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谪仙 [163]
的柳菁赶忙娇声道:“哎,好好!小陵小仲长高许多了。看到你们也好,奴家就放心了。”
这话说的,好像朱浩虐待了寇仲和徐子陵两个徒弟一样。
这时候忽然有一位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贵公子从厢房里面冲出来,激动的把住寇仲和徐子陵两人的手臂,上上下下地打量。若不是看清楚此人就是宋缺的小儿子宋师道。他们可能就要以为是遇到恐怖袭击,准备奋力反抗对之饱以老拳了。
宋师道激动的语无伦次的道:“果然是小陵小仲,果然是你们!见到你们真地是太高兴了!”
寇仲两人见到他如此真情流露,也不禁露出感动之色。
宋鲁看着宋师道这个样子。不禁干咳了一声,对宋师道引见道:“师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将军!”
宋师道反应过来,放开寇仲和徐子陵两个,看向站在一边笑意盈盈的朱浩,不禁略微脸红的拱手道:“见过朱将
朱浩客气道:“这里我是以私人身份来的,这样的称呼太见外了,还是直接叫我名字就好。”
宋鲁答应道:“快请进来吧。别再门口站着。”
踏进装潢的富丽堂皇贵气逼人的厢房,宋师道从容笑道:“师道听闻朱先生从去年起一直致力于重新修订儒家古籍,对于《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颇多精辟见解,为当世大儒所称道。更是重现了被秦代焚书坑儒时期销毁地《乐经》,以及将《孟子》纳入儒学经典。还亲自改造印刷术、造纸术,廉价将书本典籍半卖半送给寒门士子,为天下读书人造福匪浅。今日得见。真是师道的荣幸!”
宋鲁也抚须赞道:“那一套完整的标点符号,更是为学子们识文断句,避免理解歧义方便不少。唉,宋某看了许多先生与众多当世大儒们商议出来的新的断句以及解释。方知道后人对于圣人之意的理解多有偏差,甚至于背道而驰。”
朱浩心中惭愧,这些都是后世教育家文学家们的功劳,在重订儒家学说地过程中朱浩只是有意将各位大儒们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或者说后世认为正确的方向“在下只是传达先师教授之内容,并不敢居功。”朱浩谦虚道。
在场地宋阀几位哪个不是精灵通透的人物,众人自动过滤了他那个神仙师父,反正神仙没人见过。至于当初大业十二年年底时候,杨广见到“仙人”的那件事,在智慧高深的人眼中。定然也只是一种如今人们看不透的障眼法而已。
宋师道盛赞道:“朱先生何必过谦!师道初看《论语修订卷一》的时候,见到先生对圣人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以及见解。更是拍案叫绝!秦始皇因为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导致其二世而亡。不得不说正是他压迫读书人的下场!不然空前强大的秦岂是两代而终的结局?”
这句话说地有些敏感。因为如今的状况看来,如朱浩这个横空出世的穿越者不能力挽狂澜地话,同样空前繁华地大隋也将面临二世而亡的结局。
宋师道说完之后,也觉得自己孟浪了。他父亲宋缺地具体态度如何,他也不甚清楚。不过自从将朱浩的名字刻在磨刀石之后,宋师道觉得有必要和朱浩保持一定的距离。
面临即将冷场的危局,宋鲁身旁妩媚动人柳菁留意到座上的情形,娇笑道:“不光这一句哩,还有先生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句断成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新的释义更是为我们女人正了名。现在那些顽固腐儒再也没理由平白无故的骂我们这些可怜的女子了。奴家也要代天下女子谢谢朱先生呢!”
柳菁一说话,顿时场面上的气氛又活络起来。朱浩笑道:“我哪有那么伟大,拨乱反正也理所当然。”
这次小宴,宋师道是变着方法的问徐子陵他们娘亲的去向,而寇仲则一个劲的和表现客气甚至有些冷淡的宋玉致套近乎拉关系,宋鲁和朱浩天南地北的聊啊聊扯啊扯,就是没有谈到什么正题。朱浩心中暗赞宋鲁做人圆滑,深明为人处事之道。聊了这么久,朱浩也只套出了一点本来就在他预料中的消息----宋阀有些意见不统一,有人主张支持李密夺取天下,有人主张放弃李密另择时机。宋缺也基本是在观望状态,而目前看来,宋鲁对他的态度明显比较温和。
后来宋鲁有意让宋师道和宋玉致陪着寇仲和徐子陵两人到下面观光董家酒楼顶层所能看到的洛阳特色夜景,还有月色下的被誉为洛阳八景之首的天津桥。
小厅中只剩下了朱浩和宋鲁两人的时候,宋鲁的脸色顿时沉静下来。
“朱公子是否知道和氏璧的事?”
