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爱的是你,不是北京 [12]
”赵友胜兴致勃勃去找服务小姐要纸笔,写给他他的手机号。他遗憾道:
“我没有手机,你无法同我联系。”
“那你主动跟我保持联系吧。我们必须在交流中进步。”
他深为交了一个新的朋友、并且是一个优秀的朋友而高兴,却不料他马上去了美国,不久又去德国,最后在那儿定居了。他再没见过他。
这次参观之后,他暂时中止绘画,打算在思考和交流一个阶段之后再提画笔。19十二月中旬,他终于在报纸上看到了杨妮的名字。这是杨妮第一次在《北京青年文化报》上出现,不能不使他惊喜万分。这是“流行专递”栏目上一则有关北京音乐台“最新金曲排行榜”的排名情况的简单介绍。这则简介中有关杨妮的一句话是:
先锋音像公司最新签约歌手杨妮的《小雨点》从上周第六名的位置挤到了本周的第三名。
天哪,该死。我竟然没有留意杨妮的歌也会上排行榜。我已经足足两个星期没有听“最新金曲排行榜”这个栏目了,而以前是多么关注着它。这真是有意思。不过也难怪,因为怕打扰她,我一直没有跟她联系。联系一失去,我也就忙着管自己的事了。
他立即买了报纸,奔回圆明园,把消息告诉姜大胡子他们,大伙约好到晚上六点,同听“最新金曲排行榜”。
这一天晚饭自然吃得特别早,六点整,大家便准时等在收音机前面了。按照惯例,排行榜上的歌是从最后一名开始放的,大家以前未有的耐心等待着杨妮的出现。这场面让他感动。这些艺术家们一向是看不起流行音乐的,对那些排行榜上的歌曲往往很是反感,他们也从不听这类歌。可是自从认识了杨妮,他的感觉中,他们似乎对流行音乐的看法都发生了变化,至少是不那么反感了。而对于杨妮本人的歌,则不用说,除了赞赏,还是赞赏。
“第三名,杨妮《小雨点》。”主持人这句话一出,大家一阵欢呼。一阵裂帛似的吉他开始曲响过之后,杨妮轻快的歌声响起来:
雨点飘下来了飘下来了,她小巧的拳头
俏皮地砸在我的身上
啊雨点儿,我的小妹妹,我的小电子计算器,我的小飞机
我的小炸药包
一路追赶着我、打着我、咬着我、哗啦哗啦地骂着我
我东奔西突地逃、上上下下地跳
天空里满是晶晶亮亮的小妹妹的小拳头
大地上满是我跳来跳去的水花四溅的逃
我跑啊跳啊逃不动啦我的好妹妹
不要再打我了
再打我全身上下就满是你湿漉漉的小拳头了
满是你的小拳头那我就是一朵云啦
做了云朵我得在天空不停地飘来飘去
可我不敢飘泊呀我只能安安稳稳地
在大地上平平静静地活着
啊你怎么了雨点,果真不来打我啦
跳来跳去的小东西现在终于安分下来了
只在天空静静地飘呀飘呀飘着
她飘呀飘着,她那一个个闪亮的飘舞
却又像一个个小巧的拳头
击打着我那东、躲、西、藏的梦想
“这首歌排在排行榜上真是不对,它根本不是一般的歌,根本不是流行歌曲!”刚刚听完,装置艺术家张伟健抢先跳了起来。
“它排在这儿只是提高了流行音乐的地位。”行为艺术家陈大同说。
“这算什么歌?”剪纸艺术家吴桂林说。
“这是天籁。”他说。
“别一个劲地夸个不停了,快给杨妮打电话,咱们要替她庆祝一下!大家都要喝个痛快。”姜大胡子立马又想到了酒。
宋荣桓点点头,说一声“有道理!”立即给跑出去给杨妮打电话。接电话的却是一个说话粗鲁的男人。
“杨妮不在吗?”
“杨妮?谁?”
“就是住在这儿的那个女孩。”
“住在这儿的是我,我不叫杨妮,更不是什么女孩!”那家伙吼了一声就挂了电话。他气得大骂一声国骂又拨过去:
“我找杨妮!”
“这儿房子换人了,那个房客走了。行了吧?”
他心一凉,立即拨114查询先锋音像公司,回答说没有他们的资料。他想糟了,以后可怎么联系?除非她来这儿找我,但她会来吗?
