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 [24]
臣的意思,相信陛下也能够理解吧?」
「你放心,」阳洙盯着应崇优的眼睛,认真地道,「无论以后发生什么样的事,只要有朕在,就不会有任何人能够伤害你,朕会永远保护你,让你安安全全、无忧无虞地留在朕的身边!」说着,他从腰间解下一条珠链来,塞进应崇优的手中。「你拿着这个。从今往后,要是你发现谁想害你,就从这链子上摘一颗珠子来叫朕杀了他……」
「陛下……」应崇优始料未及,有些哭笑不得地叫了一声。
「你听朕说完嘛。以后,只要你拿出这珠子来,朕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到时你叫朕杀谁朕就杀谁,绝不问你为什么,更不会要你拿出什么证据来。这串链子这么长,应该够用了吧!」
「陛下,别这么孩子气了,你家夫子是杀人狂吗?」应崇优有些好笑,也有些感动,低下头在珠链顶端摘下三颗圆润的珍珠,珍重地收进怀中,再轻轻将它又重新系回阳洙的腰间,低声道,「陛下的盛情,臣还真舍不得全然推却。只是臣不太喜欢杀人的,不如这样吧,这三颗珠子呢,就算是三条人命,无论这三条人命臣是想杀也好,想救也好,只要到时候臣拿出珠子来,陛下就一定要恩准,好不好?」
阳洙叹一口气,将应崇优的一只手合在自己双掌之间,轻轻地摇了摇,「你呀,就是太温和了。不过也没什么,朕会替你留心的,这次就依你吧。」
应崇优展颜一笑,就势将阳洙从座椅上拉了起来,一面向门边引导,一面道:「那就多谢陛下恩典了,不过时候真的不早了,臣可不想在明天看到一个精神欠佳的天子,回去睡吧。」
这次阳洙没有反抗,顺从地向门边走去,口中道:「朕也想好好睡一觉啊,可这几天不知怎么回事,仿佛累过头了一般,身体明明很困倦,却总是无法顺利入睡。那么大的屋子,周围只有一些伺候的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又冷清又寂寞……」说着说着,年轻皇帝的声音低了下去,表情沉郁地垂着眼睛,偷偷在眼睫底下观察自家夫子的神色。
对于阳洙撒娇的小伎俩,应崇优心知肚明,不过看着他落落寡欢的样子,心里还是不免有些心疼,脚步慢慢就缓了下来。阳洙正暗自心喜,突然听到应崇优道:「那这样吧,臣陪陛下回寝居,等陛下睡着了再走。」
「啊?」
「走吧。」应崇优不再多说,径自先到门外,吩咐道,「陛下起驾了,车轿伺候。」
外面有数人应诺,不多时,一辆朱轮黄盖的龙辇已驶到院前,应崇优亲自上前掀开车帘,回头道:「请陛下上车。」
阳洙没奈何地坐了上去,刚想回身拉应崇优一把,车帘已放了下来。
「起驾吧。」
「哎,你呢?」阳洙一把撩开车帘,急急问道。
「臣步行随驾。」
「这么天寒地冻的,你上来一起坐吧?」
「岂有君臣同车的道理?」应崇优的口气绝不容商量似的。
「那朕自己回去好了,你不用送……」
「臣已答应陪伴陛下,怎可食言?」应崇优仰脸笑了笑,月光下清韵如雪,看得阳洙不由自主地一呆,怔忡之间,龙辇已动了起来。
因为此时旁边已有不少侍从护卫在场,阳洙知道再多说会惹得应崇优真的生气,只好闷闷地坐了回去,时不时从侧边的小窗向外看一阵。
入夜后就开始飘落的小雪已渐渐变得密集,不多时就在随行车外的应崇优头顶肩上积了薄薄的一层。幸好茳冕院并不远,不多时就到了,阳洙匆匆进了屋,就命人拿干布巾来给应崇优擦头,并拉着他到火盆前暖身。
