路畅通无阻,急驰千里,势不可当,只怕不出两日,就要抵达徽州了。
因此,我务必抢在明天到达徽州,与父亲的人马会合,抢在战事爆发之前离城回京。
而永阑关必然已经得到消息,严阵以待。
“今晚到了永阑关,不知能否顺利通过。”我淡淡蹙眉。
我们一行人马,连同铁骑精卫不过百余人,离开北境之后,为免惊动朝廷,全部扮作从北方内迁的豪富之家,以避人耳目。兵士们皆卸去甲胄, 扮作家仆府卫,宋怀恩也作富家公子装扮。
北方颇多豪富之家,出入之间动辄车驾连绵,随从达数百人之盛。沿途路人和关隘守兵都已经见怪不怪,偶尔有人盘查,宋怀恩立即奉上金银打点,出手豪绰之极,越发令人深信我们是北方入关躲避战事的豪族,再无疑虑阻拦。
一路过来,都顺利无碍,然而到了这永阑关,却不由令人忧心。
永阑关是徽州北面的一道天然险隘,易守难攻,是此行首当其冲的要害。
蹇宁王与萧綦的兵马从两面而来,俱是来势汹汹,将小小一个徽州城夹在中间,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徽州刺史吴谦身为父亲门生,原本应当站在王氏与萧綦一边,然而从眼下情势看来,他的态度却是十分暧昧模糊。
夜半时分我们终于赶到永阑关,踏入了徽州地界。
此时已是深夜,城门早已关闭,遥遥望去,城头却仍是灯火通明,众多兵士巡逻往来,隐约透出如临大敌的紧张。情势不明之下,宋怀恩与我商议,决定在城门半里外的村落扎营休息,以免惊动戍卫。
是夜,辗转无眠。
我曾居住了两年的徽州,时隔不过数月,又再度踏上这片土地。眼前风物人情,无不熟悉异常,然而此时的徽州在我眼里,却不再是从前的明媚风流,那些踏歌赏青,杏花醇酒的日子,骤然遥远。不知道此时的行馆,又是何种光景,没有了主人,是否还有人记得晾晒酿酒的杏花……
已经是夜阑人静,我却毫无睡意,索性披衣起来,步出营帐。
夜空漆黑,不见一丝月色,只有篝火微明,守夜的士卒在四下巡视走动,篝火堆不时爆出火星噼啪之声,在这寂静的城郊之夜,格外清晰。
“王妃!”我一惊,回转身子,却是宋怀恩在我身后。
他似乎不曾休息,佩剑还在腰间,此时竟直直盯着我的脸,浑然不知回避。
“我想四下走走,将军奔波了一天,早些休息吧。”我淡淡一笑,转身欲走,却见他依然沉默的跟在身后,与我保持数尺距离。我微微叹息,仰首望向天际,“这片山野宁静不了几天了,如此险峻之地,不知道交战一起,会变成什么样子。”
宋怀恩默然片刻,“王爷用兵如神,区区徽州城指日可破,王妃不必忧心。”
我微微一笑,回首看他,“宋将军可有心上人?”
