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磐寺 [50]
空流纹的黄檀窗释出阵阵清香,掩隐在半落的湘妃竹帘后。正厅当中摆放着宽大的翘头长案,与案同质的木椅线条简洁明晰。两壁侧放着多宝格黄檀木架,似随意又恰到好处放置一些奇巧雕玩。
计思满意的嗯了一声。梅雨天气,紧闭着室门的小厅无一丝霉味。黄掌柜所言不虚,确实是天天打扫来着。纵如此,他还是拿起屋角落里小木几上青瓷瓶中的插放的鸡毛掸子,在屋中拐弯抹角处掸除灰尘。
黄掌柜打开另边屋角上的实柜,招呼道:“小倌你且来看看,这些是都是那些客人送上的石品……如果忒差的话,还是预先辞了的好!”
“唉!唉!我说黄掌柜,你是耳聋还是眼花!我刚才说得话你没听清楚。”计思将掸子没好气的在室内多宝格上乱敲。“全接下来!你老人家可发达了。人家会说,黄掌柜好大的脸面,收的东西我家爷全给做!不是甚好……还在那里疑七疑八的做什么!”
黄掌柜的笑意现出几分尴尬。微咳一声:“嗐,我哪里知道秀峰大爷忽然转性,他要是早八百年什么生意都接的话,我哪里还会罗唣小倌您呐!行行,你慢慢打扫,我看顾店堂去了。”
“慢着。”计思打断他道:“算了,这屋子还干净,我就是来看看。这几天你每天叫人将窗户开启一个时辰左右就行。省得过几天我家主爷回来要与主顾们谈砚品式样时,又嫌气闷。只是一件,若有主顾这几天来问话时,你对他们说,工钱每砚千金再两百为底价,具体的视砚石而定。”
黄掌柜惊诧莫名:“自思源先生起,底价为千金……怎么现在涨价了?唉……唉……怎么叫我对客人开口呐,向定的规距不能说改就改呐。而且每砚必接也不是十一爷的作风,莫不是……你家主爷缺钱用?”
计思咧嘴一笑:“这个,不劳你过问,说不定……嘿嘿,他想娶家主夫人了,所以要买大屋置业呢。至于涨镌砚工钱的问题,那些人既然想玩砚,也不缺这俩钱,对吧!”
黄掌柜失笑,一把扯住计思袖子,道:“莫不是真的?以你家爷外貌人品,若想娶妻的话,要多少名门淑嫒没有!我这里就有好几个……孟翰林的女公子,呃,还有汪学士的妹妹……他们家都仰慕你家主爷很久了,曾明里暗里的到我这里打听过,又听说这几位小姐人品极是标致。不知你家主爷有无结秦晋之好的意思……”
计思一把挣脱自己的袖子,一溜烟跑出斋铺,站在外面朗声笑道:“算了吧!我说着玩儿呐。我家主爷要做什么,岂是我一个小僮能得知的。”
牵过系在铺旁一歪脖子树旁的灰马,计思跨身上马后,还犹自暗笑。这黄掌柜也未免太说着风就是雨了,还这么热心为爷说项。以爷的身家人品,哪轮到他来做媒。嘁!不过他有句话说得不错——“要多少名门淑嫒没有!”然而眼下,要是真是为了自己置屋那该多好啊!