侍女们早就熏好被炉,备了热水香胰,连珠般捧上来,伺候阳洙洗漱。
「这么大的雪,你别回去了。皇帝赐臣下留宿,不算太违规矩吧?」
「更大的雪也见过,臣哪有那么娇贵。」应崇优擦干头发,微笑着看阳洙洗漱完毕,换上睡衣,这才缓步上前,将他推到床边,「请陛下安歇吧。等陛下睡着了,臣才能回去休息不是?」
阳洙心知这次又拧不过这位天下最温和却又最难摆子的夫子,只好乖乖地躺下,盖上被子,嘴里嘀咕道:「反正你最厉害,朕不过随口抱怨两句,你就冒着风雪来来去去,还一定要守着朕睡着……存心就是要让朕以后再也不敢了!」
「您别多心,」应崇优在床沿边坐下,将有些发凉的手指压在阳洙额前,轻声笑道,「臣陪您回来,只是想让您好好睡一觉。您要是真觉得过意不去,就闭上眼睛,调理气息,安安稳稳睡一夜,明天让臣看见一个精神百倍、威风凛凛的皇帝陛下,好不好?」
阳洙深深地看他一眼,嘴角向上微微一弯,道:「你呀,每次问朕『好不好』的时候,其实根本就已经没有说『不好』的余地了……朕当然只能说,好,怎么会不好呢?」
应崇优不禁笑出声来,摇摇头,轻柔地用手掌将阳洙的眼睛盖住,再慢慢拿开。满意地看到他已听话地闭上了眼皮,这才替他掖了掖被角,有节奏地拍抚着锦被下的身体。
阳洙很久没有被应崇优如此温柔地拍哄着睡觉,心里顿时暖融融的,感觉十分舒服,不知不觉间睡意便涌了上来,鼻息渐斩低缓。
在坠入梦乡前的恍惚中,他伸出手来,抓住了那角拂在床边的衣袖。
片刻后,应崇优停下拍抚的动作,凝望着那张刻骨般熟悉的脸。
睡去的少年容颜,宛然与初相见时没有多大的差别,一点儿也看不出这两年来磨砺而出的逼人锋芒,仿佛仍是那个依恋着他的孩子,因为他在身边,所以口角含笑,睡得那般安稳。
不过这种依恋应该不会再持续太久了吧,等他身边可依靠的朝臣越来越多时,自己这个隐身的帝师就可以慢慢地步步后退,渐渐退到越来越远的地方,等到了即使看不到自己他也不会想起的时候,便能功成身退。
远方的更鼓遥遥响起,年轻的枢密学士低下头,微微地对自己笑了笑,灵巧地掰开那习惯性地抓住自己衣袖的手指,抽身离去。
第十一章
重熙十六年三月初九,魏王率王师精锐部两万攻打菖仙关,檄宁军副帅廖飞盏以护城河渠为绊,辅以巨石火木,固守城池。王师折损近千人马,也未能前进一步,败回平城,导致士气受挫。
阳洙在战前明确表示不同意贸然攻城,但此时却没有对这一败绩多加置评,反而亲临兵营巡视,鼓励兵士。
而即是卫岭的咽喉,也是卫岭利齿的菖仙关,也就这样成为了天下人注目的焦点。
菖仙关是依卫岭山体的天然断口而筑的城池,东西翼靠依高山,只有南北两面城门,要应付平城王师的进攻,檄宁军只须守住北门即可,根本不像其他的城池一样要提防其他的方向,易守难攻。除此以外,菖仙关由于其重要的军事意义,修建时还进行了特殊的设计,南北两面城墙,俱分内外双层,两层城墙之间距离有近十米,以活动的铁制踏板相连。一般情况下,守城士兵站在铁踏板上阻击敌方对外墙的攻势,如果抵挡不住,则立即以机关撤掉踏板,退入内墙。这样,攻城方如果是从墙头搭云梯翻越进来的,则根本没有落足的地方,直接掉下去,如果是撞破了外墙城门涌入的,则会进入内外墙之间的甬道,成为内墙上守兵攻击的活靶。正因为如此,菖仙关自建成起,便享有「不败雄关」之名。
「陛下,您已经在这里看了一个时辰了,该回去休息了。」
「知道了,朕再看一会儿。」
从高处的山坡望下,地势较低的菖仙关就如同一把利刃,切断了通往岭南,通往京城,通往更广阔天下的路。
