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 [52]
。孟氏在民间口碑极差,又有人贪图那白花花的赏银,一时间有不少似是而非的情报涌向京督衙门,忙得京兆尹董参晕头转向。
虽然目前尚无人怀疑到巍巍应府,但在如此情势下,为婴儿寻找收养人家一事也不得不加倍的谨慎,应崇优思来想去好几天,才想到了一个人。
当年与阳洙去平城,曾雪中翻越卫岭,给他二人领路的,是个叫阿戚的年轻猎户。就在夺京前夕,应崇优无意中发现阿戚因父兄双亡,竟然就投在焰翎军中服役,并已升任军士长。由于当年应阳二人都是易容,所以他去相认时,阿戚简直不敢相信那高贵如在云端之上的皇帝陛下与少府大人,居然就是他亲自送过卫岭的两兄弟。后来进入市都之后,发散诸军,应崇优便保举阿戚去京郊安德县担任一个从七品武职,并资助他讨了个良家女子,成婚安家,如今小日子过得殷实和美,常常在派人入京公干时顺路捎送些乡下土产来问候,现下就刚好有个他派来的军士还在驿站没走。
心念至此,应崇优立即修书一封,信上约请阿戚五日后,亲来安德与京城之间的某地会面,之后便派人叫了那军士来,赏他路资,嘱他尽快回去送信。
打算好了婴儿的去处,小七就更好处理。虽然满街都是他的图像,但对于精擅易容之术的浮山门下,这并不是个问题,只要能将他二人顺利送出城门去,整个事件便可尘埃落定。
令应崇优觉得较为安心的是,到此时为止,阳洙对此次孟氏男孙被劫救一事,只是匆匆过耳一闻,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关注。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最新下旨施行的全国土地丈量与人口清查上,朝政其他事务也多,几乎称得上日理万机。所以这位年轻的帝师很乐观地以为,皇帝陛下大概早已将这意外的变奏抛诸脑后,不再理会。
第二十二章
人间五月,春寒渐尽,虽是一夜小雨,但帝都早晨的空气却并不清冷。
早饭过后,街市开张,行人增多,京华风貌渐渐呈现,一派热闹景象。
高墙大院的太傅府内,仆从穿梭,一切如常。少主人早朝归来,便按习惯去书房看书,大约一个时辰后,才出来吩咐备轿,说要出门散心。
应氏门风,一向不招摇,除了正式官轿上朝,日常出入都是走角门,四名轿夫以外,随行的侍从也不过两三个而已。小小一行人在冠盖如云的帝都,并不是很显眼。
小轿出门,穿过中轴的正安大街,折向西,一路未做停留,径自向西走门而去。
小七的画像还高悬在城门两边,守门的兵士们循例在核查过往人流,一切都很平静。城门守备在旁督导监察,看到有顶小轿悠悠而来,刚上前喝止了一声,突然发现了轿前琉璃灯上的应字,急忙屈身行礼。
「给应大人请安。」
「免礼。」应崇优掀起轿帘,微笑道,「你辛苦了。」
「为皇上效力,说什么辛苦。」守备呵呵笑一声,眼睛悄悄地向轿内瞄了几眼,「大人这是要出城吗?」
「是,想出去走走。」
守备看到轿内除应崇优外并无他人,不敢多问,只瞧了瞧几个随行者的面容,便退后几步,让出路来。
一行人顺利出了城门,拐入去安德县的岔道,约十里路程后,到了一处香火冷清的破庙前落轿。
「大人要在这里上香吗?」随行的一名侍从吃惊地问道。
「世人所敬,都是同一尊菩萨,何必一定要去香火鼎盛之处锦上添花?」应崇优淡淡说了一句,下轿来看了看破旧的山门,转头吩咐道,「你们在门外歇息,应武带上供品,随我进去。」
