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 [8]
李可凡不置可否:“去你的,苏叶,你收敛一下行不行?我可没你疯啊!”
“冯雅,今晚是不是太扫兴,你说!”
“也不会啦!刚才那男孩迷你迷得不行,就你把人家甩了。缺德!”
“我让他叫我姑妈,他死活不叫,”苏叶说:“真没劲,怎么现在这些男孩都嗲得不得了,好象还在喝奶!也学人家到风雅颂找一夜情。李老师,要不你到里面体验一下?我说的没错。”
“要不我们去跳跳舞,怎么样?”胡杨向李可凡发出邀请,她有些心动,借此机会,和胡杨再谈谈。明天他就要离开这座城市,再见面也许就已经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想到这一点,李可凡有些隐痛。
刚才让胡杨吓了一跳,也怪自己太不经事了。她倒是乐意听听胡杨讲他的故事,这个人活得很真实,也很真诚。
她同时也很害怕,自己正在坠入一个陷阱,这个陷阱非常明白的摆在面前,而自己却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可凡,你是怎么啦!
你不但无处可逃,而且死路一条。你抬着装着自己的棺材,一步步地走向你为自己挖掘好的坟地。
李可凡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
《关系》第17章(1)
先朋友后公理·《潮汕字典》·马仔大浪鸟·浪屎戏·掉脑袋的生意·肆无忌惮的剽窃·总有一天会露馅·无事不登三宝殿·虚情假意·敲门砖·营销的诀窍·最出位的美女就是我·那无法领略的
许楠生急急忙忙赶到老枪住的地方,潮汕马仔早已候在巷口,他示意许楠生跟着他走,他走快,许楠生也走快,他走慢,许楠生便装作散步,这是潮汕马仔早就交代好的。
这里是环市路附近的一个城中村。原先的农民现在是城市居民,70~80年代盖的楼房没有规划,真正的鳞次栉比,楼与楼之间的间隔就仅仅是一条缝,楼顶的天台连着天台,从这座楼可以不费劲地通往任何一座楼,像迷宫似的。有一部电影里杀手楼顶追杀的长镜头,就是在这一带拍摄的。那镜头足足有十几分钟,杀手在几十座楼之间轻松逃窜,飞檐走壁,如履平地。
老枪就住在这个迷宫般的住宅区。许楠生跟着潮汕马仔穿过几条小巷,在楼房中间左右穿行,分不清东南西北。
在一座有着巨大院门的楼房前,潮汕马仔按了门铃,马上有人来开门。院子里种着几棵茂盛的阔叶榕,榕树下是一个很大的鱼池,十几条半米长的大鱼,五颜六色地翻腾着,几只狼狗套着不锈钢链条,在鱼池四周窜来窜去,鬼哭狼嚎的,一只只都有小水牛那么大。它们的狂吠,先就把进院的人吓个半死。
楼下是
摩托车库,里面有三五辆类似赛车的摩托。潮汕马仔对开门的汉子,用潮汕话说着什么。许楠生只听懂了那句潮汕国骂,“蒲母仔!”他们亲热地打骂,那汉子用很友好的眼神表示对许楠生这个生客的欢迎。
潮汕人的含蓄和热烈,许楠生早有体会。朋友与仇人,爱恨的深度是同等的。他们这个族群,在许楠生的体会里,似乎是先谈朋友,再谈公理公义的。他们的团结,也似乎精诚得有点儿不讲道理。只要是自己人,先不管青红皂白,帮上忙再说,以后再慢慢来说理。潮汕马仔有一次还拿出一本百年前就已经出版,百年间长印不衰,几乎潮汕人手一册的《潮汕字典》,给许楠生看,让许楠生惊奇不已!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许楠生只知中国有《新华字典》,那是全国通行的,潮汕人竟有他们自己的字典,而且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由是许楠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普通话说得一团糟的潮汕马仔也刮目相看。
许楠生很乐意与潮汕人打交道,绝不会吃亏,又很怕他们。他们的规则很奇怪,也很费解。一言不合,就往死里打,把命搭上且不顾后果。
他喜欢的是老枪,那女人厉害,但讲道理,温文尔雅,整个的斯文贼。是许楠生的偶像。
他们上了二楼。老枪不在,有几个潮汕人在
客厅里喝功夫茶。