「难道,它真的就是永远不败的雄关吗?」年轻的皇帝喃喃地问着,如同自语一般。
围绕在阳洙身边的几名大将神色凝重,都不敢回答。只有郑嶙沉吟了一下,道:「请陛下相信,天下没有真正不破的雄关,关键是要寻找到正确的方法。」
自那日大殿试剑以来,秦冀瑛一直对郑嶙很不服气,常常前去挑战,对方却总是置之不理,此时抓住话头,硬梆梆地道:「你说的倒容易,那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啊?」
郑嶙不以为意地看他一眼,静静道:「暂时还没有定论,不过只要清楚敌我两军的战力,熟悉周边地形,知道需要克服的难点所在,就总能制定出相应的方案。」
「说来说去,也还是在纸上谈兵。」秦冀瑛嘲弄了一句,但因为对方品级比自己高,当着皇帝的面也不敢太嚣张,只哼了一声作罢。
「如果实在攻不下,是不是该想想其他进攻的路线?」参将姜大明怯声道。
「卫岭东起寒漠,西临大海,菖仙关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障碍。如果不攻下它,王师无法南下,就算是强翻卫岭成功,也不能顺利地运送粮草军需。何以为战呢?」应崇优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恐怕还要诸位将军费些心力,谋划出破城之计才好。」
在这一群前来勘察敌城的人中,应崇优是唯一的文官,但他睿敏温厚,识人善断,身受皇宠却又从不恃宠而骄,故而这些武将对他都颇有敬意,听他这样说,并没一个反驳的,场面一时有些沉默。
阳洙微微眯了眯眼睛,隐去眼眸深处闪过的一抹亮光,转身攀住马鞍,一跃而上,手中的缰绳一提,将马头拨回平城方向,长鞭同时扬起,在空中发出一声脆响。
皇帝的坐骑奋蹄开奔,护驾的臣属们赶紧随后跟上,应崇优稍稍有些闪神,就发现自己已落在了最后,忙催马追了过去。
众人停留的地方,是一片舒缓的草坡,一直延伸到菖仙关的北城墙下。以前这里是放养牛羊的牧场,但近几年民生艰难,附近以牧业为生的人家不是凋败,就是逃荒,所以一整片的草场久无人踪畜迹,蔓离的野草散乱地生长着,几乎已盖住了被踏实的蜿蜒小路。应崇优出门时因为惯骑的马儿生病,临时让人随便牵了一匹来,驾驭的本就不熟,仓促间不小心又催得有些急了,坐骑低嘶一声,前蹄踏出路沿,踩在草丛中,不知怎么地一打滑,向前一跆,跪跌在地,将不提防的应崇优整个人向前摔了出去。
异样的声响惊动了前面的人,大家一齐回头,全都吓了一大跳。阳洙脸色一变,快速拨转马头想冲过来,但路面恰好被跟在后面的臣属们挡了个严实,焦灼之下,翻身从马上跳了下来,想踩着草面奔过去,谁知脚底一接触到草叶,就像踩到了冰面上一样,稳不住身子,砰的一声摔倒在地,把随行诸将吓得魂飞魄散,扑上来搀扶。
应崇优摔到空中时腰身一扭,消了前倾的力度,所以摔得并不重,眼角瞥见阳洙跌跤,立即奔了过来,急急问道:「伤着没有?」
「没事……」阳洙用手在草叶上摸了一把,有些纳闷地问:「这里怎么这么滑?」
姜大明是本地人,忙答道:「回陛下,这里的草种比较少见,叶片长,还带黏膜,走在上面本就极易滑倒,昨夜又下了一点小雨,湿漉漉的,这草见水就像沾了油似的,马蹄踩不稳,只要踏出了路沿,一定会失蹄,人就更不用说了……」
「哦,怪不得朕刚才跑起来的时候,就觉得滑溜溜像踩在油板上一样……」阳洙说到这里,脑中突然像有一道亮光闪过一般,冒出了一个想法,眼
