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修真路 [6]
那我不是江洋大盗么?”晓风恍然大悟,随即问道:“我记得,捕快抓江洋大盗,用的是铁链,不是这东西,哦,手铐。”
两个警察对视一眼,一脸鄙夷,心里想的是:“就凭你这个有点不良嗜好的小不点,还想当江洋大盗,你配么?”
要是两个警察知道,就是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江洋大盗加起来,也不是晓风的对手,他们就不会如此想了。
“我们大明皇朝的捕快不是你们这样,你们肯定是冒牌的。”晓风看着两个警察,好心告戒起来:“你们快点到衙门去自首,知府大人顶多罚你们点银两,不会砍你们的头。”
两个警察心想真是个不懂事的小不点,轻蔑一笑,理都懒得理他。
不一会儿,来到峨眉县公安局,两个警察把晓风押了下来,直接去了审讯室。
“叫什么名字?”干警审讯起来。
“你说什么?你是问我道号?”晓风回答说:“有劳施主问起,贫道道号晓风。”
在新中国历史上,回道警察审讯,说贫道、施主、有劳的,晓风肯定是第一人。
干警姓刘,叫刘警官,是峨眉县的优秀干警,审讯过很多犯人,就是没有审讯过晓风这种古里古怪的犯人,给弄得满脑子浆糊,懵了。
“你小子拽什么?水壶那么拽,还有个提手。”张警察冲晓风吼起来了,右手一伸,想给他一个爆栗,想起吃过的苦头,只得忍了。
“你姓什么?”刘警官问起来。
“我姓林。”晓风想了一阵,才想起自己好象姓林。
“林晓风,你家住哪里?”刘警官没见过这种怪事,不知道道家的道号和姓氏是两回事,给晓风改名叫林晓风。
“林晓风?”晓风嘀咕一句:“我?我没有家。”
“问你住在什么地方?”李警察帮腔了。
“我住的地方叫松林观。”晓风如实回答。
松林观在峨眉金顶之上,还是几百年前的名字,还只有修真之士才知道,刘警官他们哪里知道,还以为晓风在捣蛋。刘警官在桌子上一拍,吼起来:“小子,你不配合,有得你苦头吃。你得老实回答警察的问话。你要知道,我们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你,你好凶哦。”晓风给刘警官吓了一大跳,嘀咕起来:“比师父还凶。”
晓风的师父就是金光道长了,刘警官哪里知道,还以为是一个把晓风这小不点带坏、有着不良嗜好的老流氓,脸一肃,喝问起来:“你师父是谁?”
“施主,家师上金下光,是我金顶门掌门真人。”晓风一老一实地回答,一副修行中人的正统语气。
要是修行中人听到了,一定会称赞晓风懂礼节。可是,在刘警官听来,这话刺耳得很,纯粹就是在拽,在和他唱对台戏,恼怒起来,在桌子上一拍,大吼起来:“你小子真的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给你路不走,偏要去碰壁。”
“施主,你不信我的话?我说的是真的,我师父是中土修士中有名的人物,修士都公认他是下一代的领袖。”晓风大打广告了。只可惜,地方弄错了。
“晓风,我们不是问你的道观,是问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们这是帮你,好给你父母说一声,免得他们挂念。”李警察把刘警官拉住,好言相劝。
“你问我爹妈?”晓风眼圈一红,抽噎着说:“他们早死了。”
晓风的父母早就死了,以乞讨为生,遇上金光道长,见他根骨不错,把他带回金顶,收为入室弟子。
“孩子还不错嘛,还知道伤心。”刘警官冷静下来,称赞起来:“晓风,你父母是怎么死的?”刘警官心想,这也是一条线索,不能放过。
“十年前,发生旱灾,没有吃的,爹妈给饿死的。”晓风想起父母死去,伤心得落下了眼泪。
明朝崇祯年间,自然灾害不断,再加上满清骚扰,战争不断,可以说内忧外患,最终灭亡。
晓风说的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事,刘警官理解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遭受过洪涝灾害,没有饿死人的事。再说,峨眉县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旱情,摆明了是在撒谎,刘警官压下的火气又蹿了上来,蹭的一下站了起来,指着晓风的鼻子,喝骂起来:“小子,本想给你一条人道让你走,可是,你要走驴道,就让你走好了。把他关起来。”
“刘警官,你火气还那么大。”公安局长廖局长带着一个戴着眼睛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局长。”刘警官,李张两警官忙站起来。
“这位是沈老师,你们认识的。”廖局长指着中年人说:“我和沈老师到山崖上去看了看,沈老师想问问这位小兄弟。刘警官,你们问得怎么样了?”