那功夫茶又烫又苦又涩,可潮汕人说是天下最好的饮料,他们无时不在喝。连上厕所提着裤子也先喝上一杯。他们热情地请许楠生喝功夫茶,许楠生不敢不喝。
这屋子有些阴森。大白天就黑黝黝的,天井里透进来一些光亮,也是模模糊糊的。客厅的窗就顶着别人家的山墙。
许楠生悄悄问潮汕马仔:“不是老枪有事吗?”潮汕马仔一脸得意:“有钱赚就行啊!兄弟仔,别问那么多。言多必失!”潮汕人都懂一点半文不白的文言文,潮汕马仔常常有一些比较深奥的文言文说话,这也是令许楠生感到新奇的。
那几个喝功夫茶的潮汕人中,有一个干瘦戴着花镜的老头,他坐的椅子旁边还靠着一根乌黑铮亮的拐杖。这人脸色蜡黄,一口黑牙,满是烟垢茶垢。他对许楠生说:“跟大浪鸟走一趟深圳,夜里去,明天回来,这个数。”他举着3个指头,“先给这个数!”他伸出1个指头。许楠生明白。“跟着大浪鸟就行。他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去食吧!”老头很有威严,说一不二,容不得商量。大1岁,当父辈,这也是潮汕人的规矩。与他们打交道,许楠生是很恪守他们的规矩的。
许楠生不明白“去食吧!”是什么意思,潮汕马仔便带他去楼下厨房吃饭。
吃过饭,大浪鸟带着他去芳村。他们找了一家茶馆喝功夫茶。大浪鸟这才告诉许楠生:“今天晚上有货车从云南来,我们在这里等消息。到时上他们的车,一起去深圳,明早有人来接货,接完货我们乘火车或打的士回来就行了。
“上了车什么都别问,跟着我就行。这你都明白。无须我多说。”
许楠生有点儿紧张:“是不是那种货?”大浪鸟见他声音发颤,有些紧张,便鄙夷地说:“浪屎戏!”不再理他。“喝茶,喝茶。”他只好陪着他喝那又苦又涩的功夫茶,喝得舌头发麻。
大浪鸟把手机放在茶几上。他告诉许楠生,他的手机号码是临时的,用完就扔掉。他又掏出一张储值卡,换上了许楠生的手机。“用完就扔掉!”他交代许楠生。
许楠生知道这单生意一定是掉脑袋的生意,心中七上八下的。虽然给老枪送过好几回货,但这种像特务行动一样的大单生意,他从来就没敢想去做。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在心底祈求一路平安。看大浪鸟那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便也安心了许多。他知道这些潮汕人做事,是很少失手的,除非有人告密。他们全靠关系网做事,江湖规则很严密。大浪鸟追随老枪已做了好几年了,平安无事。
他们在茶馆里消磨了半天,一直等到半夜,茶馆要关门了,大浪鸟的手机都还是悄悄的,一个电话也没有。许楠生心里巴不得没有电话来,行动取消就好了。他有一种刀架在脖子上的感觉。
大浪鸟若无其事,并不着急。他偶尔到收银台那里拨电话,大约是跟老枪联系。打完电话回来什么也不说。
茶馆要关门了,撵他们走,撵了好几回,大浪鸟都不予理会,最后,茶馆小姐几乎是求他们,大浪鸟才收起手机:“走,洗脚去!”大浪鸟气派十足。他恶狠狠地对服务小姐说:“过几天让人把这茶馆铲平了!”那小姐也不理会。大约说这话的人多了。她已习以为常。大浪鸟便带着许楠生大摇大摆地走了。
大浪鸟和许楠生正想走进附近一间沐足店,大浪鸟的手机响了。只见大浪鸟用潮州话说了几句,就关机招呼许楠生,顺手截了一辆的士。“去哪里?”许楠生问。
“别问,跟我走。”大浪鸟神情紧张。
的士在芳村大道转了几个弯,进入一个停车场。他让司机在停车场里转了一圈,再回到门口。他们下车,大浪鸟也不说话,拉着他就往旯旮里蹲:“在这里等。”
旯旮里蚊子很多,大浪鸟一边拍着蚊子,一边“蒲母仔,蒲母仔”地骂着,好像在怪谁。许楠生一点儿也听不懂。
他们在旯旮里蹲了有1个小时。大浪鸟的手机又响了。他接听电话时脸色都变了。
“赶快走,换到别的地方接头。”大浪鸟拉起许楠生就走。这回,大浪鸟带着他去坐地铁,他们跑了好一段路,才到地铁站。
从地铁出来,大浪鸟又截了的士:“往黄埔。”到了黄埔的一个货场,他们找到了一辆拉楠木的货车。
货车上没人,大浪鸟在货车周围反反复复地走了几趟,他对许楠生说:“没错,就是这辆车。在这儿等吧。”他俩便蹲在货车阴影下。
陆陆续续有好几个人从他们身边走过,有一个人停下来跟他们借火。借完火又走了。
过了好久,大浪鸟的手机响了。大浪鸟一看:“是老枪的!”
