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470]
正德点了点头,侧目凝神想了片刻道:“是解除海禁的事有了眉目还是北方边塞战事吃紧了?”
杨凌摇头道:“都不是,皇上还记得出兵之前曾密嘱苗逵严打小王子,薄惩火筛,分化之余,秘密联络朵颜三卫的事么?”
正德眸子一亮,兴奋地道:“可是有了成效?”
杨凌点头道:“嗯,小王子疑心火筛与大明有了秘密协议,现在对他防范的很,火筛的一万五千人马被安排在侧翼,独力抵抗总兵许泰的大军,抢掠来的粮草也不愿支援他们,火筛部下已多有怨言。
战场形势目前看来已不危急,杨一清按兵不动,却死死拖住小王子不让他走,其中必有所图,不过鞑靼年年来我边境劫掠。这个祸患必须要除去,目前分化地火筛只是第一步。
如果取得朵颜三卫地支持,我们就可以凭空得到一枝精兵,同时每年可以从河套地区获得大量的战马。一方面可以加强大明边军的机动作战能力。
另一方面,河北一带百姓负有养马之责,但那里却养不出良马,百姓徭役繁重,徒受苦役,于国并无多大增益,如果同朵颜三卫改善了关系,就可以让百姓摆脱重负,我们在河套地区、辽东地区有了影响力。将来就可以推进一步,开疆拓土,占有一片丰渥的草原,然后引进阿拉伯马,用它改良蒙古马和西南马,鞑靼蒙古地优势将不复存在”。
开疆拓土,从来都是最令帝王心动的一个词,历朝历代的帝王,没有一个敢和他们的开国之君相比。就是因为开疆拓土地功绩是再圣明、再贤达的君王政绩也不能谐美地。
正德的心怦怦地跳起来,年轻英俊的脸上洋溢起一片兴奋的红潮,他连连点头道:“杨卿说的对,与鞑靼一战,不过是一时之功,与朵颜三卫结盟,我增一军、敌损一地,再分化瓦解他们。才是放眼长远的政略。此事若成,杨卿的功劳实非攻城掠地、斩将夺旗地大将可比,朵颜三卫那边可收到了朝廷地秘函了么?”
杨凌颔首道:“已经和他们取得了联系,但是由于我们和朵颜三卫曾经诸多纠纷,花当大首领虽有意投向我大明一方,三大部落中却有许多贵族存疑,他们对我派出的使臣不甚相信,诸酋长回覆消息,要我大明……”。
他迟疑了一下,花当提出的条件简直是把自己摆到了和大明天子平起平坐的地位。如果说出来恐怕正德天子马上就要龙颜大怒了,可是兹体事大,他又实在不甘就此放弃,杨凌硬着头皮道:“花当不过是个草原部落的大酋长,不习圣贤、不知礼仪,竟然要求皇上亲赴大同,与他在白登山上歃血为盟,朵颜三卫才肯投靠大明。”
杨凌说完赶紧又道:“不过这事大可讨价还价。微臣的意思,皇上可以派遣一位足以代表朝廷和天子的皇室宗亲赴约,必可打消他的疑虑。”
出乎杨凌的意料,正德并未发火,反而捏着下巴若有所思,他沉吟半晌,轻轻笑了起来,抬起眼睛对杨凌道:“要朕亲自去见他们?就是伯颜可汗时而打,时而求和,也是以臣礼待朕,花当地胆子倒是不小。”
杨凌听了发急,连忙道:“皇上,微臣也知道花当此举有些狂妄,但小不忍则乱大谋”,他的目光变得狡黠起来,轻声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朵颜三卫终究还是蒙人,他们投向我们,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伯颜可汗那样强大的实力用劫掠掳取大量财物,所以现在合作只是各取其利。
我们现在忍一时之气,将来国力强盛,武力齐备,不但要将鞑靼蒙古、瓦刺蒙古划入大明版图,卧榻之旁这只猛虎又岂能例外?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嘿嘿嘿嘿……”正德皇帝站起来,笑得像只下蛋的小母鸡,他在杨凌胸上捶了一拳,咯咯笑道:“谁说朕忍不得一时之气了?”
他两手一摊,眨了眨眼睛道:“先皇一脉只有朕一个儿子,其余的宗亲皇族全部分封在各地为王,岂能代表朝廷和天子的皇室宗亲?爱卿若派谁去才好?是太皇太后?太后?还是朕的两位御妹?”
