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 [26]
就好了,不痛啊……」
秦冀瑛只觉得伤口处被热气吹拂,酥酥麻麻的十分舒服,再看一眼应崇优微微低垂着的白皙脸庞,突然之间心一跳,脸就红了,幸好他肤色本深,不仔细看倒也看不出来。
「崇优!」阳洙瞪着这边,脸色有些难看,「你过来给我包伤口。」
「三师兄医术比我好啊,让他处理吧。」应崇优没注意到阳洙的情绪,自顾着低头给秦冀瑛认真地包扎好,这才拍拍手站起身,结果回头一看,吓了一跳。
「怎么还没包起来?虽然伤口不深,但也不能就这样晾着啊。」
「他不让我碰,」杨晨笑道,「你这位朋友好像只相信熟人?」
应崇优不知道阳洙为什么突然任性起来,无奈地摇摇头,只好自己过去。轻轻捧起他的手肘,吹了两口气,哄道:「好,那就我来包吧,马上就包好,不痛的……」
「你还是这个老习惯,照顾病患时总这么温柔。」杨晨在一旁看着,笑容有些伤感,「就算再痛的伤,听你在耳边这么一说,也要减轻几分。」
应崇优胸口微微发闷,一扭头,当做没有听见,拉阳洙起身,郑嶙早将马匹牵了过来。
与下山时一样,阳洙跟应崇优同乘一骑,四位随行的侍从护卫在四周,杨晨也跳上了自己的坐骑,只有秦冀瑛,看看自己被包得严实的双掌,跑到姜大明身边道:「姜参将,我跟你一起骑吧?」
「我还要照管你们空出来的这两匹马呢。」姜大明愣愣地道,「你不是跟郑将军一起的吗?」
「我才不跟他……」秦冀瑛的话还没说完,郑嶙已走了过来,「姜参将,马匹我来照管,你带秦将军一起走吧。」
「喔。」姜大明心眼儿单纯,倒也没觉得异样,将几条缰绳一丢,便过来扶秦冀瑛上马。
「郑嶙真是有气度,」冷眼看了一阵儿的阳洙低声道,「秦冀瑛那么明显的敌意,他倒一点儿都不放在心上,果然有大将之风。」
「不过秦将军倒也没有恶意,只是太好胜了,那晚比剑虽无胜败,但谁都知道他落了下风,后来屡次去找郑嶙想再比试一次,都被以『军中不得私斗』为由拒绝了,所以才总找麻烦。」应崇优突然想起他刚才跌倒的样子,不由地唇角向上一挑,「他这个不服输的个性,倒跟我七师弟挺像的,觉得好可爱。」
「可爱吗?」阳洙斜着眼睛瞟他一眼,「怪不得你刚才丢下我去给他疗伤,原来是觉得他可爱啊。」
应崇优听他酸意十足的抱怨,忍不住一笑,哄道:「当然是陛下更可爱,不过因为三师兄医术好些,所以我才没过来的。」
阳洙转头看了看策马跟随在数丈外的杨晨,「太傅夸成一朵花儿似的镜由先生就是他啊,怎么看起来像个绣花枕头?」
「三师兄虽然面相俊美了些,却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杨家世代都忠心于朝廷,陛下怎么能这样说话?」
「我私底下跟你才这样说的,又教训我,」阳洙咕哝了一句,「你不是说你们浮山门下弟子一个个相处得都跟兄弟一样亲密吗?怎么我看你跟你这三师兄,两个人的感觉怪怪的,不像是客气,也不像是亲近啊。」
对于阳洙的敏感,应崇优有些意外,但想想又没什么好说的,半晌才勉强解释道:「我们有七年多没见面了,难免生疏,也许过一阵子,就会重新亲密起来。」
「用不着,」阳洙一把握住应崇优执辔的手,任性地道,「你只要对我一个人亲密就行了。」
应崇优见他又开始黏人,轻声劝道:「你是天下之主,对任何人都不能太亲密,要有王者至高无上的威严才行。」
阳洙用力扭过身子,盯着应崇优的眼睛,表情认真:「如果当天下之主,就意味着连你都不可以亲近的话,我才不要当呢。」