手下人齐声应陪,只有那个叫应武的侍从从轿内抱出一个大匣子,跟在应崇优身后,一起进了庙内。
由于香火破败,庙里只有一个老庙祝在打扫香坛,见了来客也不招呼,仍是低头继续他迟缓的行动。应崇优并不惊扰他,径自穿过后院柴门,到了庙后的一处竹林。
一身玄衣的阿戚早已依约等在此处,一看到应崇优的身影,急忙过来见礼。
「辛苦你跑这一趟了,」应崇优止住他行礼,回身打开应武怀里的大匣子,从中抱出一个安睡的婴儿来,有些怜惜地轻轻摇动两下。
「应大人,这个是……」阿戚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我府中下人在勾栏院外河中捡到的,因为母亲是烟花女子,我认识的人家都不方便收养,想来想去,只好拜托你在安德僻远之处,寻个庄户人家安身。这是他的赡养之资,你先拿着。」
「您这是何必?」阿戚连连摆手,「这种小事吩咐一声就行了,收养弃婴是积德之事,哪里还用应大人您给赡养之资。阿戚现在好歹也有俸禄了,一个孩子还养得起。」
「阿戚,」应崇优按住他的手,正色道,「你听我说,这孩子出身不好,我不希望你本人来收养,就按我的意思,在山间乡村,找个良善无子的农家,把这笔钱给他们,不要让他们知道你的身份,之后也尽量不要来往,明白吗?」
阿戚虽然心有疑惑,但因为信得过应崇优的为人,只略略犹豫了一下,便立即道:「应大人放心,一定遵照您的吩咐,把事情办妥当。」
「麻烦你了。」应崇优将婴儿抱给旁边的应武看了看后,才小心地递到阿戚怀中,轻柔地抚着那张安睡的小脸蛋,道,「他再过三天满月,你把这个日子告诉他的养父母。」
「是。」
「你还要赶路回安德,就不要再耽搁了,下次等你述职来京,我们再见面。」
阿戚怀抱婴儿,重重点了点头,「大人保重,阿戚先走一步了。」
应崇优微微笑了笑,目送阿戚的身影消失,这才回身拍拍应武的头,「好了小七,阿戚是个靠得住的人,宝宝一定能安稳地活下去,你就别哭了。」
小七抹了一把离别的眼泪,嗯了一声,跟在师兄身后,两人又循原路回到山门前。应崇优先不上轿,而是递了一个暗黄色小囊给小七,当着下人的面吩咐道:「应武,这个安康符是在佛前开过光的,你路上不要耽搁,早些送到老太爷的手中,明白吗?」
小七点点头,道:「是,要我现在就走吗?」
「现在就走,」应崇优语有深意地道,「见到老太爷,替我请安,你一路上也要安分,不许多生枝节,误了行程。」
「知道了。」小七闷声答应着,恋恋不舍地又看了师兄几眼,跳上拴在一旁的坐骑,绝尘而去。
应崇优这才微微松了口气,回身上轿,吩咐回城。
由于是乘轿步行,速度缓慢,中途又打尖进膳耽搁了半个时辰,所以回到太傅府门前时,已经时近黄昏。停轿进府后,应崇优在前厅稍洗风尘,换了便服,正想到东院去见见堂兄,应海从外面进来,禀道:「少爷,郑大将军来拜,在花厅等候。」
「郑嶙?」应崇优不知焰翎大将军来访为了何事,急忙又换上正装,快步来到花厅前,果见郑嶙立在门口,神色有些凝重。
「大将军到此,有何贵干啊?」应崇优面露微笑,拱手招呼了一声。
郑嶙却不答言,眉睫轻动,一面欠身示意他进厅,一面暗中递了个含义不明的眼色过来。
应崇优一时间参不透这个眼色是什么意思,不由胸中有些忐忑,迈步进厅,一抬头,面色就是一变。
只见大厅正中,当朝天子身着微服,靠坐在一张紫檀木的大太师椅上,手里拿着几页纸,正满面阴沉地翻看着。