一个星期之后,他又在《中华音像世界》杂志的“新碟点评”上看到了对杨妮专辑的评论,才知道她的第一张专辑终于出版了:
杨妮《被自己的童年当众拎起》
(先锋音像/国际文化)
得分:6分(基本不错)
点评:
她是一个什么样的歌手?竟然唱出了如此与众不同的歌。但正因为它们的与众不同,得分只能是基本不错的6分,因为听众、乐评人、市场三者,均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她是一个流浪中的女孩,但在飘泊不定的生活中她的心境是乐观健康的。她的被定位为“童话歌曲”的歌曲,基本是这一状况的写照。
专辑中的歌词首首均是优秀的诗歌,散发着儿童式的天真气息以及人文精神的光芒。其中《小雨点》主要是因这个原因而连续三周上了各大排行榜。
曲调上,这张专辑融合蓝调摇滚与布鲁斯音乐的风格,又有出新。
编曲、制作上,音乐成分赶不上歌词的文学成分,基本是音乐跟着歌词走。可能杨妮在歌词上化的工夫更多,也可能编曲者与制作者在录制时太匆忙了些。
总的来说,撇开市场与受众反应不谈,这张专辑因它在歌词、编曲上的别具一格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他跑到西单音像大世界买了一盒《被自己的童年当众拎起》的磁带与CD片,由于没有录音机与唱碟,在陈大同那儿放了一遍之后,它们就作为收藏品保存起来了20时间过得飞快,正像杨妮曾经说的,“像钢刀一样快”,元旦迅速地来到了。杨妮始终没有过来。出了一个专辑之后,他一直在电台电视台上留意她的形象出否出现,结果只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她的消息,该消息发表于前年12月25日的《北京青年文化报》“流行速递”版,题为《先锋公司起诉杨妮》,全文如下:
曾以“童话歌曲”而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引起注意的歌坛新星杨妮,在出版专辑《被自己的童年当众拎起》以后,宣布不再唱歌,并与其所在公司先锋音像脱离关系。先锋公司不同意,宣布其退出为单方面违约。在谈判无效的情况下,先锋公司以上述理由将杨妮起诉到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据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发生这次纠葛是因为双方在第二张专辑的定位上存在严重分歧,杨妮希望发展“童话歌曲”风格,公司则以第一张专辑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为由希望她唱普通的爱情流行曲。
他终于决定化功夫把她找到。他给电台打电话,询问是否知道先锋音像公司电话,最后从接电话的这个人那儿要到那个人的电话,又从那个人那儿要到第三个人的电话,又从这第三个人得到第四个人电话,如此传递,终于在问了第七个人之后得到了先锋音像公司的电话号码。
“你好,能不能请杨妮听电话?”他打过去。
“走啦。”接电话的小姐说。
“有没有她住处的电话号码或者手机呼机号?”
“不知道。”
他无计可施地从小卖部回住处,远远看见有个女孩儿站在他的门口。他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是杨妮。依旧穿着蓝色的嗽叭状的牛仔裤,外面套着一件红色滑雪衣,猜得出,滑雪衣里面一定是那件白色的高腰毛衣。又朴素又美丽。
“真不敢相信。”他说着,走到她的眼前,看着她,一边情不自禁地想:真美呀这女孩!
“掐一把自己的肉,看看疼不疼,要不疼,那就是在梦里了。掐!不许不掐。”
“不疼。”他作势掐一把,“就是在梦里。站了多久了?”
“好长一段时间啦,你就忍心让我站着。我可是明星啦,不怕被崇拜者看见撕了吃了?”
“你胆子大得很,怎么会怕?”
他掏钥匙开门,让她先进去,自己到房东那儿去要开水,要来了开水,替她倒了一杯,她洗了一个脸。他说:
“你瘦了。”
“我知道,都瘦得成了棵小树了,不过是美丽的小树是吧?你想这么多的事情,能不瘦吗?”
“都怎么了,你得详细跟我说说。”
“能不能让我暖暖身子?”
“暖气挺足的,你坐一会就暖过来了。”他说。
“我要在被窝里暖。”她噘噘嘴。这一动作他是如此熟悉。他心中一阵灿烂掠过,说:
“这里的一切还都是你的。你想怎么样怎么样?”