朱浩微微一笑,道:“知道一些。鲁老是指哪一方面?”
宋鲁看着他,缓声道:“传闻端午过后,散人宁道奇将会把和氏璧转交给静斋入世弟子师妃暄,以为其挑选的天下明君造势。过了今夜,便是五月初三了。”
这些朱浩当然知道,只反问道:“师妃暄,或者说化名的秦川是否问过宋公子一些问题呢?”
宋鲁抚须微笑道:“看来静斋弟子已经找过阁下了。”
朱浩苦笑道:“是啊,今天方才到了洛阳,半途喝个酒都不得安宁。”
宋鲁直截了当的问道:“对于和氏璧,阁下有什么看法?”
朱浩心中一动,毫不犹豫的答道:“当然不能落在别人手里。”
宋鲁笑道:“看来阁下是对和氏璧志在必得了。”
眼前洛阳群雄汇聚,形势错综复杂。对于取到和氏璧朱浩认为没有多大的困难,他要做的只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时机或者方法来取。重要的是,取了和氏璧之后该如何应对其他势力的纠缠。
朱浩摇头道:“志在必得不敢说,却也不容许它落在其他人手中,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工具。”
卷八 北上传旨-卷十 西征北伐
第二百一十七章 - 草原儿女
宋鲁自嘲的笑了笑,冷声道:“回答的再好又如何?她们认定了目标,绝不会因为一份更好的答卷而改变。”
朱浩当然是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的,因而成竹在胸的道:“所以我从不会浪费时间去考虑她们对我的看法。”
“哦?”宋鲁银色眉毛一动,露出颇有兴趣的神色。
朱浩自嘲道:“不怕鲁老笑话,朱某武艺粗浅,却不愿在口辩上输给别人。”
宋鲁诧异的道:“莫非是师妃暄在你这里吃亏了?”
“算是吧!”想起不久前师妃暄的窘态,朱浩不禁笑道:“师妃暄问了我一个为君之道的问题。”
宋鲁仿佛想起当年的事情,惆怅道:“大约有实力角逐天下之人大多会被提问诸如此类的问题。”
朱浩捧起茶杯,低声道:“我只是觉得她来找我问这个问题,实在是多此一举。”
宋鲁古怪的笑道:“那天下至尊的位置,有多少人真的不想坐?这样的诱惑并非人人都能挡住。”
朱浩知道他的意思是说自己明明有争霸天下的野心,现在只是装样子不承认而已。其实朱浩何尝不知,在有心人的造谣之下,已经有人将江都政权说成是他的囊中之物,而杨广只是他的傀儡而已。这样的流言只要了解江都形势的人都不会当真,可是同样有许多人乐意看到他现在的窘境。
原本在杨广移驾江都之后,敢于说真话的人大多被他给砍头了,剩下的大多是阿谀奉承的弄臣或者明哲保身得过且过之辈。不过自从重修儒籍开始,又有不少敢于说真话的名臣故吏在杨广的征辟圣旨下回归朝廷。最近半年以来,已经渐渐有了弹劾朱浩的奏折。罪名多不胜数,诸如滥用职权、藐视皇权、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之类的,甚至还有说他欺压百姓,盘剥黎民等等不着边际地罪名。
或许杨广死后。他真的会变成一代权臣。因为以后一些无法预料的变化,而走上一条不归路。虽然这并不是朱浩想要看到的。
朱浩忽然道:“鲁老可知道为何宇文化及西入大兴拥立新帝、王世充脱离朝廷割据洛阳,江都对其约束力几近于无,两者却都没有公然举起反旗?宇文化及甚至允许如今镇守襄阳地屈突通派人护送现籍江都的骁果军将士们的家属离开大兴迁往江都?”
宋鲁摇头道:“不知!”