他身子一震,半晌没有回答,我轻笑,“既然宋将军也有心上人,自然知道这个滋味吧,那人的一举一动,哪怕再轻松平常,也会牵动你的心思,只因关心则乱啊。”
清晨,天未亮就派去永阑关打探虚实的军士急驰回营。
我来不及仔细梳妆,匆匆将发髻挽起,便召宋怀恩和那军士过来禀报。
他们带来的果然是个坏消息——徽州刺史吴谦已经下令城中军民储粮备战,永阑关城门今天正午封闭,不准任何人从北境入城。据说,蹇宁王大军已经过了遂州,直抵黄河边上,正在造船准备渡河,一旦渡过黄河,就抢先进入徽州城内,踞守险峻,将萧綦大军阻挡在永阑关外。
吴谦到底还是背叛了父亲,选择了忠于皇室,这一来,情势立变,对我们是大大不利。
徽州历来富庶,储粮丰足,加上蹇宁王的十五万兵马,轻易不可撼动。
此时永阑关外已是人马如潮,都是扶老携幼,抢在封关之前入城躲避战事的附近百姓。
宋怀恩也是跟随萧綦身经百战的将领,得知此情,立时浓眉深锁。
“宋将军,如今可有办法阻拦蹇宁王渡江,哪怕阻拦一时半日也好!”我焦灼追问。
他来回踱步,“我们只有百余人马,眼下连入关也难,要想阻拦大军渡江......虽不是全无可能,希望却也十分微渺。”
“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试一试!”我霍然起身,心中充满热切,“只要能挟制吴谦,逼他封闭鹿岭关,就算蹇宁王渡过黄河也无法入城!”他沉吟片刻,“王妃所想与我不谋而合,徽州守军素来吃惯了皇粮,惫懒疏于操练,就算重兵把守也未必没有机会潜入。”
我急切道,“我们一面设法挟制吴谦,一面在城中引发混乱,散布豫章王大军已经破城的谣言,守军必然大乱,再以吴谦的名义下令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宋怀恩点头道,“不错,届时我们将大军的旗帜遍插城头,蹇宁王老奸巨猾,见此情形,势必不敢贸然渡河,强攻鹿岭关。”
“左相的人马已到了城中,借助里应外合之力,应可一搏!”我缓缓微笑。
他一怔,“不可,王妃与左相大人的人马会合之后,务必尽快出城回京,不可在此耽误!”
我扬眉怒道,“你只受命护送我到徽州,待我与左相人马会合,你就已经完成使命,至于是去是留,我自有分寸。”
宋怀恩闻言大急,重重一拳击在案上,“无论如何,属下决不能让王妃涉险!”
我逼视他,“你只率领这区区百余人,并无前锋之责,王爷也不曾命你率先入城以为内应,你又为何甘冒这奇险?”
他凛然道,“属下身为王爷麾下大将,自当身先士卒,这不过是为人臣属的本分!”
“不错”,我淡然一笑,“我是豫章王妃,与丈夫共进退,这不过是为人妻子的本分。”
宋怀恩被我严辞折服,事不宜迟,当即议定大计,兵分三路行事。
一队人马先行入城探明情形,一对人马留在永阑关外策应,我与宋怀恩率其余人马,混在避难百姓中入城,同时另派人快马飞奔,沿来路驰回,将此地军情火速送至前锋大军。
徽州城内,已然戒备森严,人心惶惶,满街都是匆忙奔走的人群,城中富家大户纷纷席卷金银细软出城躲避,而普通百姓无力弃家远行,则急于屯粮储物,以防围城。
街上随处可见守城官兵以检视城防为名,借机搜刮,四下扰民,闹得全城鸡飞狗跳。
按照事先约定,我在普渡寺外与父亲派来的人马会合了。
父亲大概是担心我再度遇险,竟然派出两百名禁军护卫前来接应,领兵之人更是对我们王氏忠心耿耿的骁骑营副都统庞晖——他们到了徽州已经数日,吴谦竟然毫不知情,真不知他们这大队人马是如何潜入城中的。
如此一来,真是天助我也,宋怀恩与我俱是大大松了口气。
智破徽州
是夜,庞晖的人马四下潜入徽州机要之地——官仓、府库、枢纽通衢、四面城门相继腾起熊熊火光。火光远远近近,映红了半边夜空,浓烟升腾,如莽莽黑蛇舞动,似乎整个徽州城都陷入末日之夜。
不出片刻,惊慌失措的百姓涌上街头巷尾,呼喊奔走,明锣敲钟示警之声不绝于耳。
我们的人身着百姓装束,混在奔走救火的人群之中,大声呼喊,“豫章王攻城了,大军打进来了——”
这一声吼,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徽州城陷入大难临头的惊恐和混乱。
从睡梦中被大火惊醒,还在懵懂惊骇中的百姓,根本来不及思虑,无不惊恐失措,纷纷奔走相告,四散躲避,一时间“豫章王攻城”的噩耗传遍全城。
城中守备戍卫匆匆登上城头,了望永阑关外,片刻之后,城头吹响号角,示警全城。
听到那号角声,我终于缓缓微笑——守军果然中计,那是我们留在城外策应的人马,按事先约定之计,沿永阑关外燃起无数篝火,在道路两旁的树上悬挂火把,每隔三步一支,火光延绵数十里,在夜色中远远望去,恰似大军已至。萧綦的威名本就远震四方,城中守军对他畏惧之极,日夜提心吊胆,此刻登城望见永阑关外一片火光蜿蜒,摇曳浩荡,恰似千军万马正在急驰而来, 仿佛神兵天降。混乱之中哪里还顾得上分辨真伪,当即吹响号角示警。
我和宋怀恩站在徽州城内至高的揽月楼上,俯瞰城中混乱四起,脚下人群如蝼蚁般奔走呼号,却任谁也想不到,他们惊惧不已的豫章王还远在百里之外。
“庞都统为何还不传讯?”我微微皱眉,莫非他那边起了变故。
“王妃少安毋躁,眼下时机未足,不可仓促行事。”宋怀恩按剑在手,神色沉毅,俨然已有大将之风。
他的话音为落,城东鼓楼方向遥遥传来三声钟响,那是庞晖得手之后,传讯会合的信号。
宋怀恩霍然抱拳,“时机已到,属下即刻赶往府衙与庞都统会合!”