沈老师是峨眉县文化局局长,是某高校历史系毕业的高材生。廖局长听部下汇报,说三个小流氓给一个小不点嵌进山崖了,打死都不信,又听部下说得有声有色,不免好奇,开车去看了看,真的有个三人壁。惊奇不置,心想沈老师是学历史的,见识多,问问他,也许知道。赶到文化局,把情况一说,沈老师也是惊奇都快把眼珠掉出来了。
要是别人这么说,沈老师打死都不会信的,可说话的是公安局长,他不敢不信。
沈老师二话不说,拉起廖局长就跑,两人来到山崖下,沈老师可饱足了眼福,差点把鼻梁上的眼镜都摔在地上了。现代高科技这么发达,要把一个大活人嵌进山崖,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沈老师没有惊奇得晕过去,很不错了。
一个警察跑过来,向廖局长汇报,说晓风给抓住了。沈老师决心来看个究竟,两人赶了过来,正好遇上刘警官给气得发飙。
“廖局长,这小子拽得很,硬是不招。”刘警官气愤愤地说。
这可冤枉晓风了,晓风全部是实话实说,刘警官不知道而已。
“刘警官,说了些什么?”沈老师问刘警官。
“沈老师,这小子胡说八道,他说他是什么茅山道士,他的道号叫什么晓风,还是什么金顶门的,有座破道观叫什么松林观。他有一个师父,叫什么上金下光的,肯定是个不要脸的老流氓。”刘警官气愤之下,倒豆子似的全说出来了,把记录递给沈老师:“给,沈老师,全在上面,你看这小子多拽。”
刘警官太也冤枉金光道长了,金光道长有道高士,怎会是流氓,还是个老流氓,真是胡说。
刘警官是警察,根本就不知道道门中人称呼长辈都要说上X下X,上金下光就是金光的意思,还以为上金下光四字是一个人的名字。
“这小子还真会编,想象力蛮丰富的。”廖局长点评起来:“肯定是江湖跑得久了,成了老江湖,是个惯犯。”
“谢谢。”沈老师接过,浏览了一遍,脸色凝重,对廖局长说:“廖局长,这小子说的也许是实话。”
什么叫语惊四座?沈老师的话就是语惊四座。廖局长,刘警官和李张两警员都给惊懵了,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傻愣愣地看着沈老师。在他们想来,沈老师是学历史的,书读得多,万万不会相信晓风的谎言的,哪里想得到,沈老师竟然相信晓风的说话,没有晕倒当场,已经是烧了高香了。
“沈老师,你,你相信这小子的胡说?”刘警官急了,劝导起来:“沈老师,现代社会是讲科学的,不能相信茅山道士的江湖骗术。”
“刘警官,根据《峨眉县志》记载,在明朝时是有一个门派叫金顶门,他们的法宫就在金顶之上的松林观,当时的掌门真人就叫金光道长。”沈老师解释起来。
“金光?不是上金下光?”刘警官奇怪地嘀咕一句。
“刘警官,你不知道,修道之人称呼长辈都说上什么下什么,就象我们今天问你贵姓,大名叫什么一样。”沈老师解释起来:“据记载,这位金光道长修为深厚,隐然已成中土修道之士的领袖。至于后来,到什么地方去了,就不知道了。也许,他知道。”
“嘿嘿,小子,你说的是实话,我还不相信,我真的弄错了,小子,不要生气。”刘警官向晓风道歉。
“客气,客气。”晓风是捣蛋高手,几个师弟给他捉弄了,还得给他道歉,他就说“客气,客气”,想都没想,顺口就说了出来。
“沈老师,照你这么说,这小子不是有好几百岁了?”廖局长迟疑着问。
“是啊,我们逮住一位古人了。”沈老师回答。
“古人?”刘警官,李张二警察尖叫一声,蹦起来了。他们听到这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相信,谁会相信自己居然抓住一个全世界都没有的古人。再二反应就是发了,发大了。这可是露脸的大好事,媒体报道肯定是免不了的,记功就必然了,奖金也就有了,要不是局长大人在跟前,肯定高兴得晕过去了。
“呵呵,还真看不出来,这么一点年岁,居然是古人。”廖局长也笑得嘴都合不拢了。逮住晓风这样国宝级的古人,是他领导有方,功劳可大了去了,他能不高兴吗?