这些事宋阀与其他各大势力均派人着手探查过。可是最后的线索同时指向当时身在江都是朱浩亲信的虚行之与王世充和宇文化及的一次神秘见面。各大势力都在猜测他们三者私底下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不过除了几位当事人之外并没有人知道具体情形,而当事人却对这件事三缄其口。事到如今,还是没有人知道朱浩到底是如何办到的。比较如果这两位隋室重臣如果公开举起反旗,那么对于隋室地声望影响将是无可估量的。
正因如此,也有了朱浩暗中勾结王世充、宇文化及之类的传言,并且说他居心叵测。
轻轻吹散热茶上氤氲的雾气,朱浩缓声道:“不就就将会大白于天下了。”乱世最多践踏人命,但也是重新打破僵局另定规则的大好时机。
宋鲁知他是卖关子。也不追问,而忽然笑道:“大兄将你的名字刻在磨刀石上,作为下一个试炼对象。你是如何作想?”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宋鲁哈哈大笑道:“这番话倒是颇有些禅理。”
“我只是不愿浪费时间去做无用功而已。”朱浩笑答。
“那就好,老夫倒是看好你!”
朱浩下楼的时候正好赶上一场好戏。
最近一年以来,除了寇仲、徐子陵两个很少出手但据传实力很强悍地青年高手,以及邪王石之轩的两个弟子侯希白、杨虚彦之外。年轻一代最出类拔萃的高手便是在王通寿宴上首次出场便有石青璇吹箫相和唱了一首《敕勒歌》的跋锋寒了。
跋锋寒离开东平之后就不停地挑战江湖各路成名高手,尤其是势力庞大的八帮十会中地位很高的那些个。最耀眼的战绩便是他一年之内分别挑战了海沙帮帮助韩盖天以及派中两位护法尤贵、凌志高,巴陵帮护法香贵,巨鲲帮副帮主卜天志。竹花帮帮助殷开山、军师邵令周,南阳帮帮主“偃月刀”杨镇,以及大江会帮主“龙君”裴岳等人。
这其中最轰动的便是他先前挑战海沙帮护法“胖刺客”尤贵的时候,尤贵不敌,输了之后竟然背后伤人,被他一刀给砍了。而后韩盖天受不了暴走,亲自带人去围攻跋锋寒,跋锋寒冲出重围之后,不久又潜回来,在韩盖天的房间里将之打的重伤垂死然后再次冲出重围。
韩盖天重伤不治。没多久就去了。继承海沙帮的“美人鱼”游秋雁多次带人围攻跋锋寒,可是都被他成功逃脱。
另外就是大将会会主“龙君”裴岳以及他们的客人,王薄地公子“雷霆刀”王魁介也双双重伤于他手上。又引得“虎君”裴炎引大将会众高手的追杀。
这话说的,好像朱浩虐待了寇仲和徐子陵两个徒弟一样。
这时候忽然有一位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贵公子从厢房里面冲出来,激动的把住寇仲和徐子陵两人的手臂,上上下下地打量。若不是看清楚此人就是宋缺的小儿子宋师道。他们可能就要以为是遇到恐怖袭击,准备奋力反抗对之饱以老拳了。
宋师道激动的语无伦次的道:“果然是小陵小仲,果然是你们!见到你们真地是太高兴了!”
寇仲两人见到他如此真情流露,也不禁露出感动之色。
宋鲁看着宋师道这个样子。不禁干咳了一声,对宋师道引见道:“师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将军!”
宋师道反应过来,放开寇仲和徐子陵两个,看向站在一边笑意盈盈的朱浩,不禁略微脸红的拱手道:“见过朱将
朱浩客气道:“这里我是以私人身份来的,这样的称呼太见外了,还是直接叫我名字就好。”
宋鲁答应道:“快请进来吧。别再门口站着。”
踏进装潢的富丽堂皇贵气逼人的厢房,宋师道从容笑道:“师道听闻朱先生从去年起一直致力于重新修订儒家古籍,对于《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颇多精辟见解,为当世大儒所称道。更是重现了被秦代焚书坑儒时期销毁地《乐经》,以及将《孟子》纳入儒学经典。还亲自改造印刷术、造纸术,廉价将书本典籍半卖半送给寒门士子,为天下读书人造福匪浅。今日得见。真是师道的荣幸!”
宋鲁也抚须赞道:“那一套完整的标点符号,更是为学子们识文断句,避免理解歧义方便不少。唉,宋某看了许多先生与众多当世大儒们商议出来的新的断句以及解释。方知道后人对于圣人之意的理解多有偏差,甚至于背道而驰。”
朱浩心中惭愧,这些都是后世教育家文学家们的功劳,在重订儒家学说地过程中朱浩只是有意将各位大儒们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或者说后世认为正确的方向“在下只是传达先师教授之内容,并不敢居功。”朱浩谦虚道。
在场地宋阀几位哪个不是精灵通透的人物,众人自动过滤了他那个神仙师父,反正神仙没人见过。至于当初大业十二年年底时候,杨广见到“仙人”的那件事,在智慧高深的人眼中。定然也只是一种如今人们看不透的障眼法而已。
宋师道盛赞道:“朱先生何必过谦!师道初看《论语修订卷一》的时候,见到先生对圣人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以及见解。更是拍案叫绝!秦始皇因为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导致其二世而亡。不得不说正是他压迫读书人的下场!不然空前强大的秦岂是两代而终的结局?”