应崇优吃惊地认出那正是自己草拟后稍未定稿的辞官奏表,明明放在书房的桌案之上的,不知现在怎么会被阳洙拿在手中。
「应少保,」紧跟在身后进来的郑嶙关好厅门,回头见他在发愣,便咳嗽了一声,刻意提醒道,「陛下在此。」
应崇优回过神来,忙整衣下拜,「臣应崇优,参见陛下。」
阳洙将手中的奏表揉成一团,冷冷地扫过来一眼,半晌后方道:「平身吧。」
「谢陛下。」
「你府里下人说,你今天出城了?」
「是。」
「干什么去了?」
「臣今日出城,为家父的安康符添香。」
一旁的郑嶙,再次轻轻咳嗽一声,暗示什么的意味极浓。应崇优看了他一眼,虽不明白,但心中已开始打鼓。
「你难得出一趟门,只是添个香吗?」阳洙仍是面无表情,语气平淡。
「臣顺便也看了看郊外的风光,盘桓了一些时间。」
阳洙的目光突然变得尖锐异常,紧紧盯在应崇优的脸上,仿佛要在上面扎出两个洞来才罢,连说话的语调,也变得更加阴冷。
「应少保,朕问你的话,你想好了再回答。今日出城,你到底干什么去了?」
应崇优的心中微觉惊惶、想想又不应该有纰漏,犹豫了一下,仍是道:「臣到西郊一所庙宇,为家父……」
「应崇优,」阳洙咬牙截断他的话,「朕再提醒你一次,想好了再答!你今日出城,干什么去了?」
郑嶙怕皇帝更加生气,也顾不得君前礼仪,贸然插言道:「应少保,我才刚刚陪皇上从城外回来,你有什么话,千万不要再隐瞒……」
言到此处,应崇优已知事情不妙,只是拿不准阳洙到底知道了多少,也不清楚小七和那婴儿是否顺利脱险,霎时心乱如麻,脸色乍白乍青,变幻不定。
「那日出手相救附逆少年的蒙面人,使用的是浮山的游云掌,你教过朕的,记得吗?」阳洙立起身来,语调如冰,「朕一看巡捕营兵身上的伤痕,就明白他是谁了。」
应崇优由于没有料到阳洙会亲自验看兵士身上的伤情,所以并未想到这一点漏洞,此时听他这样一说,顿时知道连杨晨都已不保,心中更是慌乱,脑子快速运转着,想着该如何分辩,可思来想去,还是不知该从何解释起。
「只要知道了是杨晨出的手,就没有什么事朕查不出来。」阳洙将脚步停在应崇优面前,深深地看着他,「可是朕不想声张,朕一直在等,等你进宫来向朕求助,求朕赦免你的师兄弟,饶恕那个婴儿。可最终你依然自己解决所有的事,不肯欠朕半点人情……」
应崇优急忙摇了摇头,手心开始渗出冷汗。
「你知道救援孟释青的孙子,是什么罪名吧?」
「……」
「你也知道朕对于背叛者,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会轻饶吧?」
「……」
「你明明都知道,可是你还是选择背离朕,」阳洙微微俯低身子,直视入他的眼底,咬牙冷笑:「朕看着你不顾性命安危,也要救那个孩子,就忍不住要想起当年……虽然迫害者与被害者交换了角色,但你却自始至终都是了不起的拯救者。朕到今天才明白,原来你陪在朕身边不离不弃这么些年,并不是因为朕有多特殊,而是因为你根本就是这种人。你那时候同情朕,就像你现在可怜那个婴儿一样。一旦发现朕已经变得足够强,你就对朕没了兴趣,想要离开,是不是?」
「陛下,不是这样的……」
「不要像哄小孩子一样,继续再欺瞒朕了!」阳洙抓起应崇优的胳膊,力度之大,仿佛要捏碎他的骨头,「朕一直以为,就算你不能接受朕的感情,但最起码,朕对你而言仍然是个与众不同的存在……没想到事实上,朕居然和那个婴儿没有区别!也许现在在你眼里,朕还不如那个婴儿能得到你的关注!」