「你放心,」阳洙盯着应崇优的眼睛,认真地道,「无论以后发生什么样的事,只要有朕在,就不会有任何人能够伤害你,朕会永远保护你,让你安安全全、无忧无虞地留在朕的身边!」说着,他从腰间解下一条珠链来,塞进应崇优的手中。「你拿着这个。从今往后,要是你发现谁想害你,就从这链子上摘一颗珠子来叫朕杀了他……」
「陛下……」应崇优始料未及,有些哭笑不得地叫了一声。
「你听朕说完嘛。以后,只要你拿出这珠子来,朕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到时你叫朕杀谁朕就杀谁,绝不问你为什么,更不会要你拿出什么证据来。这串链子这么长,应该够用了吧!」
「陛下,别这么孩子气了,你家夫子是杀人狂吗?」应崇优有些好笑,也有些感动,低下头在珠链顶端摘下三颗圆润的珍珠,珍重地收进怀中,再轻轻将它又重新系回阳洙的腰间,低声道,「陛下的盛情,臣还真舍不得全然推却。只是臣不太喜欢杀人的,不如这样吧,这三颗珠子呢,就算是三条人命,无论这三条人命臣是想杀也好,想救也好,只要到时候臣拿出珠子来,陛下就一定要恩准,好不好?」
阳洙叹一口气,将应崇优的一只手合在自己双掌之间,轻轻地摇了摇,「你呀,就是太温和了。不过也没什么,朕会替你留心的,这次就依你吧。」
应崇优展颜一笑,就势将阳洙从座椅上拉了起来,一面向门边引导,一面道:「那就多谢陛下恩典了,不过时候真的不早了,臣可不想在明天看到一个精神欠佳的天子,回去睡吧。」
这次阳洙没有反抗,顺从地向门边走去,口中道:「朕也想好好睡一觉啊,可这几天不知怎么回事,仿佛累过头了一般,身体明明很困倦,却总是无法顺利入睡。那么大的屋子,周围只有一些伺候的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又冷清又寂寞……」说着说着,年轻皇帝的声音低了下去,表情沉郁地垂着眼睛,偷偷在眼睫底下观察自家夫子的神色。
对于阳洙撒娇的小伎俩,应崇优心知肚明,不过看着他落落寡欢的样子,心里还是不免有些心疼,脚步慢慢就缓了下来。阳洙正暗自心喜,突然听到应崇优道:「那这样吧,臣陪陛下回寝居,等陛下睡着了再走。」
「啊?」
「走吧。」应崇优不再多说,径自先到门外,吩咐道,「陛下起驾了,车轿伺候。」
外面有数人应诺,不多时,一辆朱轮黄盖的龙辇已驶到院前,应崇优亲自上前掀开车帘,回头道:「请陛下上车。」
阳洙没奈何地坐了上去,刚想回身拉应崇优一把,车帘已放了下来。
「起驾吧。」
「哎,你呢?」阳洙一把撩开车帘,急急问道。
「臣步行随驾。」
「这么天寒地冻的,你上来一起坐吧?」
「岂有君臣同车的道理?」应崇优的口气绝不容商量似的。
「那朕自己回去好了,你不用送……」
「臣已答应陪伴陛下,怎可食言?」应崇优仰脸笑了笑,月光下清韵如雪,看得阳洙不由自主地一呆,怔忡之间,龙辇已动了起来。
因为此时旁边已有不少侍从护卫在场,阳洙知道再多说会惹得应崇优真的生气,只好闷闷地坐了回去,时不时从侧边的小窗向外看一阵。
入夜后就开始飘落的小雪已渐渐变得密集,不多时就在随行车外的应崇优头顶肩上积了薄薄的一层。幸好茳冕院并不远,不多时就到了,阳洙匆匆进了屋,就命人拿干布巾来给应崇优擦头,并拉着他到火盆前暖身。
侍女们早就熏好被炉,备了热水香胰,连珠般捧上来,伺候阳洙洗漱。
「这么大的雪,你别回去了。皇帝赐臣下留宿,不算太违规矩吧?」