“晓风道长,峨眉山上经常出现金色佛光,你知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沈老师高兴地问。
要知道,晓风要真是古人的话,他这位考证出来的历史系高材生也有功劳,只要媒体一报道,什么著名的历史学家,明朝历史权威,著名的考古学家之类的称号荣耀,一古脑儿地扣在他头上,沈老师能不高兴么?
“什么金色佛光,是我师父在修练,我师父练的是金光。”晓风自豪地说:“中土独门秘传的金光,只有我师父才会。”
“嗯,原来是这么回事,好多三宝弟子还以为是佛祖显灵了。这些三宝弟子真是愚昧,脑袋上不知道磕出多少个包来了。”沈老师心里如是想,嘴上说:“大明皇朝盛夏的一天晚上,金银赤橙蓝绿紫七色光华映照上千公里方圆的天空,你知道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吗?”
金银赤橙蓝绿紫七道联手,想冲下悬崖,晓风早就摔到悬崖下去了,人事不知,哪里知道七道联手一事。不过,他知道金银赤橙蓝绿紫七种光华肯定是金顶门中七位长辈发出的,想都不想,脱口而出:“是我师父和六位师叔在修练。”晓风不知道事情的经过,还以为他们在修练。
“七彩之夜,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终于解开七采之夜的秘密了。”沈老师象挖到宝似的尖叫起来,又蹦又跳,象个老小孩。
“七彩之夜”是一个困扰很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天文学家的谜,很多很有成就的学者为此耗尽一生心血,都没有解开,没想到,尽是给他如此容易地解开,他能不高兴吗?
沈老师感觉之好,非笔墨所能形容,不知道骨头轻了几斤几两,轻飘飘的,好象是神仙。
高兴的沈老师似乎忘了,现代讲科学,他要是把晓风说的话写成学术论文的话,谁也不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肯定会给人贬得一文不值,
两个警察对视一眼,一脸鄙夷,心里想的是:“就凭你这个有点不良嗜好的小不点,还想当江洋大盗,你配么?”
要是两个警察知道,就是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江洋大盗加起来,也不是晓风的对手,他们就不会如此想了。
“我们大明皇朝的捕快不是你们这样,你们肯定是冒牌的。”晓风看着两个警察,好心告戒起来:“你们快点到衙门去自首,知府大人顶多罚你们点银两,不会砍你们的头。”
两个警察心想真是个不懂事的小不点,轻蔑一笑,理都懒得理他。
不一会儿,来到峨眉县公安局,两个警察把晓风押了下来,直接去了审讯室。
“叫什么名字?”干警审讯起来。
“你说什么?你是问我道号?”晓风回答说:“有劳施主问起,贫道道号晓风。”
在新中国历史上,回道警察审讯,说贫道、施主、有劳的,晓风肯定是第一人。
干警姓刘,叫刘警官,是峨眉县的优秀干警,审讯过很多犯人,就是没有审讯过晓风这种古里古怪的犯人,给弄得满脑子浆糊,懵了。
“你小子拽什么?水壶那么拽,还有个提手。”张警察冲晓风吼起来了,右手一伸,想给他一个爆栗,想起吃过的苦头,只得忍了。
“你姓什么?”刘警官问起来。
“我姓林。”晓风想了一阵,才想起自己好象姓林。
“林晓风,你家住哪里?”刘警官没见过这种怪事,不知道道家的道号和姓氏是两回事,给晓风改名叫林晓风。
“林晓风?”晓风嘀咕一句:“我?我没有家。”
“问你住在什么地方?”李警察帮腔了。
“我住的地方叫松林观。”晓风如实回答。
松林观在峨眉金顶之上,还是几百年前的名字,还只有修真之士才知道,刘警官他们哪里知道,还以为晓风在捣蛋。刘警官在桌子上一拍,吼起来:“小子,你不配合,有得你苦头吃。你得老实回答警察的问话。你要知道,我们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你,你好凶哦。”晓风给刘警官吓了一大跳,嘀咕起来:“比师父还凶。”
晓风的师父就是金光道长了,刘警官哪里知道,还以为是一个把晓风这小不点带坏、有着不良嗜好的老流氓,脸一肃,喝问起来:“你师父是谁?”