「陛下……」应崇优不知道
虽然目前尚无人怀疑到巍巍应府,但在如此情势下,为婴儿寻找收养人家一事也不得不加倍的谨慎,应崇优思来想去好几天,才想到了一个人。
当年与阳洙去平城,曾雪中翻越卫岭,给他二人领路的,是个叫阿戚的年轻猎户。就在夺京前夕,应崇优无意中发现阿戚因父兄双亡,竟然就投在焰翎军中服役,并已升任军士长。由于当年应阳二人都是易容,所以他去相认时,阿戚简直不敢相信那高贵如在云端之上的皇帝陛下与少府大人,居然就是他亲自送过卫岭的两兄弟。后来进入市都之后,发散诸军,应崇优便保举阿戚去京郊安德县担任一个从七品武职,并资助他讨了个良家女子,成婚安家,如今小日子过得殷实和美,常常在派人入京公干时顺路捎送些乡下土产来问候,现下就刚好有个他派来的军士还在驿站没走。
心念至此,应崇优立即修书一封,信上约请阿戚五日后,亲来安德与京城之间的某地会面,之后便派人叫了那军士来,赏他路资,嘱他尽快回去送信。
打算好了婴儿的去处,小七就更好处理。虽然满街都是他的图像,但对于精擅易容之术的浮山门下,这并不是个问题,只要能将他二人顺利送出城门去,整个事件便可尘埃落定。
令应崇优觉得较为安心的是,到此时为止,阳洙对此次孟氏男孙被劫救一事,只是匆匆过耳一闻,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关注。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最新下旨施行的全国土地丈量与人口清查上,朝政其他事务也多,几乎称得上日理万机。所以这位年轻的帝师很乐观地以为,皇帝陛下大概早已将这意外的变奏抛诸脑后,不再理会。
第二十二章
人间五月,春寒渐尽,虽是一夜小雨,但帝都早晨的空气却并不清冷。
早饭过后,街市开张,行人增多,京华风貌渐渐呈现,一派热闹景象。
高墙大院的太傅府内,仆从穿梭,一切如常。少主人早朝归来,便按习惯去书房看书,大约一个时辰后,才出来吩咐备轿,说要出门散心。
应氏门风,一向不招摇,除了正式官轿上朝,日常出入都是走角门,四名轿夫以外,随行的侍从也不过两三个而已。小小一行人在冠盖如云的帝都,并不是很显眼。
小轿出门,穿过中轴的正安大街,折向西,一路未做停留,径自向西走门而去。
小七的画像还高悬在城门两边,守门的兵士们循例在核查过往人流,一切都很平静。城门守备在旁督导监察,看到有顶小轿悠悠而来,刚上前喝止了一声,突然发现了轿前琉璃灯上的应字,急忙屈身行礼。
「给应大人请安。」
「免礼。」应崇优掀起轿帘,微笑道,「你辛苦了。」
「为皇上效力,说什么辛苦。」守备呵呵笑一声,眼睛悄悄地向轿内瞄了几眼,「大人这是要出城吗?」
「是,想出去走走。」
守备看到轿内除应崇优外并无他人,不敢多问,只瞧了瞧几个随行者的面容,便退后几步,让出路来。
一行人顺利出了城门,拐入去安德县的岔道,约十里路程后,到了一处香火冷清的破庙前落轿。
「大人要在这里上香吗?」随行的一名侍从吃惊地问道。
「世人所敬,都是同一尊菩萨,何必一定要去香火鼎盛之处锦上添花?」应崇优淡淡说了一句,下轿来看了看破旧的山门,转头吩咐道,「你们在门外歇息,应武带上供品,随我进去。」
手下人齐声应陪,只有那个叫应武的侍从从轿内抱出一个大匣子,跟在应崇优身后,一起进了庙内。