******
渡船过江,大地始终呈现出绵延平伏之相。几十里几百里的奔波,无一山一丘。一垄垄的庄稼树木则在远处急剧倒退。山势地形渐平的同时,水域河网却密布在稻香阵阵处。
夜宿宜兴城时,凌横塘向店家讨来一壶酽茶,挑灯夜读。
自别京城后,归程绝不比去程从容缓和。或行或止,日出日落,端木秀峰一刻不曾耽搁。他在徽州城似乎有要紧的事情令他不敢稍耽行程。饶是如此,每日还要比往常多起一至两个时辰,择一空地,他教她“滕阁秋风”的剑法。因为时日有限,他的教程几乎是死记硬背的,只演习了几个剑招,便让她招样记住比划的样式。等至次晨,他便会给她一叠纸,上面墨迹犹新,记载着前一日所教的剑招口诀,变招之际如何驭气运剑,每一剑招的后差变化走向均有详尽摘录。
俩人分别在即,凌横塘不敢稍有懈怠。对照着早晨所学的剑招,每晚必挑灯细读端木秀峰临时誊写的剑谱,以期不明白处能及时询问。等一过杭城地界,她归去浙南端木梅卿隐居处,他回徽州。到时她想问也无从问起,只能面对一堆纸全赖自己按图索骥。
“滕阁秋风”是真正的文人之剑。剑招使出来时儒雅不可方物,气势迫人之际有着心怀天下、徒步江湖、我心何伤之意境。共十四剑招:滕阁秋风、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启戟遥临、詹帷暂驻、气凌彭泽、光照临川、腾蛟起凤、烟凝暮山、渔舟唱晚、响穷彭蠡、雁阵掠寒、声断衡阳、东隅已逝。
这些剑招根据各自剑名,或意态娴雅恍若月下徘徊,或剑光冲转牛斗势不可挡,又隐含妙着无数……非十年功力不能领悟。然而端木秀峰却说,只要半年,这剑招进益可至十之五六,越至后面进益越慢,及至巅峰时,更是数年之功方有寸进。
面对剑谱熟读思索良久,凌横塘略有倦意执起紫砂茶壶,在一同质小杯注入茶水,送至嘴边微抿。目光却不自禁落在案上烛边的包袱上,蓝花印布中紧紧包裹着青花罐,里面放着的是周景文的骨灰。忽的忆起他生前爱用紫砂茶具泡茶喝,凌横塘忙在另一只茶杯中也倒满茶,端正地放于瓷罐前。
*******
离开宜昌城,又是两天脚程。天下起了毛毛细雨,一阵晴一阵雨……掠过无数丘陵,依着山的弯弯曲曲的峡道盘延而进。北方一成不变的平原地带为旅程带来的枯燥,尽在江南劫灭。且不说两壁山上树草竹萝如林,就是溪河桥亭也多如牛毛。
路回桥转,山尽处一大江横亘于前。正亭午时分,端木秀峰长吁口气道:“横塘,这便是富春江了……”
凌横塘停马观望,手不自禁握住缰绳。“是的,这便是富春江水。当日我便从此处过,顺流而上由吴过浙入徽。”
“过得江去,十一哥我们便要暂别了……”她复又惆怅追叙一句。
端木秀峰目眺春江,看着对岸又是低绵的青山不绝延伸,而天气转晴,渐收起潮湿雨意。
“过江去罢……饭罢后,我们一起去严子陵钓台走走,以作临别小游如何?”