我深深注视他年轻坚毅的面容, “我在此等候二位平安归来!”
除去城外策应的人马和留在我身边的护卫,他们只有两百余人,却要趁乱冲入刺史府邸,突出层层重兵的把守,挟制住吴谦——我们面对的结果,要么一击得手,要么
他低下头去,默然片刻,也不再抬头,反而退后一步,“正是属下,当日多有冒犯,万望王妃恕罪。”
思绪陡然飘回那个改变我一生的夜晚……洞房门口,当时还是侍卫统领的宋怀恩被我劈面呵斥,跪地不敢抬头。那时年少气盛,大约是恨极了萧綦,一气之下也不问情由,就迁怒于他的侍卫。
我有些歉然,看着这位宋将军顿觉亲切,虽然只是一面之缘,毕竟也算是故人。
“当日是我言辞失礼,错怪了将军,请您海涵。”我柔声一笑,缓步走近他身侧,却不经意发觉这位年轻的将军已经耳根通红,似乎很是局促,又往后退了一步,不敢抬头看我,“王妃言重,属下愧不敢当。”
倒还是个腼腆的年轻人呢,大概是在军中久了,面对女眷越发不善言辞,我强掩唇边笑意,却暗想,幸好我那良人不是这个呆呆的样子。
萧綦,我的良人,不知此刻他到了哪里......
北境六镇已经皆知豫章王举兵的消息。
萧綦以“清君侧,除奸佞”之名挥师南下,发兵直袭京师。
只怕等这消息传到京城,天下震动之际,萧綦的前锋大军已经兵临徽州城下。
北境百姓远离中原,多年来一直在萧綦治下,受其庇护,得以从连年战祸中解脱。北方六镇百姓,早已对萧綦敬若神明,拥戴之心远胜朝廷。各州郡守将乍闻豫章王起兵,无不顺从归附,大开城门,备齐粮草恭候大军到来。
黎民百姓从不会关心江山冠以谁家姓氏,谁能给他们一方平安,衣食丰足,谁就是好皇帝。
数日之间,萧綦的前锋大军一路畅通无阻,急驰千里,势不可当,只怕不出两日,就要抵达徽州了。
因此,我务必抢在明天到达徽州,与父亲的人马会合,抢在战事爆发之前离城回京。
而永阑关必然已经得到消息,严阵以待。
“今晚到了永阑关,不知能否顺利通过。”我淡淡蹙眉。
我们一行人马,连同铁骑精卫不过百余人,离开北境之后,为免惊动朝廷,全部扮作从北方内迁的豪富之家,以避人耳目。兵士们皆卸去甲胄, 扮作家仆府卫,宋怀恩也作富家公子装扮。
北方颇多豪富之家,出入之间动辄车驾连绵,随从达数百人之盛。沿途路人和关隘守兵都已经见怪不怪,偶尔有人盘查,宋怀恩立即奉上金银打点,出手豪绰之极,越发令人深信我们是北方入关躲避战事的豪族,再无疑虑阻拦。
一路过来,都顺利无碍,然而到了这永阑关,却不由令人忧心。
永阑关是徽州北面的一道天然险隘,易守难攻,是此行首当其冲的要害。
蹇宁王与萧綦的兵马从两面而来,俱是来势汹汹,将小小一个徽州城夹在中间,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徽州刺史吴谦身为父亲门生,原本应当站在王氏与萧綦一边,然而从眼下情势看来,他的态度却是十分暧昧模糊。
夜半时分我们终于赶到永阑关,踏入了徽州地界。
此时已是深夜,城门早已关闭,遥遥望去,城头却仍是灯火通明,众多兵士巡逻往来,隐约透出如临大敌的紧张。情势不明之下,宋怀恩与我商议,决定在城门半里外的村落扎营休息,以免惊动戍卫。
是夜,辗转无眠。