这句话说地有些敏感。因为如今的状况看来,如朱浩这个横空出世的穿越者不能力挽狂澜地话,同样空前繁华地大隋也将面临二世而亡的结局。
宋师道说完之后,也觉得自己孟浪了。他父亲宋缺地具体态度如何,他也不甚清楚。不过自从将朱浩的名字刻在磨刀石之后,宋师道觉得有必要和朱浩保持一定的距离。
面临即将冷场的危局,宋鲁身旁妩媚动人柳菁留意到座上的情形,娇笑道:“不光这一句哩,还有先生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句断成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新的释义更是为我们女人正了名。现在那些顽固腐儒再也没理由平白无故的骂我们这些可怜的女子了。奴家也要代天下女子谢谢朱先生呢!”
柳菁一说话,顿时场面上的气氛又活络起来。朱浩笑道:“我哪有那么伟大,拨乱反正也理所当然。”
这次小宴,宋师道是变着方法的问徐子陵他们娘亲的去向,而寇仲则一个劲的和表现客气甚至有些冷淡的宋玉致套近乎拉关系,宋鲁和朱浩天南地北的聊啊聊扯啊扯,就是没有谈到什么正题。朱浩心中暗赞宋鲁做人圆滑,深明为人处事之道。聊了这么久,朱浩也只套出了一点本来就在他预料中的消息----宋阀有些意见不统一,有人主张支持李密夺取天下,有人主张放弃李密另择时机。宋缺也基本是在观望状态,而目前看来,宋鲁对他的态度明显比较温和。
后来宋鲁有意让宋师道和宋玉致陪着寇仲和徐子陵两人到下面观光董家酒楼顶层所能看到的洛阳特色夜景,还有月色下的被誉为洛阳八景之首的天津桥。
小厅中只剩下了朱浩和宋鲁两人的时候,宋鲁的脸色顿时沉静下来。
“朱公子是否知道和氏璧的事?”
朱浩微微一笑,道:“知道一些。鲁老是指哪一方面?”
宋鲁看着他,缓声道:“传闻端午过后,散人宁道奇将会把和氏璧转交给静斋入世弟子师妃暄,以为其挑选的天下明君造势。过了今夜,便是五月初三了。”
这些朱浩当然知道,只反问道:“师妃暄,或者说化名的秦川是否问过宋公子一些问题呢?”
宋鲁抚须微笑道:“看来静斋弟子已经找过阁下了。”
朱浩苦笑道:“是啊,今天方才到了洛阳,半途喝个酒都不得安宁。”
宋鲁直截了当的问道:“对于和氏璧,阁下有什么看法?”
朱浩心中一动,毫不犹豫的答道:“当然不能落在别人手里。”
宋鲁笑道:“看来阁下是对和氏璧志在必得了。”
眼前洛阳群雄汇聚,形势错综复杂。对于取到和氏璧朱浩认为没有多大的困难,他要做的只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时机或者方法来取。重要的是,取了和氏璧之后该如何应对其他势力的纠缠。
朱浩摇头道:“志在必得不敢说,却也不容许它落在其他人手中,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工具。”
卷八 北上传旨-卷十 西征北伐
第二百一十七章 - 草原儿女
宋鲁自嘲的笑了笑,冷声道:“回答的再好又如何?她们认定了目标,绝不会因为一份更好的答卷而改变。”
朱浩当然是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的,因而成竹在胸的道:“所以我从不会浪费时间去考虑她们对我的看法。”
“哦?”宋鲁银色眉毛一动,露出颇有兴趣的神色。
朱浩自嘲道:“不怕鲁老笑话,朱某武艺粗浅,却不愿在口辩上输给别人。”
宋鲁诧异的道:“莫非是师妃暄在你这里吃亏了?”