凌横塘眸光流转,点头称“好”。
钓台分东西两台,严子陵垂钓处便在东台上,而西台却是谢翱台。景色极是平常,寻常江南秀景而已。盖因严子陵大名之故,所以游人居多,其中读书人直缀衣衫装扮者占为大成。前后不过方圆十里之地,一个时辰便已走完。然而凌横塘却盘恒不去,似对此处颇为留恋。
日缓缓西斜。“十一哥,说说钓台掌故罢?”她提议。
“你不知情吗?端木秀峰微有讶意。
凌横塘摇摇头,又点点头。“只是想听十一哥讲故事罢了。”她坐在一块石坪上,好整以暇道。
“严光,字子陵。为汉光武帝年轻时太学中同窗好友。”端木秀峰眼观山坪,遥思叙说:“刘秀酢承帝业后,派人接严光入京。两人常同床共寝,甚是相得。刘秀许以严子陵谏议大夫,但严光却职不受,道是人各有志不能强求,离开京城返回富春江畔隐居,以垂钓付以闲情。子陵的‘不事王候’向来后世文人所称颂,刚才严祠内有范仲淹有碑文为记,你也看见了——‘云山苍苍,山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不事王候,说得容易做时难。范仲淹也罢,当世的许多文人墨客也罢,他们敬仰严子陵,无非是自己在仕途上遇上了不顺心的事情,才会想到‘不事王候’。相反这位严子陵,遇明君尚一意归隐,他才是真正高隐之士……”凌横塘感慨万千叹息着,游目四顾。
钓台山坪旁有一青衫老人摆放字砚墨瓦处,供游人诵咏留言。凌横塘过去,从怀中掏出两枚铜钱,取了一大张松花笺纸,却择了一枝大笔。并笑看端木秀峰一眼。
“写什么?”端木秀峰饶有兴味地瞧着她手中的大毫。
凌横塘神秘微笑,将笺纸铺在附近大青石台上。右手执毫,左托墨砚,自山顶上遥视远山起伏,脚下长河斗转。须臾沉吟,把砚台放在地上,醮墨于笔,用左手托住右袖,弯腰沉腕。
见有女子当场挥毫,甚是稀罕。左近游子数二三人都围拢旁观。
浓黑的墨点滴落在淡色的笺纸上,连笔的三个字体于一提一捺之间顿现,笔势沉郁雄浑之中透着秀逸之色,是为“青玉案”。端木秀峰若有所思,《青玉案》又名《横塘路》,她选填此阙词是否以青玉自比?
词牌名已题额,凌横塘执笔抵颌,微思后才写下“赴京归途,与十一兄同游桐庐钓台,以题。”
眉记已毕。她不再思虑,疾笔写下——
“七里水泷吴楚路。
携轻剑,跨驹雏。
隐客钓台子陵渡,
榆夹芳菲,桃分丹青,恰春晚日暮。”
烟树已渐隐了淡淡黄晖,寒鸦掠阵于山际。凌横塘提裙袂转之青石台右侧,重沾墨汁,又回首深深打量端木秀峰,眼眸深若星辰,隐含光华。被她看得久了,端木秀峰倒不好意思起来,转眸开去前,示意着她续题下阙。
“衣深袖里少年色,
长鞭江湖敢辞驱?
莫言青玉情不与。
当日匆匆,暂勒辔缕,回眸望乡途。”
下阙词里若明若暗的情意——端木秀峰笑了。
凌横塘缓缓题好落款:姑苏周氏横塘。不待旁观的几个士子模样的人议论,便吹干墨迹收起长笺,细心的折好。回首笑道:“十一哥,我们该走了,太阳已落山。”
端木秀峰一怔,果见天旷树低,中天呈青灰色。
下到山腰处,凌横塘才与他并辔而行道:“十一哥,长鞭江湖敢辞驱,多谢你一路相伴送我归去来兮,又授我武艺,然天下无不散的诞席,钓台一别,君向西去我往东。横塘身无长物,不过是学游吟酸士,才勉强作得小词一阙,以为赠别之礼……”她从怀中取出刚才墨成的词笺,双手托付。
端木秀峰垂目片刻,亦双手接过纳入怀。却又忽的腾身而起,已纵自她的青骢马上,与之同骑。一抖缰绳,青骢马奔腾而去,只剩下乌雪驹微呆了片刻,亦空座相随其后。
从后面搂抱住凌横塘的腰支,端木秀峰急催马蹄。不一时便到七里泷岸边。天色越暗,河水渡口处泊着一只渡船。他左勒缰绳,纵马进了左首处的小林中。
“渡船在那边,为何进林中……”横塘的问话才出得一半,已倏然住口。端木秀峰扔掉手中缰绳,双手抱住她自后面亲上她的脸颊。
凌横塘不说话了,只是闭上了双眼。只觉他双臂紧箍,唇瓣潮润。她本以为他会进一步的举动,却发现他除了渐抱渐紧的双臂力度令她被勒疼以外,不再有其他的过份举止。她放松了自己的身姿,软软倚靠于他怀中……
端木秀峰也是紧闭双目。他的双臂感受着柔韧的身
计思满意的嗯了一声。梅雨天气,紧闭着室门的小厅无一丝霉味。黄掌柜所言不虚,确实是天天打扫来着。纵如此,他还是拿起屋角落里小木几上青瓷瓶中的插放的鸡毛掸子,在屋中拐弯抹角处掸除灰尘。
黄掌柜打开另边屋角上的实柜,招呼道:“小倌你且来看看,这些是都是那些客人送上的石品……如果忒差的话,还是预先辞了的好!”