杨凌为之语塞,略一迟疑间,就见正德雀跃而起,仰天大笑道:“运气来了城墙都挡不住,这个花当着实可爱”。
他得意洋洋地道:“这回朕亲自去大同,乃是为国为民、为大明地社稷江山文武百官没话讲了吧?”
杨凌听的目瞪口呆,只见正德俊脸通红,双手插腰道:“不让朕明着去,朕就偷着去,大同朕是去定了!”,他一指杨凌,威风八面地:“此事就交给杨卿负责,过了大年,咱们就打道宣府,直奔大同去也!”
第五卷 群魔乱舞 第178章 卿本佳人
星月书吧 更新时间:2009-6-4 18:42:03 本章字数:12110
皇帝是天下之主,历朝开国帝王莫不戎马一生,厮杀疆场,让正德见识一下战场的惨酷,了解一下百姓的疾苦,比对他念一万句圣贤遗训还要管用。
这些道理杨凌都明白,可是一想要带着皇帝去边塞,还要让他悄然踏上白登山,在明军和鞑靼十余万大军厮杀的战场上和忽友忽敌的朵颜三卫首领会面,杨凌就越想越怕。
让以万乘之尊,驾临险地,仅这一件事,就足以让百官豁出命去弹劾了,倘若鞑靼闻讯以重兵袭击,亦或花当起了异心,劫正德为人质,那该怎么办?
正德皇帝正沾沾自喜,忽然瞧见杨凌脸色苍白,不由敛起笑意,对杨凌肃然道:“杨侍读……”。
“臣在!”杨凌苦着脸应了一声。
正德正色道:“天下人常说朕富有天下,可是朕的天下难道就是这紫禁城的一方天地?朕想出去看看万里江山有甚么不好?更何况,现在去见花当一面,就是为大明做了一件大事,朕的军队可以少流许多血,少死许多人,朕的子民就可以少受一些罪,做为君王,朕……不该去么?”
他缓了口气,轻声道:“朕知道你在替朕的安危担心,也担心因此会受到百官攻吁”。
他淡笑一声,轻蔑地道:“由得他们去说,他们就是想把朕当成一只鸟儿养在这笼子里,朕只要做做样子,礼贤一下士子、听听他们的忠言,安心在这儿当一具泥雕木胎的神,就是他们以上中的好皇帝了。
可是,朕不要当这样的王!大明是朕的天下,朕就要尽天子之责!”
杨凌怔怔地看着正德,他年轻的脸庞带上了几分少见的严肃,一双眸子亮亮的。注视着杨凌道:“:记得你初到京城时,对朕讲过海外万国的许多故事。那里面英明地君王,没有一个该他尽到自己的责任时,却畏缩在宫城里,理直气壮地对人说,保护好他自己地命,就是为子民尽了本份,你希望朕做一个怎样的皇帝?”
正德挑了挑英朗的眉毛,对杨凌一字字道:“朕是天子,现在朕要去为大明做一件朕该做的事!你是朕的爱臣。你能否辅佐朕,做好这件事?”
杨凌心怔激荡。谁说眼前这个小皇帝少不更事。眼中只有嬉戏玩耍,他真地没有认真思考过为君王的责任么?还是苦闷的现实让他只能沉溺于种种游戏中消磨时光?
杨凌没有说话,他退了两步,头一次满怀着敬意,向正德深深一礼道:“微臣遵旨,臣愿辅佐吾皇,中兴大明,成就不世霸业!”
正德兴奋地把住杨凌手臂,摇晃着正要说话。忽听一阵咕噜噜的声音响起,正德皇帝怔了怔,不禁哑然失笑道:“与卿一番畅谈,倒忘了该进膳了,来,杨卿陪朕用膳,朕地大同之行,可全靠你了”。
杨凌在春坊陪太子读书时,没少一块儿吃饭,正德登基为帝后这却是头一次,与皇帝共膳,那是极大的礼遇,起居注和朝廷邸报上都要注明地。
杨凌不愿招摇,正想婉言拒绝,正德已对殿外扬声道:“来人,传膳,朕要与杨卿同用,让解语和羞花也来。”
杨凌慌忙道:“皇上,这不太合适,解语羞花虽不是宫中妃嫔,毕竟是侍候皇上的人,臣怎好与她们……”。
杨凌摇头道:“都不是,皇上还记得出兵之前曾密嘱苗逵严打小王子,薄惩火筛,分化之余,秘密联络朵颜三卫的事么?”