「陛下这么说,会让臣很为难的……」应崇优刻意使用了敬语,想转变一下这段对话中越来越暧昧的倾向,「天下人的期盼与臣的期盼都是一样,都希望陛下励精图治,中兴我大渊江山,为百姓创造福祉,所以像刚才那种话,以后不可以再说了……」
「又讲大道理……」阳洙无奈地叹一口气,但想想夫子从来就是这种人,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撇撇嘴,说起另外一件事:「崇优,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大概的攻城之策,可是以王师目前的状况,不重新改制根本无法提高战力,要赶快想个办法说服各大诸侯才行。我现在一想起三天后的军务会议,就觉得那是一场比攻破菖仙关更难打的仗啊。」
「被一连否决了三次后,陛下还能把改编王师的计划提上军务会议讨论,这本身就已经是胜利的第一步了。」应崇优面上露出鼓励的笑容,「就算这次同样遭到否决也不要紧,臣相信各大府侯最终还是会明白,军政分离是必须的趋势,济州侯不就已经同意在军务会议上站在陛下这边了吗?」
「但要进一步说服其他几位老侯爷可真难啊,对他们来说,由府君兼任州军主帅的规矩是立国时就有的祖宗成法,想要变,就跟要剥他们的皮一样痛,朕有时候真拿这些老人家没办法。」
「上胡不法先人之法?」应崇优微笑道,「事在人为,臣相信陛下一定能成功。只可惜盼望改制的年轻将领资历不足,都不能参加军务会议,只有靠陛下独力面对了。」
「如果我成功了,夫子奖励些什么?」
「陛下要什么呢?」
「嗯,」阳洙想了想,「朕要你讲一整夜你进宫前的事情来听,不许睡觉。」
应崇优不禁笑了起来,拍了拍他抱在自己腰间的手:「那有什么好听的?」
「朕就是想知道嘛!」
「好好好,臣遵旨就是……」
两人相视一笑,晚霞的余辉从西边斜斜地照过来,将靠在一起的两个身影拉成长长的一条。
一直默默跟在侧后方的杨晨突然眉睫一动,朝他们凝望过来的目光也随之变得异常复杂。
第十二章
一行人进入平城行宫时,天色已然全黑。
杨晨在宫门口勒停坐骑,向郑嶙打听了魏王府第的地址,便过来跟应崇优道别。
「天都黑了,你准备这个时候去见魏王?」应崇优吃惊地问道。
「怎么会?我先去驿馆投宿,明日再拿太傅的荐书前去投递。」
应崇优知道按规矩应该这样,点头不语,谁知阳洙却伸出一只手来,不客气地道:「荐书在哪儿,我看看。」
杨晨神色微动,也不多问,直接从袖中抽出一封书信来,双手递上。阳洙一把抓了过去,拆开看了两眼,笑道:「既然是献计助朕出宫的镜由先生,何必再讲这么多规矩,今夜先安置了,明天到殿前来,朕有旨意给你。」
以杨晨的聪明机敏,这一路上虽然听不见同乘一骑的那两人所说的话,但看其他人小心翼翼的样子,大略也猜到了这个气质超群的英俊少年的身份。此时见他自露出来,立即拜倒见礼道:「草民谢陛下隆恩。」
阳洙随意挥了挥手,示意他免礼,转身拉拉应崇优,道:「饿死了,一起吃饭去。」
「陛下……」
「吃完饭朕还有事情跟你商量呢,走吧,你应该也饿了吧?」阳洙臂疼早已好了大半,从应崇优手中抢过缰绳,略一抖动,催马便向宫门内奔去。
应崇优人在马上,只匆匆回头看了杨晨一眼,便身不由已地被拖带着远去。
「杨兄,都这么晚了,今夜是否肯委屈一下,到我的住处暂时歇息?」郑嶙礼数周到地对杨晨拱了拱手,「明日圣旨一下,内政院会马上安排官邸,何必再到驿所去呢。」
「那岂不是太麻烦郑将军了?」