“算是吧!”想起不久前师妃暄的窘态,朱浩不禁笑道:“师妃暄问了我一个为君之道的问题。”
宋鲁仿佛想起当年的事情,惆怅道:“大约有实力角逐天下之人大多会被提问诸如此类的问题。”
朱浩捧起茶杯,低声道:“我只是觉得她来找我问这个问题,实在是多此一举。”
宋鲁古怪的笑道:“那天下至尊的位置,有多少人真的不想坐?这样的诱惑并非人人都能挡住。”
朱浩知道他的意思是说自己明明有争霸天下的野心,现在只是装样子不承认而已。其实朱浩何尝不知,在有心人的造谣之下,已经有人将江都政权说成是他的囊中之物,而杨广只是他的傀儡而已。这样的流言只要了解江都形势的人都不会当真,可是同样有许多人乐意看到他现在的窘境。
原本在杨广移驾江都之后,敢于说真话的人大多被他给砍头了,剩下的大多是阿谀奉承的弄臣或者明哲保身得过且过之辈。不过自从重修儒籍开始,又有不少敢于说真话的名臣故吏在杨广的征辟圣旨下回归朝廷。最近半年以来,已经渐渐有了弹劾朱浩的奏折。罪名多不胜数,诸如滥用职权、藐视皇权、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之类的,甚至还有说他欺压百姓,盘剥黎民等等不着边际地罪名。
或许杨广死后。他真的会变成一代权臣。因为以后一些无法预料的变化,而走上一条不归路。虽然这并不是朱浩想要看到的。
朱浩忽然道:“鲁老可知道为何宇文化及西入大兴拥立新帝、王世充脱离朝廷割据洛阳,江都对其约束力几近于无,两者却都没有公然举起反旗?宇文化及甚至允许如今镇守襄阳地屈突通派人护送现籍江都的骁果军将士们的家属离开大兴迁往江都?”
宋鲁摇头道:“不知!”
这些事宋阀与其他各大势力均派人着手探查过。可是最后的线索同时指向当时身在江都是朱浩亲信的虚行之与王世充和宇文化及的一次神秘见面。各大势力都在猜测他们三者私底下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不过除了几位当事人之外并没有人知道具体情形,而当事人却对这件事三缄其口。事到如今,还是没有人知道朱浩到底是如何办到的。比较如果这两位隋室重臣如果公开举起反旗,那么对于隋室地声望影响将是无可估量的。
正因如此,也有了朱浩暗中勾结王世充、宇文化及之类的传言,并且说他居心叵测。
轻轻吹散热茶上氤氲的雾气,朱浩缓声道:“不就就将会大白于天下了。”乱世最多践踏人命,但也是重新打破僵局另定规则的大好时机。
宋鲁知他是卖关子。也不追问,而忽然笑道:“大兄将你的名字刻在磨刀石上,作为下一个试炼对象。你是如何作想?”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宋鲁哈哈大笑道:“这番话倒是颇有些禅理。”
“我只是不愿浪费时间去做无用功而已。”朱浩笑答。
“那就好,老夫倒是看好你!”
朱浩下楼的时候正好赶上一场好戏。
最近一年以来,除了寇仲、徐子陵两个很少出手但据传实力很强悍地青年高手,以及邪王石之轩的两个弟子侯希白、杨虚彦之外。年轻一代最出类拔萃的高手便是在王通寿宴上首次出场便有石青璇吹箫相和唱了一首《敕勒歌》的跋锋寒了。
跋锋寒离开东平之后就不停地挑战江湖各路成名高手,尤其是势力庞大的八帮十会中地位很高的那些个。最耀眼的战绩便是他一年之内分别挑战了海沙帮帮助韩盖天以及派中两位护法尤贵、凌志高,巴陵帮护法香贵,巨鲲帮副帮主卜天志。竹花帮帮助殷开山、军师邵令周,南阳帮帮主“偃月刀”杨镇,以及大江会帮主“龙君”裴岳等人。
这其中最轰动的便是他先前挑战海沙帮护法“胖刺客”尤贵的时候,尤贵不敌,输了之后竟然背后伤人,被他一刀给砍了。而后韩盖天受不了暴走,亲自带人去围攻跋锋寒,跋锋寒冲出重围之后,不久又潜回来,在韩盖天的房间里将之打的重伤垂死然后再次冲出重围。
韩盖天重伤不治。没多久就去了。继承海沙帮的“美人鱼”游秋雁多次带人围攻跋锋寒,可是都被他成功逃脱。
另外就是大将会会主“龙君”裴岳以及他们的客人,王薄地公子“雷霆刀”王魁介也双双重伤于他手上。又引得“虎君”裴炎引大将会众高手的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