正德眸子一亮,兴奋地道:“可是有了成效?”
杨凌点头道:“嗯,小王子疑心火筛与大明有了秘密协议,现在对他防范的很,火筛的一万五千人马被安排在侧翼,独力抵抗总兵许泰的大军,抢掠来的粮草也不愿支援他们,火筛部下已多有怨言。
战场形势目前看来已不危急,杨一清按兵不动,却死死拖住小王子不让他走,其中必有所图,不过鞑靼年年来我边境劫掠。这个祸患必须要除去,目前分化地火筛只是第一步。
如果取得朵颜三卫地支持,我们就可以凭空得到一枝精兵,同时每年可以从河套地区获得大量的战马。一方面可以加强大明边军的机动作战能力。
另一方面,河北一带百姓负有养马之责,但那里却养不出良马,百姓徭役繁重,徒受苦役,于国并无多大增益,如果同朵颜三卫改善了关系,就可以让百姓摆脱重负,我们在河套地区、辽东地区有了影响力。将来就可以推进一步,开疆拓土,占有一片丰渥的草原,然后引进阿拉伯马,用它改良蒙古马和西南马,鞑靼蒙古地优势将不复存在”。
开疆拓土,从来都是最令帝王心动的一个词,历朝历代的帝王,没有一个敢和他们的开国之君相比。就是因为开疆拓土地功绩是再圣明、再贤达的君王政绩也不能谐美地。
正德的心怦怦地跳起来,年轻英俊的脸上洋溢起一片兴奋的红潮,他连连点头道:“杨卿说的对,与鞑靼一战,不过是一时之功,与朵颜三卫结盟,我增一军、敌损一地,再分化瓦解他们。才是放眼长远的政略。此事若成,杨卿的功劳实非攻城掠地、斩将夺旗地大将可比,朵颜三卫那边可收到了朝廷地秘函了么?”
杨凌颔首道:“已经和他们取得了联系,但是由于我们和朵颜三卫曾经诸多纠纷,花当大首领虽有意投向我大明一方,三大部落中却有许多贵族存疑,他们对我派出的使臣不甚相信,诸酋长回覆消息,要我大明……”。
他迟疑了一下,花当提出的条件简直是把自己摆到了和大明天子平起平坐的地位。如果说出来恐怕正德天子马上就要龙颜大怒了,可是兹体事大,他又实在不甘就此放弃,杨凌硬着头皮道:“花当不过是个草原部落的大酋长,不习圣贤、不知礼仪,竟然要求皇上亲赴大同,与他在白登山上歃血为盟,朵颜三卫才肯投靠大明。”
杨凌说完赶紧又道:“不过这事大可讨价还价。微臣的意思,皇上可以派遣一位足以代表朝廷和天子的皇室宗亲赴约,必可打消他的疑虑。”
出乎杨凌的意料,正德并未发火,反而捏着下巴若有所思,他沉吟半晌,轻轻笑了起来,抬起眼睛对杨凌道:“要朕亲自去见他们?就是伯颜可汗时而打,时而求和,也是以臣礼待朕,花当地胆子倒是不小。”
杨凌听了发急,连忙道:“皇上,微臣也知道花当此举有些狂妄,但小不忍则乱大谋”,他的目光变得狡黠起来,轻声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朵颜三卫终究还是蒙人,他们投向我们,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伯颜可汗那样强大的实力用劫掠掳取大量财物,所以现在合作只是各取其利。
我们现在忍一时之气,将来国力强盛,武力齐备,不但要将鞑靼蒙古、瓦刺蒙古划入大明版图,卧榻之旁这只猛虎又岂能例外?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嘿嘿嘿嘿……”正德皇帝站起来,笑得像只下蛋的小母鸡,他在杨凌胸上捶了一拳,咯咯笑道:“谁说朕忍不得一时之气了?”
他两手一摊,眨了眨眼睛道:“先皇一脉只有朕一个儿子,其余的宗亲皇族全部分封在各地为王,岂能代表朝廷和天子的皇室宗亲?爱卿若派谁去才好?是太皇太后?太后?还是朕的两位御妹?”