“是吗?你的心还是我的吗?”杨妮笑笑,调皮地看着他。
“你不喜欢唱什么爱情歌曲怎么也这么肉麻。”他说。
“你知道那事啦?”
“报纸上看的。”
“那我钻进被窝去啦。”她真的掀开被窝,钻了进去。他看着她,她也看着他。他想:我们还是以前的我们吗?
“我就坐在被窝里不出来了,你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饿吗?我先去给你弄点吃的怎么样?”
“弄什么?”
“当然是你喜欢吃的东西了。”
他走出去,顺手把门带上,到村口卖了两碗凉皮,又在小卖部买了只烧鸡,天冷,没有啤酒了,只好买了瓶加饭酒。往回走的路上,碰到姜大胡子,喝得醉酗酗的,看见他手里的酒,又要跟他一块走,他不想现在让他上他那儿,便生拉硬推地先把他送回他自己的住处,然后一个人回来。走到门口,天色已暗。
进屋,发现杨妮竟然已经睡着了。他就把桌子收拾好,插上电炉,温起黄酒来。一边看着她睡着的样子。她睡得安祥而沉静,呼吸均匀,一张洁白娇嫩的脸就像一个梦境,美丽而虚幻。忽然有一绺额发滑下来停留在她的一只眼睛上,她把头一歪,让头发掉到一边,嘴里咕噜了一声,就又安静地均匀呼吸起来。他看着她,不觉想起大概是王菲唱的一句歌:我宁愿看着你/睡得如此沉静/而不愿看你醒时决裂般无情。随即为这歌词倒吸一口凉气。
一会儿,酒沸了。他拨掉电炉,仍让酒搁着。又撕开烧鸡的包装袋,把它切成块放在碗里,然后去捏杨妮的鼻子,把她弄醒。她迷迷糊糊地坐起来,直揉眼睛。他把吃的东西统统放到他的画板上,再把画板放到她的面前。但杨妮只吃了一碗凉皮,没兴趣喝酒。他等她吃完,把东西撤回桌子上,一个人喝酒,杨妮默默看着他喝,两人都不说话。他本来不怎么会喝,一瓶全进去以后,已有浓浓醉意,起身洗了个脸,也就脱衣上床。
“干吗要喝醉,想做醉鬼事事休?”杨妮搂住他的脑袋问。
“唔。”他回答。
“我没有手机,你无法同我联系。”
“那你主动跟我保持联系吧。我们必须在交流中进步。”
他深为交了一个新的朋友、并且是一个优秀的朋友而高兴,却不料他马上去了美国,不久又去德国,最后在那儿定居了。他再没见过他。
这次参观之后,他暂时中止绘画,打算在思考和交流一个阶段之后再提画笔。19十二月中旬,他终于在报纸上看到了杨妮的名字。这是杨妮第一次在《北京青年文化报》上出现,不能不使他惊喜万分。这是“流行专递”栏目上一则有关北京音乐台“最新金曲排行榜”的排名情况的简单介绍。这则简介中有关杨妮的一句话是:
先锋音像公司最新签约歌手杨妮的《小雨点》从上周第六名的位置挤到了本周的第三名。
天哪,该死。我竟然没有留意杨妮的歌也会上排行榜。我已经足足两个星期没有听“最新金曲排行榜”这个栏目了,而以前是多么关注着它。这真是有意思。不过也难怪,因为怕打扰她,我一直没有跟她联系。联系一失去,我也就忙着管自己的事了。
他立即买了报纸,奔回圆明园,把消息告诉姜大胡子他们,大伙约好到晚上六点,同听“最新金曲排行榜”。
这一天晚饭自然吃得特别早,六点整,大家便准时等在收音机前面了。按照惯例,排行榜上的歌是从最后一名开始放的,大家以前未有的耐心等待着杨妮的出现。这场面让他感动。这些艺术家们一向是看不起流行音乐的,对那些排行榜上的歌曲往往很是反感,他们也从不听这类歌。可是自从认识了杨妮,他的感觉中,他们似乎对流行音乐的看法都发生了变化,至少是不那么反感了。而对于杨妮本人的歌,则不用说,除了赞赏,还是赞赏。
“第三名,杨妮《小雨点》。”主持人这句话一出,大家一阵欢呼。一阵裂帛似的吉他开始曲响过之后,杨妮轻快的歌声响起来:
雨点飘下来了飘下来了,她小巧的拳头
俏皮地砸在我的身上
啊雨点儿,我的小妹妹,我的小电子计算器,我的小飞机
我的小炸药包
一路追赶着我、打着我、咬着我、哗啦哗啦地骂着我
我东奔西突地逃、上上下下地跳
天空里满是晶晶亮亮的小妹妹的小拳头
大地上满是我跳来跳去的水花四溅的逃
我跑啊跳啊逃不动啦我的好妹妹
不要再打我了
再打我全身上下就满是你湿漉漉的小拳头了
满是你的小拳头那我就是一朵云啦
做了云朵我得在天空不停地飘来飘去
可我不敢飘泊呀我只能安安稳稳地
在大地上平平静静地活着
啊你怎么了雨点,果真不来打我啦
跳来跳去的小东西现在终于安分下来了
只在天空静静地飘呀飘呀飘着