“施主,家师上金下光,是我金顶门掌门真人。”晓风一老一实地回答,一副修行中人的正统语气。
要是修行中人听到了,一定会称赞晓风懂礼节。可是,在刘警官听来,这话刺耳得很,纯粹就是在拽,在和他唱对台戏,恼怒起来,在桌子上一拍,大吼起来:“你小子真的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给你路不走,偏要去碰壁。”
“施主,你不信我的话?我说的是真的,我师父是中土修士中有名的人物,修士都公认他是下一代的领袖。”晓风大打广告了。只可惜,地方弄错了。
“晓风,我们不是问你的道观,是问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们这是帮你,好给你父母说一声,免得他们挂念。”李警察把刘警官拉住,好言相劝。
“你问我爹妈?”晓风眼圈一红,抽噎着说:“他们早死了。”
晓风的父母早就死了,以乞讨为生,遇上金光道长,见他根骨不错,把他带回金顶,收为入室弟子。
“孩子还不错嘛,还知道伤心。”刘警官冷静下来,称赞起来:“晓风,你父母是怎么死的?”刘警官心想,这也是一条线索,不能放过。
“十年前,发生旱灾,没有吃的,爹妈给饿死的。”晓风想起父母死去,伤心得落下了眼泪。
明朝崇祯年间,自然灾害不断,再加上满清骚扰,战争不断,可以说内忧外患,最终灭亡。
晓风说的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事,刘警官理解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遭受过洪涝灾害,没有饿死人的事。再说,峨眉县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旱情,摆明了是在撒谎,刘警官压下的火气又蹿了上来,蹭的一下站了起来,指着晓风的鼻子,喝骂起来:“小子,本想给你一条人道让你走,可是,你要走驴道,就让你走好了。把他关起来。”
“刘警官,你火气还那么大。”公安局长廖局长带着一个戴着眼睛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局长。”刘警官,李张两警官忙站起来。
“这位是沈老师,你们认识的。”廖局长指着中年人说:“我和沈老师到山崖上去看了看,沈老师想问问这位小兄弟。刘警官,你们问得怎么样了?”
沈老师是峨眉县文化局局长,是某高校历史系毕业的高材生。廖局长听部下汇报,说三个小流氓给一个小不点嵌进山崖了,打死都不信,又听部下说得有声有色,不免好奇,开车去看了看,真的有个三人壁。惊奇不置,心想沈老师是学历史的,见识多,问问他,也许知道。赶到文化局,把情况一说,沈老师也是惊奇都快把眼珠掉出来了。
要是别人这么说,沈老师打死都不会信的,可说话的是公安局长,他不敢不信。
沈老师二话不说,拉起廖局长就跑,两人来到山崖下,沈老师可饱足了眼福,差点把鼻梁上的眼镜都摔在地上了。现代高科技这么发达,要把一个大活人嵌进山崖,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沈老师没有惊奇得晕过去,很不错了。
一个警察跑过来,向廖局长汇报,说晓风给抓住了。沈老师决心来看个究竟,两人赶了过来,正好遇上刘警官给气得发飙。
“廖局长,这小子拽得很,硬是不招。”刘警官气愤愤地说。
这可冤枉晓风了,晓风全部是实话实说,刘警官不知道而已。
“刘警官,说了些什么?”沈老师问刘警官。
“沈老师,这小子胡说八道,他说他是什么茅山道士,他的道号叫什么晓风,还是什么金顶门的,有座破道观叫什么松林观。他有一个师父,叫什么上金下光的,肯定是个不要脸的老流氓。”刘警官气愤之下,倒豆子似的全说出来了,把记录递给沈老师:“给,沈老师,全在上面,你看这小子多拽。”
刘警官太也冤枉金光道长了,金光道长有道高士,怎会是流氓,还是个老流氓,真是胡说。
刘警官是警察,根本就不知道道门中人称呼长辈都要说上X下X,上金下光就是金光的意思,还以为上金下光四字是一个人的名字。
“这小子还真会编,想象力蛮丰富的。”廖局长点评起来:“肯定是江湖跑得久了,成了老江湖,是个惯犯。”
“谢谢。”沈老师接过,浏览了一遍,脸色凝重,对廖局长说:“廖局长,这小子说的也许是实话。”