杨凌为之语塞,略一迟疑间,就见正德雀跃而起,仰天大笑道:“运气来了城墙都挡不住,这个花当着实可爱”。
他得意洋洋地道:“这回朕亲自去大同,乃是为国为民、为大明地社稷江山文武百官没话讲了吧?”
杨凌听的目瞪口呆,只见正德俊脸通红,双手插腰道:“不让朕明着去,朕就偷着去,大同朕是去定了!”,他一指杨凌,威风八面地:“此事就交给杨卿负责,过了大年,咱们就打道宣府,直奔大同去也!”
第五卷 群魔乱舞 第178章 卿本佳人
星月书吧 更新时间:2009-6-4 18:42:03 本章字数:12110
皇帝是天下之主,历朝开国帝王莫不戎马一生,厮杀疆场,让正德见识一下战场的惨酷,了解一下百姓的疾苦,比对他念一万句圣贤遗训还要管用。
这些道理杨凌都明白,可是一想要带着皇帝去边塞,还要让他悄然踏上白登山,在明军和鞑靼十余万大军厮杀的战场上和忽友忽敌的朵颜三卫首领会面,杨凌就越想越怕。
让以万乘之尊,驾临险地,仅这一件事,就足以让百官豁出命去弹劾了,倘若鞑靼闻讯以重兵袭击,亦或花当起了异心,劫正德为人质,那该怎么办?
正德皇帝正沾沾自喜,忽然瞧见杨凌脸色苍白,不由敛起笑意,对杨凌肃然道:“杨侍读……”。
“臣在!”杨凌苦着脸应了一声。
正德正色道:“天下人常说朕富有天下,可是朕的天下难道就是这紫禁城的一方天地?朕想出去看看万里江山有甚么不好?更何况,现在去见花当一面,就是为大明做了一件大事,朕的军队可以少流许多血,少死许多人,朕的子民就可以少受一些罪,做为君王,朕……不该去么?”
他缓了口气,轻声道:“朕知道你在替朕的安危担心,也担心因此会受到百官攻吁”。
他淡笑一声,轻蔑地道:“由得他们去说,他们就是想把朕当成一只鸟儿养在这笼子里,朕只要做做样子,礼贤一下士子、听听他们的忠言,安心在这儿当一具泥雕木胎的神,就是他们以上中的好皇帝了。
可是,朕不要当这样的王!大明是朕的天下,朕就要尽天子之责!”
杨凌怔怔地看着正德,他年轻的脸庞带上了几分少见的严肃,一双眸子亮亮的。注视着杨凌道:“:记得你初到京城时,对朕讲过海外万国的许多故事。那里面英明地君王,没有一个该他尽到自己的责任时,却畏缩在宫城里,理直气壮地对人说,保护好他自己地命,就是为子民尽了本份,你希望朕做一个怎样的皇帝?”
正德挑了挑英朗的眉毛,对杨凌一字字道:“朕是天子,现在朕要去为大明做一件朕该做的事!你是朕的爱臣。你能否辅佐朕,做好这件事?”
杨凌心怔激荡。谁说眼前这个小皇帝少不更事。眼中只有嬉戏玩耍,他真地没有认真思考过为君王的责任么?还是苦闷的现实让他只能沉溺于种种游戏中消磨时光?
杨凌没有说话,他退了两步,头一次满怀着敬意,向正德深深一礼道:“微臣遵旨,臣愿辅佐吾皇,中兴大明,成就不世霸业!”
正德兴奋地把住杨凌手臂,摇晃着正要说话。忽听一阵咕噜噜的声音响起,正德皇帝怔了怔,不禁哑然失笑道:“与卿一番畅谈,倒忘了该进膳了,来,杨卿陪朕用膳,朕地大同之行,可全靠你了”。
杨凌在春坊陪太子读书时,没少一块儿吃饭,正德登基为帝后这却是头一次,与皇帝共膳,那是极大的礼遇,起居注和朝廷邸报上都要注明地。
杨凌不愿招摇,正想婉言拒绝,正德已对殿外扬声道:“来人,传膳,朕要与杨卿同用,让解语和羞花也来。”
杨凌慌忙道:“皇上,这不太合适,解语羞花虽不是宫中妃嫔,毕竟是侍候皇上的人,臣怎好与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