我曾居住了两年的徽州,时隔不过数月,又再度踏上这片土地。眼前风物人情,无不熟悉异常,然而此时的徽州在我眼里,却不再是从前的明媚风流,那些踏歌赏青,杏花醇酒的日子,骤然遥远。不知道此时的行馆,又是何种光景,没有了主人,是否还有人记得晾晒酿酒的杏花……
已经是夜阑人静,我却毫无睡意,索性披衣起来,步出营帐。
夜空漆黑,不见一丝月色,只有篝火微明,守夜的士卒在四下巡视走动,篝火堆不时爆出火星噼啪之声,在这寂静的城郊之夜,格外清晰。
“王妃!”我一惊,回转身子,却是宋怀恩在我身后。
他似乎不曾休息,佩剑还在腰间,此时竟直直盯着我的脸,浑然不知回避。
“我想四下走走,将军奔波了一天,早些休息吧。”我淡淡一笑,转身欲走,却见他依然沉默的跟在身后,与我保持数尺距离。我微微叹息,仰首望向天际,“这片山野宁静不了几天了,如此险峻之地,不知道交战一起,会变成什么样子。”
宋怀恩默然片刻,“王爷用兵如神,区区徽州城指日可破,王妃不必忧心。”
我微微一笑,回首看他,“宋将军可有心上人?”
他身子一震,半晌没有回答,我轻笑,“既然宋将军也有心上人,自然知道这个滋味吧,那人的一举一动,哪怕再轻松平常,也会牵动你的心思,只因关心则乱啊。”
清晨,天未亮就派去永阑关打探虚实的军士急驰回营。
我来不及仔细梳妆,匆匆将发髻挽起,便召宋怀恩和那军士过来禀报。
他们带来的果然是个坏消息——徽州刺史吴谦已经下令城中军民储粮备战,永阑关城门今天正午封闭,不准任何人从北境入城。据说,蹇宁王大军已经过了遂州,直抵黄河边上,正在造船准备渡河,一旦渡过黄河,就抢先进入徽州城内,踞守险峻,将萧綦大军阻挡在永阑关外。
吴谦到底还是背叛了父亲,选择了忠于皇室,这一来,情势立变,对我们是大大不利。
徽州历来富庶,储粮丰足,加上蹇宁王的十五万兵马,轻易不可撼动。
此时永阑关外已是人马如潮,都是扶老携幼,抢在封关之前入城躲避战事的附近百姓。
宋怀恩也是跟随萧綦身经百战的将领,得知此情,立时浓眉深锁。
“宋将军,如今可有办法阻拦蹇宁王渡江,哪怕阻拦一时半日也好!”我焦灼追问。
他来回踱步,“我们只有百余人马,眼下连入关也难,要想阻拦大军渡江......虽不是全无可能,希望却也十分微渺。”
“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试一试!”我霍然起身,心中充满热切,“只要能挟制吴谦,逼他封闭鹿岭关,就算蹇宁王渡过黄河也无法入城!”他沉吟片刻,“王妃所想与我不谋而合,徽州守军素来吃惯了皇粮,惫懒疏于操练,就算重兵把守也未必没有机会潜入。”
我急切道,“我们一面设法挟制吴谦,一面在城中引发混乱,散布豫章王大军已经破城的谣言,守军必然大乱,再以吴谦的名义下令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宋怀恩点头道,“不错,届时我们将大军的旗帜遍插城头,蹇宁王老奸巨猾,见此情形,势必不敢贸然渡河,强攻鹿岭关。”
“左相的人马已到了城中,借助里应外合之力,应可一搏!”我缓缓微笑。
他一怔,“不可,王妃与左相大人的人马会合之后,务必尽快出城回京,不可在此耽误!”