“兄弟仔,你们离开货场,到天桥下,有人在那里等你们,10分钟赶到。”老枪把电话关了。
杜林这几日足不出户,靠着几听啤酒和几块馒头,几个午餐肉罐头,就把日子给打发了。
他细细地研读了手头所有的刘兴桐的文章和著作。十几年来的所有疑点都非常充分地证明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刘兴桐的文章都是抄袭达文的。那本《中国近代文学史稿》应该是一个叫达文的人的著作。但问题是,刘兴桐去哪里获得的这本没有出版过的著作的原件呢?这本书肯定是第一次出版,这是毫无疑问的。
他查遍了“文革”前唯一的作家辞典,没有叫达文的人,达文应有一个姓,或者本就是一个笔名,简直是一个无头公案。“文革”前的《学术研究》杂志社编辑早已不在,档案经过“文革”浩劫,似也难以查询。
那位叫达文的人,应该是一个学者。如果他还健在,20年了,他不应该对自己研究领域中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刘兴桐的《中国近代文学史稿》的出版,在学术界是一件大事。作为同行学者,也理应有所反响。
这个人如果不在人世,那么他的师友、亲朋?难道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生前的成果,正在被人利用或剽窃么。两篇文章居然一字不漏。说明刘兴桐在发表这篇文章时,是并不知道同样的文字,在1962年的《学术研究》曾经发表过的。
如此看来,刘兴桐和这位叫达文的人有某种联系,他既认识达文,而又不完全清楚达文的全部。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位达文先生已经不在人世,刘兴桐才敢于如此大胆,肆无忌惮地盗取。他是在什么时候取得这些资料占为己有的呢?说起来真有点天方夜谭,如果不是这么多证据摆在面前,任是何人都难以相信。
杜林找出刘兴桐的《中国近代文学史稿》,翻到第四章,正是这篇《论梁启超和晚清小说理论》。达文的文章文气和全书是非常统一的。刘兴桐的这部分,真正的著者应该是达文先生。
只有找出达文先生,或和他
“冯雅,今晚是不是太扫兴,你说!”
“也不会啦!刚才那男孩迷你迷得不行,就你把人家甩了。缺德!”
“我让他叫我姑妈,他死活不叫,”苏叶说:“真没劲,怎么现在这些男孩都嗲得不得了,好象还在喝奶!也学人家到风雅颂找一夜情。李老师,要不你到里面体验一下?我说的没错。”
“要不我们去跳跳舞,怎么样?”胡杨向李可凡发出邀请,她有些心动,借此机会,和胡杨再谈谈。明天他就要离开这座城市,再见面也许就已经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想到这一点,李可凡有些隐痛。
刚才让胡杨吓了一跳,也怪自己太不经事了。她倒是乐意听听胡杨讲他的故事,这个人活得很真实,也很真诚。
她同时也很害怕,自己正在坠入一个陷阱,这个陷阱非常明白的摆在面前,而自己却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可凡,你是怎么啦!