“唉!唉!我说黄掌柜,你是耳聋还是眼花!我刚才说得话你没听清楚。”计思将掸子没好气的在室内多宝格上乱敲。“全接下来!你老人家可发达了。人家会说,黄掌柜好大的脸面,收的东西我家爷全给做!不是甚好……还在那里疑七疑八的做什么!”
黄掌柜的笑意现出几分尴尬。微咳一声:“嗐,我哪里知道秀峰大爷忽然转性,他要是早八百年什么生意都接的话,我哪里还会罗唣小倌您呐!行行,你慢慢打扫,我看顾店堂去了。”
“慢着。”计思打断他道:“算了,这屋子还干净,我就是来看看。这几天你每天叫人将窗户开启一个时辰左右就行。省得过几天我家主爷回来要与主顾们谈砚品式样时,又嫌气闷。只是一件,若有主顾这几天来问话时,你对他们说,工钱每砚千金再两百为底价,具体的视砚石而定。”
黄掌柜惊诧莫名:“自思源先生起,底价为千金……怎么现在涨价了?唉……唉……怎么叫我对客人开口呐,向定的规距不能说改就改呐。而且每砚必接也不是十一爷的作风,莫不是……你家主爷缺钱用?”
计思咧嘴一笑:“这个,不劳你过问,说不定……嘿嘿,他想娶家主夫人了,所以要买大屋置业呢。至于涨镌砚工钱的问题,那些人既然想玩砚,也不缺这俩钱,对吧!”
黄掌柜失笑,一把扯住计思袖子,道:“莫不是真的?以你家爷外貌人品,若想娶妻的话,要多少名门淑嫒没有!我这里就有好几个……孟翰林的女公子,呃,还有汪学士的妹妹……他们家都仰慕你家主爷很久了,曾明里暗里的到我这里打听过,又听说这几位小姐人品极是标致。不知你家主爷有无结秦晋之好的意思……”
计思一把挣脱自己的袖子,一溜烟跑出斋铺,站在外面朗声笑道:“算了吧!我说着玩儿呐。我家主爷要做什么,岂是我一个小僮能得知的。”
牵过系在铺旁一歪脖子树旁的灰马,计思跨身上马后,还犹自暗笑。这黄掌柜也未免太说着风就是雨了,还这么热心为爷说项。以爷的身家人品,哪轮到他来做媒。嘁!不过他有句话说得不错——“要多少名门淑嫒没有!”然而眼下,要是真是为了自己置屋那该多好啊!