她飘呀飘着,她那一个个闪亮的飘舞
却又像一个个小巧的拳头
击打着我那东、躲、西、藏的梦想
“这首歌排在排行榜上真是不对,它根本不是一般的歌,根本不是流行歌曲!”刚刚听完,装置艺术家张伟健抢先跳了起来。
“它排在这儿只是提高了流行音乐的地位。”行为艺术家陈大同说。
“这算什么歌?”剪纸艺术家吴桂林说。
“这是天籁。”他说。
“别一个劲地夸个不停了,快给杨妮打电话,咱们要替她庆祝一下!大家都要喝个痛快。”姜大胡子立马又想到了酒。
宋荣桓点点头,说一声“有道理!”立即给跑出去给杨妮打电话。接电话的却是一个说话粗鲁的男人。
“杨妮不在吗?”
“杨妮?谁?”
“就是住在这儿的那个女孩。”
“住在这儿的是我,我不叫杨妮,更不是什么女孩!”那家伙吼了一声就挂了电话。他气得大骂一声国骂又拨过去:
“我找杨妮!”
“这儿房子换人了,那个房客走了。行了吧?”
他心一凉,立即拨114查询先锋音像公司,回答说没有他们的资料。他想糟了,以后可怎么联系?除非她来这儿找我,但她会来吗?
一个星期之后,他又在《中华音像世界》杂志的“新碟点评”上看到了对杨妮专辑的评论,才知道她的第一张专辑终于出版了:
杨妮《被自己的童年当众拎起》
(先锋音像/国际文化)
得分:6分(基本不错)
点评:
她是一个什么样的歌手?竟然唱出了如此与众不同的歌。但正因为它们的与众不同,得分只能是基本不错的6分,因为听众、乐评人、市场三者,均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她是一个流浪中的女孩,但在飘泊不定的生活中她的心境是乐观健康的。她的被定位为“童话歌曲”的歌曲,基本是这一状况的写照。
专辑中的歌词首首均是优秀的诗歌,散发着儿童式的天真气息以及人文精神的光芒。其中《小雨点》主要是因这个原因而连续三周上了各大排行榜。
曲调上,这张专辑融合蓝调摇滚与布鲁斯音乐的风格,又有出新。
编曲、制作上,音乐成分赶不上歌词的文学成分,基本是音乐跟着歌词走。可能杨妮在歌词上化的工夫更多,也可能编曲者与制作者在录制时太匆忙了些。
总的来说,撇开市场与受众反应不谈,这张专辑因它在歌词、编曲上的别具一格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他跑到西单音像大世界买了一盒《被自己的童年当众拎起》的磁带与CD片,由于没有录音机与唱碟,在陈大同那儿放了一遍之后,它们就作为收藏品保存起来了20时间过得飞快,正像杨妮曾经说的,“像钢刀一样快”,元旦迅速地来到了。杨妮始终没有过来。出了一个专辑之后,他一直在电台电视台上留意她的形象出否出现,结果只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她的消息,该消息发表于前年12月25日的《北京青年文化报》“流行速递”版,题为《先锋公司起诉杨妮》,全文如下:
曾以“童话歌曲”而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引起注意的歌坛新星杨妮,在出版专辑《被自己的童年当众拎起》以后,宣布不再唱歌,并与其所在公司先锋音像脱离关系。先锋公司不同意,宣布其退出为单方面违约。在谈判无效的情况下,先锋公司以上述理由将杨妮起诉到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据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发生这次纠葛是因为双方在第二张专辑的定位上存在严重分歧,杨妮希望发展“童话歌曲”风格,公司则以第一张专辑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为由希望她唱普通的爱情流行曲。
他终于决定化功夫把她找到。他给电台打电话,询问是否知道先锋音像公司电话,最后从接电话的这个人那儿要到那个人的电话,又从那个人那儿要到第三个人的电话,又从这第三个人得到第四个人电话,如此传递,终于在问了第七个人之后得到了先锋音像公司的电话号码。
“你好,能不能请杨妮听电话?”他打过去。
“走啦。”接电话的小姐说。
“有没有她住处的电话号码或者手机呼机号?”