「您不用客气,」郑嶙手一抬,当先引路,「请。」
杨晨微微点头回礼,与他策马并肩走了几步,用仿若闲聊般的口气道:「皇上对我家应师弟……好像格外宠信的样子……」
「他们一起从京城千里来此,情分当然是与众不同,」郑嶙笑了笑,「何况应大人辅佐圣上确是一片忠心,也当得起这份宠信。」
「我知道……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他当不起的……」杨晨喃喃自语般地感慨了一句,抬头一笑,改了话题,「郑将军是哪个州府的人?」
「哦,我原籍蔡州,从军后一直在济州侯麾下,不久前才由侯爷荐至平城的……」
「真是巧,我族兄杨改也在济州任职呢。」
「原来你与杨通判同族?真是家门渊源,英杰辈出啊……」
「郑将军客气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得甚是热闹,郑嶙本是坦诚君子,杨晨又善言辞,不多是,他就已经把平城朝廷的大致情况摸了个清楚。
出身于官宦之家,又在浮山门下修文习武,杨晨对自己的未来一向有较强的企图心。即使是当年在山上与应崇优最情投意合之时,他也无时无刻不想着有朝一日学成下山,能展风云之手,建功业于乱世,成为留名青史的一代名臣。在孟氏幕下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胸府心机更加历练,对于各方政治关系中最微妙的牵挂权衡,他的洞察力己远非当日可比。
所以郑嶙的介绍虽然既简单又公正,他还是能立即敏感地察觉到,在皇帝与魏王看似水乳交融般的和睦关系中,其实隐藏着一些终究难以调和的矛盾。
而在察觉到这矛盾的那一瞬间,杨晨已快速地为自己将来的立场做了选择。
令他有些高兴的是,自己所选择的立场,与应崇优目前所在的立场,似乎恰好是一致的。
「杨兄,杨兄?」
「啊,对不起,」发现自己有走神的杨晨忙甩了甩头,拱手道,「不好意思,想起了一些过去的事情。」
郑嶙毫不介意地笑道:「在下居处已到。为军之人,蜗居简陋,委屈杨兄了。」
杨晨谦让了几句,两人在廊下道别。郑嶙派了军士前去客房伺候,自己回到房中,展开地图,连夜筹谋攻城的具体训练与实施方案,直到天明前才和衣倒卧了一会儿。
次日清晨,阳洙在正殿升朝,郑嶙代杨晨递进手本。皇帝看也不看就命人召进殿来,随意问了几句,便道:「杨卿才高功高,又是应老太傅所荐,朕敕封为军机巡检,参赞军务。」
此言一发,包括应祟优在内的群臣都有些讶异。魏王的脸色虽未变,但唇角的笑纹立时便收了一下。
杨晨虽是世家子弟,但之前素无职份,本是白衣之身,只是应博写了一份荐功奏表,便立即破格封赐正三品的官职,还是个有权参赞军务的实职,把魏王向皇帝亲自面荐的所有人全都比了下去,只有济州侯所荐举的郑嶙能压得住他一头,难免让人心里有些犯嘀咕。
应崇优虽然知道以杨晨的才干,足以胜任此职,但从同门的情份上来说,他并不愿意让杨晨一飞冲天,成为招人妒忌的目标,于是立即转过头来,以眼神示意他推辞。
对于阳洙赐封高职的用意,杨晨心中清楚,而对于应崇优递过来的眼神,他也看得明白,只是胸中早有决断,他只能佯装未见,转头避开师弟的视线,径自出列,潇洒拜下:「臣,谢主隆恩。」
应崇优心中不安,好容易等到散朝,匆匆追上杨晨,叫到无人之处,劈头就道:「以你的能力,将来必致青云之上,为什么要急着当这出头之鸟,平白成为让人眼红的靶子呢?」
「小优,」杨晨面露微笑,伸手握住了他的手,「看到你这么在意我的处境