什么叫语惊四座?沈老师的话就是语惊四座。廖局长,刘警官和李张两警员都给惊懵了,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傻愣愣地看着沈老师。在他们想来,沈老师是学历史的,书读得多,万万不会相信晓风的谎言的,哪里想得到,沈老师竟然相信晓风的说话,没有晕倒当场,已经是烧了高香了。
“沈老师,你,你相信这小子的胡说?”刘警官急了,劝导起来:“沈老师,现代社会是讲科学的,不能相信茅山道士的江湖骗术。”
“刘警官,根据《峨眉县志》记载,在明朝时是有一个门派叫金顶门,他们的法宫就在金顶之上的松林观,当时的掌门真人就叫金光道长。”沈老师解释起来。
“金光?不是上金下光?”刘警官奇怪地嘀咕一句。
“刘警官,你不知道,修道之人称呼长辈都说上什么下什么,就象我们今天问你贵姓,大名叫什么一样。”沈老师解释起来:“据记载,这位金光道长修为深厚,隐然已成中土修道之士的领袖。至于后来,到什么地方去了,就不知道了。也许,他知道。”
“嘿嘿,小子,你说的是实话,我还不相信,我真的弄错了,小子,不要生气。”刘警官向晓风道歉。
“客气,客气。”晓风是捣蛋高手,几个师弟给他捉弄了,还得给他道歉,他就说“客气,客气”,想都没想,顺口就说了出来。
“沈老师,照你这么说,这小子不是有好几百岁了?”廖局长迟疑着问。
“是啊,我们逮住一位古人了。”沈老师回答。
“古人?”刘警官,李张二警察尖叫一声,蹦起来了。他们听到这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相信,谁会相信自己居然抓住一个全世界都没有的古人。再二反应就是发了,发大了。这可是露脸的大好事,媒体报道肯定是免不了的,记功就必然了,奖金也就有了,要不是局长大人在跟前,肯定高兴得晕过去了。
“呵呵,还真看不出来,这么一点年岁,居然是古人。”廖局长也笑得嘴都合不拢了。逮住晓风这样国宝级的古人,是他领导有方,功劳可大了去了,他能不高兴吗?
“晓风道长,峨眉山上经常出现金色佛光,你知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沈老师高兴地问。
要知道,晓风要真是古人的话,他这位考证出来的历史系高材生也有功劳,只要媒体一报道,什么著名的历史学家,明朝历史权威,著名的考古学家之类的称号荣耀,一古脑儿地扣在他头上,沈老师能不高兴么?
“什么金色佛光,是我师父在修练,我师父练的是金光。”晓风自豪地说:“中土独门秘传的金光,只有我师父才会。”
“嗯,原来是这么回事,好多三宝弟子还以为是佛祖显灵了。这些三宝弟子真是愚昧,脑袋上不知道磕出多少个包来了。”沈老师心里如是想,嘴上说:“大明皇朝盛夏的一天晚上,金银赤橙蓝绿紫七色光华映照上千公里方圆的天空,你知道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吗?”
金银赤橙蓝绿紫七道联手,想冲下悬崖,晓风早就摔到悬崖下去了,人事不知,哪里知道七道联手一事。不过,他知道金银赤橙蓝绿紫七种光华肯定是金顶门中七位长辈发出的,想都不想,脱口而出:“是我师父和六位师叔在修练。”晓风不知道事情的经过,还以为他们在修练。
“七彩之夜,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终于解开七采之夜的秘密了。”沈老师象挖到宝似的尖叫起来,又蹦又跳,象个老小孩。
“七彩之夜”是一个困扰很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天文学家的谜,很多很有成就的学者为此耗尽一生心血,都没有解开,没想到,尽是给他如此容易地解开,他能不高兴吗?
沈老师感觉之好,非笔墨所能形容,不知道骨头轻了几斤几两,轻飘飘的,好象是神仙。
高兴的沈老师似乎忘了,现代讲科学,他要是把晓风说的话写成学术论文的话,谁也不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肯定会给人贬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