你不但无处可逃,而且死路一条。你抬着装着自己的棺材,一步步地走向你为自己挖掘好的坟地。
李可凡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
《关系》第17章(1)
先朋友后公理·《潮汕字典》·马仔大浪鸟·浪屎戏·掉脑袋的生意·肆无忌惮的剽窃·总有一天会露馅·无事不登三宝殿·虚情假意·敲门砖·营销的诀窍·最出位的美女就是我·那无法领略的
许楠生急急忙忙赶到老枪住的地方,潮汕马仔早已候在巷口,他示意许楠生跟着他走,他走快,许楠生也走快,他走慢,许楠生便装作散步,这是潮汕马仔早就交代好的。
这里是环市路附近的一个城中村。原先的农民现在是城市居民,70~80年代盖的楼房没有规划,真正的鳞次栉比,楼与楼之间的间隔就仅仅是一条缝,楼顶的天台连着天台,从这座楼可以不费劲地通往任何一座楼,像迷宫似的。有一部电影里杀手楼顶追杀的长镜头,就是在这一带拍摄的。那镜头足足有十几分钟,杀手在几十座楼之间轻松逃窜,飞檐走壁,如履平地。
老枪就住在这个迷宫般的住宅区。许楠生跟着潮汕马仔穿过几条小巷,在楼房中间左右穿行,分不清东南西北。
在一座有着巨大院门的楼房前,潮汕马仔按了门铃,马上有人来开门。院子里种着几棵茂盛的阔叶榕,榕树下是一个很大的鱼池,十几条半米长的大鱼,五颜六色地翻腾着,几只狼狗套着不锈钢链条,在鱼池四周窜来窜去,鬼哭狼嚎的,一只只都有小水牛那么大。它们的狂吠,先就把进院的人吓个半死。
楼下是
摩托车库,里面有三五辆类似赛车的摩托。潮汕马仔对开门的汉子,用潮汕话说着什么。许楠生只听懂了那句潮汕国骂,“蒲母仔!”他们亲热地打骂,那汉子用很友好的眼神表示对许楠生这个生客的欢迎。
潮汕人的含蓄和热烈,许楠生早有体会。朋友与仇人,爱恨的深度是同等的。他们这个族群,在许楠生的体会里,似乎是先谈朋友,再谈公理公义的。他们的团结,也似乎精诚得有点儿不讲道理。只要是自己人,先不管青红皂白,帮上忙再说,以后再慢慢来说理。潮汕马仔有一次还拿出一本百年前就已经出版,百年间长印不衰,几乎潮汕人手一册的《潮汕字典》,给许楠生看,让许楠生惊奇不已!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许楠生只知中国有《新华字典》,那是全国通行的,潮汕人竟有他们自己的字典,而且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由是许楠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普通话说得一团糟的潮汕马仔也刮目相看。
许楠生很乐意与潮汕人打交道,绝不会吃亏,又很怕他们。他们的规则很奇怪,也很费解。一言不合,就往死里打,把命搭上且不顾后果。
他喜欢的是老枪,那女人厉害,但讲道理,温文尔雅,整个的斯文贼。是许楠生的偶像。
他们上了二楼。老枪不在,有几个潮汕人在
客厅里喝功夫茶。
那功夫茶又烫又苦又涩,可潮汕人说是天下最好的饮料,他们无时不在喝。连上厕所提着裤子也先喝上一杯。他们热情地请许楠生喝功夫茶,许楠生不敢不喝。
这屋子有些阴森。大白天就黑黝黝的,天井里透进来一些光亮,也是模模糊糊的。客厅的窗就顶着别人家的山墙。
许楠生悄悄问潮汕马仔:“不是老枪有事吗?”潮汕马仔一脸得意:“有钱赚就行啊!兄弟仔,别问那么多。言多必失!”潮汕人都懂一点半文不白的文言文,潮汕马仔常常有一些比较深奥的文言文说话,这也是令许楠生感到新奇的。
那几个喝功夫茶的潮汕人中,有一个干瘦戴着花镜的老头,他坐的椅子旁边还靠着一根乌黑铮亮的拐杖。这人脸色蜡黄,一口黑牙,满是烟垢茶垢。他对许楠生说:“跟大浪鸟走一趟深圳,夜里去,明天回来,这个数。”他举着3个指头,“先给这个数!”他伸出1个指头。许楠生明白。“跟着大浪鸟就行。他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去食吧!”老头很有威严,说一不二,容不得商量。大1岁,当父辈,这也是潮汕人的规矩。与他们打交道,许楠生是很恪守他们的规矩的。
许楠生不明白“去食吧!”是什么意思,潮汕马仔便带他去楼下厨房吃饭。
吃过饭,大浪鸟带着他去芳村。他们找了一家茶馆喝功夫茶。大浪鸟这才告诉许楠生:“今天晚上有货车从云南来,我们在这里等消息。到时上他们的车,一起去深圳,明早有人来接货,接完货我们乘火车或打的士回来就行了。
“上了车什么都别问,跟着我就行。这你都明白。无须我多说。”
许楠生有点儿紧张:“是不是那种货?”大浪鸟见他声音发颤,有些紧张,便鄙夷地说:“浪屎戏!”不再理他。“喝茶,喝茶。”他只好陪着他喝那又苦又涩的功夫茶,喝得舌头发麻。