由于香火破败,庙里只有一个老庙祝在打扫香坛,见了来客也不招呼,仍是低头继续他迟缓的行动。应崇优并不惊扰他,径自穿过后院柴门,到了庙后的一处竹林。
一身玄衣的阿戚早已依约等在此处,一看到应崇优的身影,急忙过来见礼。
「辛苦你跑这一趟了,」应崇优止住他行礼,回身打开应武怀里的大匣子,从中抱出一个安睡的婴儿来,有些怜惜地轻轻摇动两下。
「应大人,这个是……」阿戚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我府中下人在勾栏院外河中捡到的,因为母亲是烟花女子,我认识的人家都不方便收养,想来想去,只好拜托你在安德僻远之处,寻个庄户人家安身。这是他的赡养之资,你先拿着。」
「您这是何必?」阿戚连连摆手,「这种小事吩咐一声就行了,收养弃婴是积德之事,哪里还用应大人您给赡养之资。阿戚现在好歹也有俸禄了,一个孩子还养得起。」
「阿戚,」应崇优按住他的手,正色道,「你听我说,这孩子出身不好,我不希望你本人来收养,就按我的意思,在山间乡村,找个良善无子的农家,把这笔钱给他们,不要让他们知道你的身份,之后也尽量不要来往,明白吗?」
阿戚虽然心有疑惑,但因为信得过应崇优的为人,只略略犹豫了一下,便立即道:「应大人放心,一定遵照您的吩咐,把事情办妥当。」
「麻烦你了。」应崇优将婴儿抱给旁边的应武看了看后,才小心地递到阿戚怀中,轻柔地抚着那张安睡的小脸蛋,道,「他再过三天满月,你把这个日子告诉他的养父母。」
「是。」
「你还要赶路回安德,就不要再耽搁了,下次等你述职来京,我们再见面。」
阿戚怀抱婴儿,重重点了点头,「大人保重,阿戚先走一步了。」
应崇优微微笑了笑,目送阿戚的身影消失,这才回身拍拍应武的头,「好了小七,阿戚是个靠得住的人,宝宝一定能安稳地活下去,你就别哭了。」
小七抹了一把离别的眼泪,嗯了一声,跟在师兄身后,两人又循原路回到山门前。应崇优先不上轿,而是递了一个暗黄色小囊给小七,当着下人的面吩咐道:「应武,这个安康符是在佛前开过光的,你路上不要耽搁,早些送到老太爷的手中,明白吗?」
小七点点头,道:「是,要我现在就走吗?」
「现在就走,」应崇优语有深意地道,「见到老太爷,替我请安,你一路上也要安分,不许多生枝节,误了行程。」
「知道了。」小七闷声答应着,恋恋不舍地又看了师兄几眼,跳上拴在一旁的坐骑,绝尘而去。
应崇优这才微微松了口气,回身上轿,吩咐回城。
由于是乘轿步行,速度缓慢,中途又打尖进膳耽搁了半个时辰,所以回到太傅府门前时,已经时近黄昏。停轿进府后,应崇优在前厅稍洗风尘,换了便服,正想到东院去见见堂兄,应海从外面进来,禀道:「少爷,郑大将军来拜,在花厅等候。」
「郑嶙?」应崇优不知焰翎大将军来访为了何事,急忙又换上正装,快步来到花厅前,果见郑嶙立在门口,神色有些凝重。
「大将军到此,有何贵干啊?」应崇优面露微笑,拱手招呼了一声。
郑嶙却不答言,眉睫轻动,一面欠身示意他进厅,一面暗中递了个含义不明的眼色过来。
应崇优一时间参不透这个眼色是什么意思,不由胸中有些忐忑,迈步进厅,一抬头,面色就是一变。
只见大厅正中,当朝天子身着微服,靠坐在一张紫檀木的大太师椅上,手里拿着几页纸,正满面阴沉地翻看着。
应崇优吃惊地认出那正是自己草拟后稍未定稿的辞官奏表,明明放在书房的桌案之上的,不知现在怎么会被阳洙拿在手中。