秦冀瑛只觉得伤口处被热气吹拂,酥酥麻麻的十分舒服,再看一眼应崇优微微低垂着的白皙脸庞,突然之间心一跳,脸就红了,幸好他肤色本深,不仔细看倒也看不出来。
「崇优!」阳洙瞪着这边,脸色有些难看,「你过来给我包伤口。」
「三师兄医术比我好啊,让他处理吧。」应崇优没注意到阳洙的情绪,自顾着低头给秦冀瑛认真地包扎好,这才拍拍手站起身,结果回头一看,吓了一跳。
「怎么还没包起来?虽然伤口不深,但也不能就这样晾着啊。」
「他不让我碰,」杨晨笑道,「你这位朋友好像只相信熟人?」
应崇优不知道阳洙为什么突然任性起来,无奈地摇摇头,只好自己过去。轻轻捧起他的手肘,吹了两口气,哄道:「好,那就我来包吧,马上就包好,不痛的……」
「你还是这个老习惯,照顾病患时总这么温柔。」杨晨在一旁看着,笑容有些伤感,「就算再痛的伤,听你在耳边这么一说,也要减轻几分。」
应崇优胸口微微发闷,一扭头,当做没有听见,拉阳洙起身,郑嶙早将马匹牵了过来。
与下山时一样,阳洙跟应崇优同乘一骑,四位随行的侍从护卫在四周,杨晨也跳上了自己的坐骑,只有秦冀瑛,看看自己被包得严实的双掌,跑到姜大明身边道:「姜参将,我跟你一起骑吧?」
「我还要照管你们空出来的这两匹马呢。」姜大明愣愣地道,「你不是跟郑将军一起的吗?」
「我才不跟他……」秦冀瑛的话还没说完,郑嶙已走了过来,「姜参将,马匹我来照管,你带秦将军一起走吧。」
「喔。」姜大明心眼儿单纯,倒也没觉得异样,将几条缰绳一丢,便过来扶秦冀瑛上马。
「郑嶙真是有气度,」冷眼看了一阵儿的阳洙低声道,「秦冀瑛那么明显的敌意,他倒一点儿都不放在心上,果然有大将之风。」
「不过秦将军倒也没有恶意,只是太好胜了,那晚比剑虽无胜败,但谁都知道他落了下风,后来屡次去找郑嶙想再比试一次,都被以『军中不得私斗』为由拒绝了,所以才总找麻烦。」应崇优突然想起他刚才跌倒的样子,不由地唇角向上一挑,「他这个不服输的个性,倒跟我七师弟挺像的,觉得好可爱。」
「可爱吗?」阳洙斜着眼睛瞟他一眼,「怪不得你刚才丢下我去给他疗伤,原来是觉得他可爱啊。」
应崇优听他酸意十足的抱怨,忍不住一笑,哄道:「当然是陛下更可爱,不过因为三师兄医术好些,所以我才没过来的。」
阳洙转头看了看策马跟随在数丈外的杨晨,「太傅夸成一朵花儿似的镜由先生就是他啊,怎么看起来像个绣花枕头?」
「三师兄虽然面相俊美了些,却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杨家世代都忠心于朝廷,陛下怎么能这样说话?」
「我私底下跟你才这样说的,又教训我,」阳洙咕哝了一句,「你不是说你们浮山门下弟子一个个相处得都跟兄弟一样亲密吗?怎么我看你跟你这三师兄,两个人的感觉怪怪的,不像是客气,也不像是亲近啊。」
对于阳洙的敏感,应崇优有些意外,但想想又没什么好说的,半晌才勉强解释道:「我们有七年多没见面了,难免生疏,也许过一阵子,就会重新亲密起来。」
「用不着,」阳洙一把握住应崇优执辔的手,任性地道,「你只要对我一个人亲密就行了。」
应崇优见他又开始黏人,轻声劝道:「你是天下之主,对任何人都不能太亲密,要有王者至高无上的威严才行。」
阳洙用力扭过身子,盯着应崇优的眼睛,表情认真:「如果当天下之主,就意味着连你都不可以亲近的话,我才不要当呢。」