大浪鸟把手机放在茶几上。他告诉许楠生,他的手机号码是临时的,用完就扔掉。他又掏出一张储值卡,换上了许楠生的手机。“用完就扔掉!”他交代许楠生。
许楠生知道这单生意一定是掉脑袋的生意,心中七上八下的。虽然给老枪送过好几回货,但这种像特务行动一样的大单生意,他从来就没敢想去做。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在心底祈求一路平安。看大浪鸟那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便也安心了许多。他知道这些潮汕人做事,是很少失手的,除非有人告密。他们全靠关系网做事,江湖规则很严密。大浪鸟追随老枪已做了好几年了,平安无事。
他们在茶馆里消磨了半天,一直等到半夜,茶馆要关门了,大浪鸟的手机都还是悄悄的,一个电话也没有。许楠生心里巴不得没有电话来,行动取消就好了。他有一种刀架在脖子上的感觉。
大浪鸟若无其事,并不着急。他偶尔到收银台那里拨电话,大约是跟老枪联系。打完电话回来什么也不说。
茶馆要关门了,撵他们走,撵了好几回,大浪鸟都不予理会,最后,茶馆小姐几乎是求他们,大浪鸟才收起手机:“走,洗脚去!”大浪鸟气派十足。他恶狠狠地对服务小姐说:“过几天让人把这茶馆铲平了!”那小姐也不理会。大约说这话的人多了。她已习以为常。大浪鸟便带着许楠生大摇大摆地走了。
大浪鸟和许楠生正想走进附近一间沐足店,大浪鸟的手机响了。只见大浪鸟用潮州话说了几句,就关机招呼许楠生,顺手截了一辆的士。“去哪里?”许楠生问。
“别问,跟我走。”大浪鸟神情紧张。
的士在芳村大道转了几个弯,进入一个停车场。他让司机在停车场里转了一圈,再回到门口。他们下车,大浪鸟也不说话,拉着他就往旯旮里蹲:“在这里等。”
旯旮里蚊子很多,大浪鸟一边拍着蚊子,一边“蒲母仔,蒲母仔”地骂着,好像在怪谁。许楠生一点儿也听不懂。
他们在旯旮里蹲了有1个小时。大浪鸟的手机又响了。他接听电话时脸色都变了。
“赶快走,换到别的地方接头。”大浪鸟拉起许楠生就走。这回,大浪鸟带着他去坐地铁,他们跑了好一段路,才到地铁站。
从地铁出来,大浪鸟又截了的士:“往黄埔。”到了黄埔的一个货场,他们找到了一辆拉楠木的货车。
货车上没人,大浪鸟在货车周围反反复复地走了几趟,他对许楠生说:“没错,就是这辆车。在这儿等吧。”他俩便蹲在货车阴影下。
陆陆续续有好几个人从他们身边走过,有一个人停下来跟他们借火。借完火又走了。
过了好久,大浪鸟的手机响了。大浪鸟一看:“是老枪的!”
“兄弟仔,你们离开货场,到天桥下,有人在那里等你们,10分钟赶到。”老枪把电话关了。
杜林这几日足不出户,靠着几听啤酒和几块馒头,几个午餐肉罐头,就把日子给打发了。
他细细地研读了手头所有的刘兴桐的文章和著作。十几年来的所有疑点都非常充分地证明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刘兴桐的文章都是抄袭达文的。那本《中国近代文学史稿》应该是一个叫达文的人的著作。但问题是,刘兴桐去哪里获得的这本没有出版过的著作的原件呢?这本书肯定是第一次出版,这是毫无疑问的。
他查遍了“文革”前唯一的作家辞典,没有叫达文的人,达文应有一个姓,或者本就是一个笔名,简直是一个无头公案。“文革”前的《学术研究》杂志社编辑早已不在,档案经过“文革”浩劫,似也难以查询。
那位叫达文的人,应该是一个学者。如果他还健在,20年了,他不应该对自己研究领域中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刘兴桐的《中国近代文学史稿》的出版,在学术界是一件大事。作为同行学者,也理应有所反响。
这个人如果不在人世,那么他的师友、亲朋?难道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生前的成果,正在被人利用或剽窃么。两篇文章居然一字不漏。说明刘兴桐在发表这篇文章时,是并不知道同样的文字,在1962年的《学术研究》曾经发表过的。
如此看来,刘兴桐和这位叫达文的人有某种联系,他既认识达文,而又不完全清楚达文的全部。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位达文先生已经不在人世,刘兴桐才敢于如此大胆,肆无忌惮地盗取。他是在什么时候取得这些资料占为己有的呢?说起来真有点天方夜谭,如果不是这么多证据摆在面前,任是何人都难以相信。
杜林找出刘兴桐的《中国近代文学史稿》,翻到第四章,正是这篇《论梁启超和晚清小说理论》。达文的文章文气和全书是非常统一的。刘兴桐的这部分,真正的著者应该是达文先生。
只有找出达文先生,或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