******
渡船过江,大地始终呈现出绵延平伏之相。几十里几百里的奔波,无一山一丘。一垄垄的庄稼树木则在远处急剧倒退。山势地形渐平的同时,水域河网却密布在稻香阵阵处。
夜宿宜兴城时,凌横塘向店家讨来一壶酽茶,挑灯夜读。
自别京城后,归程绝不比去程从容缓和。或行或止,日出日落,端木秀峰一刻不曾耽搁。他在徽州城似乎有要紧的事情令他不敢稍耽行程。饶是如此,每日还要比往常多起一至两个时辰,择一空地,他教她“滕阁秋风”的剑法。因为时日有限,他的教程几乎是死记硬背的,只演习了几个剑招,便让她招样记住比划的样式。等至次晨,他便会给她一叠纸,上面墨迹犹新,记载着前一日所教的剑招口诀,变招之际如何驭气运剑,每一剑招的后差变化走向均有详尽摘录。
俩人分别在即,凌横塘不敢稍有懈怠。对照着早晨所学的剑招,每晚必挑灯细读端木秀峰临时誊写的剑谱,以期不明白处能及时询问。等一过杭城地界,她归去浙南端木梅卿隐居处,他回徽州。到时她想问也无从问起,只能面对一堆纸全赖自己按图索骥。
“滕阁秋风”是真正的文人之剑。剑招使出来时儒雅不可方物,气势迫人之际有着心怀天下、徒步江湖、我心何伤之意境。共十四剑招:滕阁秋风、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启戟遥临、詹帷暂驻、气凌彭泽、光照临川、腾蛟起凤、烟凝暮山、渔舟唱晚、响穷彭蠡、雁阵掠寒、声断衡阳、东隅已逝。
这些剑招根据各自剑名,或意态娴雅恍若月下徘徊,或剑光冲转牛斗势不可挡,又隐含妙着无数……非十年功力不能领悟。然而端木秀峰却说,只要半年,这剑招进益可至十之五六,越至后面进益越慢,及至巅峰时,更是数年之功方有寸进。
面对剑谱熟读思索良久,凌横塘略有倦意执起紫砂茶壶,在一同质小杯注入茶水,送至嘴边微抿。目光却不自禁落在案上烛边的包袱上,蓝花印布中紧紧包裹着青花罐,里面放着的是周景文的骨灰。忽的忆起他生前爱用紫砂茶具泡茶喝,凌横塘忙在另一只茶杯中也倒满茶,端正地放于瓷罐前。
*******
离开宜昌城,又是两天脚程。天下起了毛毛细雨,一阵晴一阵雨……掠过无数丘陵,依着山的弯弯曲曲的峡道盘延而进。北方一成不变的平原地带为旅程带来的枯燥,尽在江南劫灭。且不说两壁山上树草竹萝如林,就是溪河桥亭也多如牛毛。
路回桥转,山尽处一大江横亘于前。正亭午时分,端木秀峰长吁口气道:“横塘,这便是富春江了……”
凌横塘停马观望,手不自禁握住缰绳。“是的,这便是富春江水。当日我便从此处过,顺流而上由吴过浙入徽。”
“过得江去,十一哥我们便要暂别了……”她复又惆怅追叙一句。
端木秀峰目眺春江,看着对岸又是低绵的青山不绝延伸,而天气转晴,渐收起潮湿雨意。
“过江去罢……饭罢后,我们一起去严子陵钓台走走,以作临别小游如何?”
凌横塘眸光流转,点头称“好”。
钓台分东西两台,严子陵垂钓处便在东台上,而西台却是谢翱台。景色极是平常,寻常江南秀景而已。盖因严子陵大名之故,所以游人居多,其中读书人直缀衣衫装扮者占为大成。前后不过方圆十里之地,一个时辰便已走完。然而凌横塘却盘恒不去,似对此处颇为留恋。
日缓缓西斜。“十一哥,说说钓台掌故罢?”她提议。
“你不知情吗?端木秀峰微有讶意。
凌横塘摇摇头,又点点头。“只是想听十一哥讲故事罢了。”她坐在一块石坪上,好整以暇道。