「陛下这么说,会让臣很为难的……」应崇优刻意使用了敬语,想转变一下这段对话中越来越暧昧的倾向,「天下人的期盼与臣的期盼都是一样,都希望陛下励精图治,中兴我大渊江山,为百姓创造福祉,所以像刚才那种话,以后不可以再说了……」
「又讲大道理……」阳洙无奈地叹一口气,但想想夫子从来就是这种人,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撇撇嘴,说起另外一件事:「崇优,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大概的攻城之策,可是以王师目前的状况,不重新改制根本无法提高战力,要赶快想个办法说服各大诸侯才行。我现在一想起三天后的军务会议,就觉得那是一场比攻破菖仙关更难打的仗啊。」
「被一连否决了三次后,陛下还能把改编王师的计划提上军务会议讨论,这本身就已经是胜利的第一步了。」应崇优面上露出鼓励的笑容,「就算这次同样遭到否决也不要紧,臣相信各大府侯最终还是会明白,军政分离是必须的趋势,济州侯不就已经同意在军务会议上站在陛下这边了吗?」
「但要进一步说服其他几位老侯爷可真难啊,对他们来说,由府君兼任州军主帅的规矩是立国时就有的祖宗成法,想要变,就跟要剥他们的皮一样痛,朕有时候真拿这些老人家没办法。」
「上胡不法先人之法?」应崇优微笑道,「事在人为,臣相信陛下一定能成功。只可惜盼望改制的年轻将领资历不足,都不能参加军务会议,只有靠陛下独力面对了。」
「如果我成功了,夫子奖励些什么?」
「陛下要什么呢?」
「嗯,」阳洙想了想,「朕要你讲一整夜你进宫前的事情来听,不许睡觉。」
应崇优不禁笑了起来,拍了拍他抱在自己腰间的手:「那有什么好听的?」
「朕就是想知道嘛!」
「好好好,臣遵旨就是……」
两人相视一笑,晚霞的余辉从西边斜斜地照过来,将靠在一起的两个身影拉成长长的一条。
一直默默跟在侧后方的杨晨突然眉睫一动,朝他们凝望过来的目光也随之变得异常复杂。
第十二章
一行人进入平城行宫时,天色已然全黑。
杨晨在宫门口勒停坐骑,向郑嶙打听了魏王府第的地址,便过来跟应崇优道别。
「天都黑了,你准备这个时候去见魏王?」应崇优吃惊地问道。
「怎么会?我先去驿馆投宿,明日再拿太傅的荐书前去投递。」
应崇优知道按规矩应该这样,点头不语,谁知阳洙却伸出一只手来,不客气地道:「荐书在哪儿,我看看。」
杨晨神色微动,也不多问,直接从袖中抽出一封书信来,双手递上。阳洙一把抓了过去,拆开看了两眼,笑道:「既然是献计助朕出宫的镜由先生,何必再讲这么多规矩,今夜先安置了,明天到殿前来,朕有旨意给你。」
以杨晨的聪明机敏,这一路上虽然听不见同乘一骑的那两人所说的话,但看其他人小心翼翼的样子,大略也猜到了这个气质超群的英俊少年的身份。此时见他自露出来,立即拜倒见礼道:「草民谢陛下隆恩。」
阳洙随意挥了挥手,示意他免礼,转身拉拉应崇优,道:「饿死了,一起吃饭去。」
「陛下……」
「吃完饭朕还有事情跟你商量呢,走吧,你应该也饿了吧?」阳洙臂疼早已好了大半,从应崇优手中抢过缰绳,略一抖动,催马便向宫门内奔去。
应崇优人在马上,只匆匆回头看了杨晨一眼,便身不由已地被拖带着远去。
「杨兄,都这么晚了,今夜是否肯委屈一下,到我的住处暂时歇息?」郑嶙礼数周到地对杨晨拱了拱手,「明日圣旨一下,内政院会马上安排官邸,何必再到驿所去呢。」
「那岂不是太麻烦郑将军了?」
「您不用客气,」郑嶙手一抬,当先引路,「请。」
杨晨微微点头回礼,与他策马并肩走了几步,用仿若闲聊般的口气道:「皇上对我家应师弟……好像格外宠信的样子……」