「更大的雪也见过,臣哪有那么娇贵。」应崇优擦干头发,微笑着看阳洙洗漱完毕,换上睡衣,这才缓步上前,将他推到床边,「请陛下安歇吧。等陛下睡着了,臣才能回去休息不是?」
阳洙心知这次又拧不过这位天下最温和却又最难摆子的夫子,只好乖乖地躺下,盖上被子,嘴里嘀咕道:「反正你最厉害,朕不过随口抱怨两句,你就冒着风雪来来去去,还一定要守着朕睡着……存心就是要让朕以后再也不敢了!」
「您别多心,」应崇优在床沿边坐下,将有些发凉的手指压在阳洙额前,轻声笑道,「臣陪您回来,只是想让您好好睡一觉。您要是真觉得过意不去,就闭上眼睛,调理气息,安安稳稳睡一夜,明天让臣看见一个精神百倍、威风凛凛的皇帝陛下,好不好?」
阳洙深深地看他一眼,嘴角向上微微一弯,道:「你呀,每次问朕『好不好』的时候,其实根本就已经没有说『不好』的余地了……朕当然只能说,好,怎么会不好呢?」
应崇优不禁笑出声来,摇摇头,轻柔地用手掌将阳洙的眼睛盖住,再慢慢拿开。满意地看到他已听话地闭上了眼皮,这才替他掖了掖被角,有节奏地拍抚着锦被下的身体。
阳洙很久没有被应崇优如此温柔地拍哄着睡觉,心里顿时暖融融的,感觉十分舒服,不知不觉间睡意便涌了上来,鼻息渐斩低缓。
在坠入梦乡前的恍惚中,他伸出手来,抓住了那角拂在床边的衣袖。
片刻后,应崇优停下拍抚的动作,凝望着那张刻骨般熟悉的脸。
睡去的少年容颜,宛然与初相见时没有多大的差别,一点儿也看不出这两年来磨砺而出的逼人锋芒,仿佛仍是那个依恋着他的孩子,因为他在身边,所以口角含笑,睡得那般安稳。
不过这种依恋应该不会再持续太久了吧,等他身边可依靠的朝臣越来越多时,自己这个隐身的帝师就可以慢慢地步步后退,渐渐退到越来越远的地方,等到了即使看不到自己他也不会想起的时候,便能功成身退。
远方的更鼓遥遥响起,年轻的枢密学士低下头,微微地对自己笑了笑,灵巧地掰开那习惯性地抓住自己衣袖的手指,抽身离去。
第十一章
重熙十六年三月初九,魏王率王师精锐部两万攻打菖仙关,檄宁军副帅廖飞盏以护城河渠为绊,辅以巨石火木,固守城池。王师折损近千人马,也未能前进一步,败回平城,导致士气受挫。
阳洙在战前明确表示不同意贸然攻城,但此时却没有对这一败绩多加置评,反而亲临兵营巡视,鼓励兵士。
而即是卫岭的咽喉,也是卫岭利齿的菖仙关,也就这样成为了天下人注目的焦点。
菖仙关是依卫岭山体的天然断口而筑的城池,东西翼靠依高山,只有南北两面城门,要应付平城王师的进攻,檄宁军只须守住北门即可,根本不像其他的城池一样要提防其他的方向,易守难攻。除此以外,菖仙关由于其重要的军事意义,修建时还进行了特殊的设计,南北两面城墙,俱分内外双层,两层城墙之间距离有近十米,以活动的铁制踏板相连。一般情况下,守城士兵站在铁踏板上阻击敌方对外墙的攻势,如果抵挡不住,则立即以机关撤掉踏板,退入内墙。这样,攻城方如果是从墙头搭云梯翻越进来的,则根本没有落足的地方,直接掉下去,如果是撞破了外墙城门涌入的,则会进入内外墙之间的甬道,成为内墙上守兵攻击的活靶。正因为如此,菖仙关自建成起,便享有「不败雄关」之名。
「陛下,您已经在这里看了一个时辰了,该回去休息了。」
「知道了,朕再看一会儿。」
从高处的山坡望下,地势较低的菖仙关就如同一把利刃,切断了通往岭南,通往京城,通往更广阔天下的路。
「难道,它真的就是永远不败的雄关吗?」年轻的皇帝喃喃地问着,如同自语一般。