我扬眉怒道,“你只受命护送我到徽州,待我与左相人马会合,你就已经完成使命,至于是去是留,我自有分寸。”
宋怀恩闻言大急,重重一拳击在案上,“无论如何,属下决不能让王妃涉险!”
我逼视他,“你只率领这区区百余人,并无前锋之责,王爷也不曾命你率先入城以为内应,你又为何甘冒这奇险?”
他凛然道,“属下身为王爷麾下大将,自当身先士卒,这不过是为人臣属的本分!”
“不错”,我淡然一笑,“我是豫章王妃,与丈夫共进退,这不过是为人妻子的本分。”
宋怀恩被我严辞折服,事不宜迟,当即议定大计,兵分三路行事。
一队人马先行入城探明情形,一对人马留在永阑关外策应,我与宋怀恩率其余人马,混在避难百姓中入城,同时另派人快马飞奔,沿来路驰回,将此地军情火速送至前锋大军。
徽州城内,已然戒备森严,人心惶惶,满街都是匆忙奔走的人群,城中富家大户纷纷席卷金银细软出城躲避,而普通百姓无力弃家远行,则急于屯粮储物,以防围城。
街上随处可见守城官兵以检视城防为名,借机搜刮,四下扰民,闹得全城鸡飞狗跳。
按照事先约定,我在普渡寺外与父亲派来的人马会合了。
父亲大概是担心我再度遇险,竟然派出两百名禁军护卫前来接应,领兵之人更是对我们王氏忠心耿耿的骁骑营副都统庞晖——他们到了徽州已经数日,吴谦竟然毫不知情,真不知他们这大队人马是如何潜入城中的。
如此一来,真是天助我也,宋怀恩与我俱是大大松了口气。
智破徽州
是夜,庞晖的人马四下潜入徽州机要之地——官仓、府库、枢纽通衢、四面城门相继腾起熊熊火光。火光远远近近,映红了半边夜空,浓烟升腾,如莽莽黑蛇舞动,似乎整个徽州城都陷入末日之夜。
不出片刻,惊慌失措的百姓涌上街头巷尾,呼喊奔走,明锣敲钟示警之声不绝于耳。
我们的人身着百姓装束,混在奔走救火的人群之中,大声呼喊,“豫章王攻城了,大军打进来了——”
这一声吼,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徽州城陷入大难临头的惊恐和混乱。
从睡梦中被大火惊醒,还在懵懂惊骇中的百姓,根本来不及思虑,无不惊恐失措,纷纷奔走相告,四散躲避,一时间“豫章王攻城”的噩耗传遍全城。
城中守备戍卫匆匆登上城头,了望永阑关外,片刻之后,城头吹响号角,示警全城。
听到那号角声,我终于缓缓微笑——守军果然中计,那是我们留在城外策应的人马,按事先约定之计,沿永阑关外燃起无数篝火,在道路两旁的树上悬挂火把,每隔三步一支,火光延绵数十里,在夜色中远远望去,恰似大军已至。萧綦的威名本就远震四方,城中守军对他畏惧之极,日夜提心吊胆,此刻登城望见永阑关外一片火光蜿蜒,摇曳浩荡,恰似千军万马正在急驰而来, 仿佛神兵天降。混乱之中哪里还顾得上分辨真伪,当即吹响号角示警。
我和宋怀恩站在徽州城内至高的揽月楼上,俯瞰城中混乱四起,脚下人群如蝼蚁般奔走呼号,却任谁也想不到,他们惊惧不已的豫章王还远在百里之外。
“庞都统为何还不传讯?”我微微皱眉,莫非他那边起了变故。
“王妃少安毋躁,眼下时机未足,不可仓促行事。”宋怀恩按剑在手,神色沉毅,俨然已有大将之风。
他的话音为落,城东鼓楼方向遥遥传来三声钟响,那是庞晖得手之后,传讯会合的信号。
宋怀恩霍然抱拳,“时机已到,属下即刻赶往府衙与庞都统会合!”
我深深注视他年轻坚毅的面容, “我在此等候二位平安归来!”
除去城外策应的人马和留在我身边的护卫,他们只有两百余人,却要趁乱冲入刺史府邸,突出层层重兵的把守,挟制住吴谦——我们面对的结果,要么一击得手,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