「应少保,」紧跟在身后进来的郑嶙关好厅门,回头见他在发愣,便咳嗽了一声,刻意提醒道,「陛下在此。」
应崇优回过神来,忙整衣下拜,「臣应崇优,参见陛下。」
阳洙将手中的奏表揉成一团,冷冷地扫过来一眼,半晌后方道:「平身吧。」
「谢陛下。」
「你府里下人说,你今天出城了?」
「是。」
「干什么去了?」
「臣今日出城,为家父的安康符添香。」
一旁的郑嶙,再次轻轻咳嗽一声,暗示什么的意味极浓。应崇优看了他一眼,虽不明白,但心中已开始打鼓。
「你难得出一趟门,只是添个香吗?」阳洙仍是面无表情,语气平淡。
「臣顺便也看了看郊外的风光,盘桓了一些时间。」
阳洙的目光突然变得尖锐异常,紧紧盯在应崇优的脸上,仿佛要在上面扎出两个洞来才罢,连说话的语调,也变得更加阴冷。
「应少保,朕问你的话,你想好了再回答。今日出城,你到底干什么去了?」
应崇优的心中微觉惊惶、想想又不应该有纰漏,犹豫了一下,仍是道:「臣到西郊一所庙宇,为家父……」
「应崇优,」阳洙咬牙截断他的话,「朕再提醒你一次,想好了再答!你今日出城,干什么去了?」
郑嶙怕皇帝更加生气,也顾不得君前礼仪,贸然插言道:「应少保,我才刚刚陪皇上从城外回来,你有什么话,千万不要再隐瞒……」
言到此处,应崇优已知事情不妙,只是拿不准阳洙到底知道了多少,也不清楚小七和那婴儿是否顺利脱险,霎时心乱如麻,脸色乍白乍青,变幻不定。
「那日出手相救附逆少年的蒙面人,使用的是浮山的游云掌,你教过朕的,记得吗?」阳洙立起身来,语调如冰,「朕一看巡捕营兵身上的伤痕,就明白他是谁了。」
应崇优由于没有料到阳洙会亲自验看兵士身上的伤情,所以并未想到这一点漏洞,此时听他这样一说,顿时知道连杨晨都已不保,心中更是慌乱,脑子快速运转着,想着该如何分辩,可思来想去,还是不知该从何解释起。
「只要知道了是杨晨出的手,就没有什么事朕查不出来。」阳洙将脚步停在应崇优面前,深深地看着他,「可是朕不想声张,朕一直在等,等你进宫来向朕求助,求朕赦免你的师兄弟,饶恕那个婴儿。可最终你依然自己解决所有的事,不肯欠朕半点人情……」
应崇优急忙摇了摇头,手心开始渗出冷汗。
「你知道救援孟释青的孙子,是什么罪名吧?」
「……」
「你也知道朕对于背叛者,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会轻饶吧?」
「……」
「你明明都知道,可是你还是选择背离朕,」阳洙微微俯低身子,直视入他的眼底,咬牙冷笑:「朕看着你不顾性命安危,也要救那个孩子,就忍不住要想起当年……虽然迫害者与被害者交换了角色,但你却自始至终都是了不起的拯救者。朕到今天才明白,原来你陪在朕身边不离不弃这么些年,并不是因为朕有多特殊,而是因为你根本就是这种人。你那时候同情朕,就像你现在可怜那个婴儿一样。一旦发现朕已经变得足够强,你就对朕没了兴趣,想要离开,是不是?」
「陛下,不是这样的……」
「不要像哄小孩子一样,继续再欺瞒朕了!」阳洙抓起应崇优的胳膊,力度之大,仿佛要捏碎他的骨头,「朕一直以为,就算你不能接受朕的感情,但最起码,朕对你而言仍然是个与众不同的存在……没想到事实上,朕居然和那个婴儿没有区别!也许现在在你眼里,朕还不如那个婴儿能得到你的关注!」
「陛下……」应崇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