围绕在阳洙身边的几名大将神色凝重,都不敢回答。只有郑嶙沉吟了一下,道:「请陛下相信,天下没有真正不破的雄关,关键是要寻找到正确的方法。」
自那日大殿试剑以来,秦冀瑛一直对郑嶙很不服气,常常前去挑战,对方却总是置之不理,此时抓住话头,硬梆梆地道:「你说的倒容易,那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啊?」
郑嶙不以为意地看他一眼,静静道:「暂时还没有定论,不过只要清楚敌我两军的战力,熟悉周边地形,知道需要克服的难点所在,就总能制定出相应的方案。」
「说来说去,也还是在纸上谈兵。」秦冀瑛嘲弄了一句,但因为对方品级比自己高,当着皇帝的面也不敢太嚣张,只哼了一声作罢。
「如果实在攻不下,是不是该想想其他进攻的路线?」参将姜大明怯声道。
「卫岭东起寒漠,西临大海,菖仙关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障碍。如果不攻下它,王师无法南下,就算是强翻卫岭成功,也不能顺利地运送粮草军需。何以为战呢?」应崇优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恐怕还要诸位将军费些心力,谋划出破城之计才好。」
在这一群前来勘察敌城的人中,应崇优是唯一的文官,但他睿敏温厚,识人善断,身受皇宠却又从不恃宠而骄,故而这些武将对他都颇有敬意,听他这样说,并没一个反驳的,场面一时有些沉默。
阳洙微微眯了眯眼睛,隐去眼眸深处闪过的一抹亮光,转身攀住马鞍,一跃而上,手中的缰绳一提,将马头拨回平城方向,长鞭同时扬起,在空中发出一声脆响。
皇帝的坐骑奋蹄开奔,护驾的臣属们赶紧随后跟上,应崇优稍稍有些闪神,就发现自己已落在了最后,忙催马追了过去。
众人停留的地方,是一片舒缓的草坡,一直延伸到菖仙关的北城墙下。以前这里是放养牛羊的牧场,但近几年民生艰难,附近以牧业为生的人家不是凋败,就是逃荒,所以一整片的草场久无人踪畜迹,蔓离的野草散乱地生长着,几乎已盖住了被踏实的蜿蜒小路。应崇优出门时因为惯骑的马儿生病,临时让人随便牵了一匹来,驾驭的本就不熟,仓促间不小心又催得有些急了,坐骑低嘶一声,前蹄踏出路沿,踩在草丛中,不知怎么地一打滑,向前一跆,跪跌在地,将不提防的应崇优整个人向前摔了出去。
异样的声响惊动了前面的人,大家一齐回头,全都吓了一大跳。阳洙脸色一变,快速拨转马头想冲过来,但路面恰好被跟在后面的臣属们挡了个严实,焦灼之下,翻身从马上跳了下来,想踩着草面奔过去,谁知脚底一接触到草叶,就像踩到了冰面上一样,稳不住身子,砰的一声摔倒在地,把随行诸将吓得魂飞魄散,扑上来搀扶。
应崇优摔到空中时腰身一扭,消了前倾的力度,所以摔得并不重,眼角瞥见阳洙跌跤,立即奔了过来,急急问道:「伤着没有?」
「没事……」阳洙用手在草叶上摸了一把,有些纳闷地问:「这里怎么这么滑?」
姜大明是本地人,忙答道:「回陛下,这里的草种比较少见,叶片长,还带黏膜,走在上面本就极易滑倒,昨夜又下了一点小雨,湿漉漉的,这草见水就像沾了油似的,马蹄踩不稳,只要踏出了路沿,一定会失蹄,人就更不用说了……」
「哦,怪不得朕刚才跑起来的时候,就觉得滑溜溜像踩在油板上一样……」阳洙说到这里,脑中突然像有一道亮光闪过一般,冒出了一个想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