“严光,字子陵。为汉光武帝年轻时太学中同窗好友。”端木秀峰眼观山坪,遥思叙说:“刘秀酢承帝业后,派人接严光入京。两人常同床共寝,甚是相得。刘秀许以严子陵谏议大夫,但严光却职不受,道是人各有志不能强求,离开京城返回富春江畔隐居,以垂钓付以闲情。子陵的‘不事王候’向来后世文人所称颂,刚才严祠内有范仲淹有碑文为记,你也看见了——‘云山苍苍,山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不事王候,说得容易做时难。范仲淹也罢,当世的许多文人墨客也罢,他们敬仰严子陵,无非是自己在仕途上遇上了不顺心的事情,才会想到‘不事王候’。相反这位严子陵,遇明君尚一意归隐,他才是真正高隐之士……”凌横塘感慨万千叹息着,游目四顾。
钓台山坪旁有一青衫老人摆放字砚墨瓦处,供游人诵咏留言。凌横塘过去,从怀中掏出两枚铜钱,取了一大张松花笺纸,却择了一枝大笔。并笑看端木秀峰一眼。
“写什么?”端木秀峰饶有兴味地瞧着她手中的大毫。
凌横塘神秘微笑,将笺纸铺在附近大青石台上。右手执毫,左托墨砚,自山顶上遥视远山起伏,脚下长河斗转。须臾沉吟,把砚台放在地上,醮墨于笔,用左手托住右袖,弯腰沉腕。
见有女子当场挥毫,甚是稀罕。左近游子数二三人都围拢旁观。
浓黑的墨点滴落在淡色的笺纸上,连笔的三个字体于一提一捺之间顿现,笔势沉郁雄浑之中透着秀逸之色,是为“青玉案”。端木秀峰若有所思,《青玉案》又名《横塘路》,她选填此阙词是否以青玉自比?
词牌名已题额,凌横塘执笔抵颌,微思后才写下“赴京归途,与十一兄同游桐庐钓台,以题。”
眉记已毕。她不再思虑,疾笔写下——
“七里水泷吴楚路。
携轻剑,跨驹雏。
隐客钓台子陵渡,
榆夹芳菲,桃分丹青,恰春晚日暮。”
烟树已渐隐了淡淡黄晖,寒鸦掠阵于山际。凌横塘提裙袂转之青石台右侧,重沾墨汁,又回首深深打量端木秀峰,眼眸深若星辰,隐含光华。被她看得久了,端木秀峰倒不好意思起来,转眸开去前,示意着她续题下阙。
“衣深袖里少年色,
长鞭江湖敢辞驱?
莫言青玉情不与。
当日匆匆,暂勒辔缕,回眸望乡途。”
下阙词里若明若暗的情意——端木秀峰笑了。
凌横塘缓缓题好落款:姑苏周氏横塘。不待旁观的几个士子模样的人议论,便吹干墨迹收起长笺,细心的折好。回首笑道:“十一哥,我们该走了,太阳已落山。”
端木秀峰一怔,果见天旷树低,中天呈青灰色。
下到山腰处,凌横塘才与他并辔而行道:“十一哥,长鞭江湖敢辞驱,多谢你一路相伴送我归去来兮,又授我武艺,然天下无不散的诞席,钓台一别,君向西去我往东。横塘身无长物,不过是学游吟酸士,才勉强作得小词一阙,以为赠别之礼……”她从怀中取出刚才墨成的词笺,双手托付。
端木秀峰垂目片刻,亦双手接过纳入怀。却又忽的腾身而起,已纵自她的青骢马上,与之同骑。一抖缰绳,青骢马奔腾而去,只剩下乌雪驹微呆了片刻,亦空座相随其后。
从后面搂抱住凌横塘的腰支,端木秀峰急催马蹄。不一时便到七里泷岸边。天色越暗,河水渡口处泊着一只渡船。他左勒缰绳,纵马进了左首处的小林中。
“渡船在那边,为何进林中……”横塘的问话才出得一半,已倏然住口。端木秀峰扔掉手中缰绳,双手抱住她自后面亲上她的脸颊。
凌横塘不说话了,只是闭上了双眼。只觉他双臂紧箍,唇瓣潮润。她本以为他会进一步的举动,却发现他除了渐抱渐紧的双臂力度令她被勒疼以外,不再有其他的过份举止。她放松了自己的身姿,软软倚靠于他怀中……
端木秀峰也是紧闭双目。他的双臂感受着柔韧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