「他们一起从京城千里来此,情分当然是与众不同,」郑嶙笑了笑,「何况应大人辅佐圣上确是一片忠心,也当得起这份宠信。」
「我知道……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他当不起的……」杨晨喃喃自语般地感慨了一句,抬头一笑,改了话题,「郑将军是哪个州府的人?」
「哦,我原籍蔡州,从军后一直在济州侯麾下,不久前才由侯爷荐至平城的……」
「真是巧,我族兄杨改也在济州任职呢。」
「原来你与杨通判同族?真是家门渊源,英杰辈出啊……」
「郑将军客气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得甚是热闹,郑嶙本是坦诚君子,杨晨又善言辞,不多是,他就已经把平城朝廷的大致情况摸了个清楚。
出身于官宦之家,又在浮山门下修文习武,杨晨对自己的未来一向有较强的企图心。即使是当年在山上与应崇优最情投意合之时,他也无时无刻不想着有朝一日学成下山,能展风云之手,建功业于乱世,成为留名青史的一代名臣。在孟氏幕下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胸府心机更加历练,对于各方政治关系中最微妙的牵挂权衡,他的洞察力己远非当日可比。
所以郑嶙的介绍虽然既简单又公正,他还是能立即敏感地察觉到,在皇帝与魏王看似水乳交融般的和睦关系中,其实隐藏着一些终究难以调和的矛盾。
而在察觉到这矛盾的那一瞬间,杨晨已快速地为自己将来的立场做了选择。
令他有些高兴的是,自己所选择的立场,与应崇优目前所在的立场,似乎恰好是一致的。
「杨兄,杨兄?」
「啊,对不起,」发现自己有走神的杨晨忙甩了甩头,拱手道,「不好意思,想起了一些过去的事情。」
郑嶙毫不介意地笑道:「在下居处已到。为军之人,蜗居简陋,委屈杨兄了。」
杨晨谦让了几句,两人在廊下道别。郑嶙派了军士前去客房伺候,自己回到房中,展开地图,连夜筹谋攻城的具体训练与实施方案,直到天明前才和衣倒卧了一会儿。
次日清晨,阳洙在正殿升朝,郑嶙代杨晨递进手本。皇帝看也不看就命人召进殿来,随意问了几句,便道:「杨卿才高功高,又是应老太傅所荐,朕敕封为军机巡检,参赞军务。」
此言一发,包括应祟优在内的群臣都有些讶异。魏王的脸色虽未变,但唇角的笑纹立时便收了一下。
杨晨虽是世家子弟,但之前素无职份,本是白衣之身,只是应博写了一份荐功奏表,便立即破格封赐正三品的官职,还是个有权参赞军务的实职,把魏王向皇帝亲自面荐的所有人全都比了下去,只有济州侯所荐举的郑嶙能压得住他一头,难免让人心里有些犯嘀咕。
应崇优虽然知道以杨晨的才干,足以胜任此职,但从同门的情份上来说,他并不愿意让杨晨一飞冲天,成为招人妒忌的目标,于是立即转过头来,以眼神示意他推辞。
对于阳洙赐封高职的用意,杨晨心中清楚,而对于应崇优递过来的眼神,他也看得明白,只是胸中早有决断,他只能佯装未见,转头避开师弟的视线,径自出列,潇洒拜下:「臣,谢主隆恩。」
应崇优心中不安,好容易等到散朝,匆匆追上杨晨,叫到无人之处,劈头就道:「以你的能力,将来必致青云之上,为什么要急着当这出头之鸟,平白成为让人眼红的靶子呢?」
「小优,」杨晨面露微笑,伸手握住了他的手,「看到你这么在意我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