“不知道。”
他无计可施地从小卖部回住处,远远看见有个女孩儿站在他的门口。他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是杨妮。依旧穿着蓝色的嗽叭状的牛仔裤,外面套着一件红色滑雪衣,猜得出,滑雪衣里面一定是那件白色的高腰毛衣。又朴素又美丽。
“真不敢相信。”他说着,走到她的眼前,看着她,一边情不自禁地想:真美呀这女孩!
“掐一把自己的肉,看看疼不疼,要不疼,那就是在梦里了。掐!不许不掐。”
“不疼。”他作势掐一把,“就是在梦里。站了多久了?”
“好长一段时间啦,你就忍心让我站着。我可是明星啦,不怕被崇拜者看见撕了吃了?”
“你胆子大得很,怎么会怕?”
他掏钥匙开门,让她先进去,自己到房东那儿去要开水,要来了开水,替她倒了一杯,她洗了一个脸。他说:
“你瘦了。”
“我知道,都瘦得成了棵小树了,不过是美丽的小树是吧?你想这么多的事情,能不瘦吗?”
“都怎么了,你得详细跟我说说。”
“能不能让我暖暖身子?”
“暖气挺足的,你坐一会就暖过来了。”他说。
“我要在被窝里暖。”她噘噘嘴。这一动作他是如此熟悉。他心中一阵灿烂掠过,说:
“这里的一切还都是你的。你想怎么样怎么样?”
“是吗?你的心还是我的吗?”杨妮笑笑,调皮地看着他。
“你不喜欢唱什么爱情歌曲怎么也这么肉麻。”他说。
“你知道那事啦?”
“报纸上看的。”
“那我钻进被窝去啦。”她真的掀开被窝,钻了进去。他看着她,她也看着他。他想:我们还是以前的我们吗?
“我就坐在被窝里不出来了,你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饿吗?我先去给你弄点吃的怎么样?”
“弄什么?”
“当然是你喜欢吃的东西了。”
他走出去,顺手把门带上,到村口卖了两碗凉皮,又在小卖部买了只烧鸡,天冷,没有啤酒了,只好买了瓶加饭酒。往回走的路上,碰到姜大胡子,喝得醉酗酗的,看见他手里的酒,又要跟他一块走,他不想现在让他上他那儿,便生拉硬推地先把他送回他自己的住处,然后一个人回来。走到门口,天色已暗。
进屋,发现杨妮竟然已经睡着了。他就把桌子收拾好,插上电炉,温起黄酒来。一边看着她睡着的样子。她睡得安祥而沉静,呼吸均匀,一张洁白娇嫩的脸就像一个梦境,美丽而虚幻。忽然有一绺额发滑下来停留在她的一只眼睛上,她把头一歪,让头发掉到一边,嘴里咕噜了一声,就又安静地均匀呼吸起来。他看着她,不觉想起大概是王菲唱的一句歌:我宁愿看着你/睡得如此沉静/而不愿看你醒时决裂般无情。随即为这歌词倒吸一口凉气。
一会儿,酒沸了。他拨掉电炉,仍让酒搁着。又撕开烧鸡的包装袋,把它切成块放在碗里,然后去捏杨妮的鼻子,把她弄醒。她迷迷糊糊地坐起来,直揉眼睛。他把吃的东西统统放到他的画板上,再把画板放到她的面前。但杨妮只吃了一碗凉皮,没兴趣喝酒。他等她吃完,把东西撤回桌子上,一个人喝酒,杨妮默默看着他喝,两人都不说话。他本来不怎么会喝,一瓶全进去以后,已有浓浓醉意,起身洗了个脸,也就脱衣上床。
“干吗要喝醉,想做醉鬼事事休?”杨妮搂住他的脑袋问。
“唔。”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