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 [452]
那么什么叫将这困难化解?
这回得问清楚了,免得到时候上当。
耶律蓉答道,那就是南朝真正没有能力危胁到契丹时,我就可以嫁给你。
什么叫没有危胁,耶律蓉地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宋朝灭了,我就可以真心嫁给。如果张元真有这本事,那怕他就是击杀了石坚,耶律焘蓉为了民族大义,还真会嫁给他。
当然,首先张元得要有这本事才行。
张元气得牙齿直咬,可没有办法,毕竟人家可不是一般人家,是最尊贵的郡主,其地位不亚于现在宋朝的赵蓉,辽兴宗与耶律焘蓉几个哥哥关系都很好,他只是一个降臣,得罪不起。
这时候恰好宋朝提前对龟兹发起攻击,加上这一次大海上宋朝反应得也快。这不得不使天理教计划有所变动,但是这时张元主动提出要到大洋岛去。天理教自然大喜,虽然他打仗没有石坚利害,可也是一员很利害地谋臣。有了他在大洋岛策应,那么大洋岛将会闹得天翻地覆。
而且张元还向辽兴宗提出讨要四万大军进入大洋岛。辽兴宗不解,现在大洋岛天理教布置了很久,听说还有西夏原来的大臣野利仁荣,安排了一些人与天理教联系,进入大洋岛为天理教训练士兵,也就是多半是土著人。宋朝在大洋岛上士兵也不多,还不是手到擒来,大洋岛这一手的目标就是将石坚引到大洋岛,然后再发起总攻,冲击大宋的中原。现在张元前往,与战略布置不符,也是浪费人才,毕竟哪里不是主战场。况且他还要带走四万大军。
张无解释道,大洋岛目标就是吸引石坚。而且石坚为了避去刘娥地风头,或者等到宋朝真正处于危险期,对刘娥产生压力,他才会返回宋朝。但石坚也没有注意到他们会在大洋岛布置这么多兵力。那么就有将石坚击杀的机会。如果不行,臣再从海上退回契丹继续为陛下效力。
辽兴宗这才同意。张元不是说的没有道理,毕竟这是出其不意。
如果将石坚击杀,那么契丹的危胁去了大半。再加上天理教的这次大场面,那么大事可成。
现在辽兴宗说的就是这件事。张元带着四万大军从锦州出发,前往大洋岛了。当然,他们乘船时,士兵全部躲在甲板下面,不然随时会让宋朝海客发现。虽然有这么多士兵在船上,夷然不惧,但会让宋朝猜出他们地目标。不过有一门好处,现在宋朝停止了对其他国家海客的攻击,只要小心了,也不会让宋朝海客发现,况且上面还有张元坐镇。
张元走了后,最轻松地恐怕就是耶律焘蓉,这段时间张元没有事情就到她家来串门,不但耶律焘蓉连连躲避,就是她的几个哥哥也想揍他。可看到张元对契丹还有大用地份上,才忍着没有动手。这件事也成了上京地一大笑话。
所以辽兴宗听到他已出发地消息,就连忙将耶律焘蓉喊进宫来,告诉她。
耶律焘蓉说道:“陛下,我早知道他要去大洋岛。”
“为什么?”
“陛下,你还记得刘从德地事?”
“记得。”辽兴宗点头。那是他与天理教使者谈话时说起的。当时天理教使者说将石坚调到大洋岛,然后等到计划发动,大洋岛提前举事,将石坚拖住。而不是等到事发才将石坚调到大洋岛,那样石坚有了准备,很快将大洋岛扑灭,然后返回中原。用天理教的话来说,只有躲藏在暗处的敌人才是可怕的敌人,一旦暴露出来也就不危胁了。
辽兴宗就问那个人,你们有什么方法,将石坚调到大洋岛。那时石坚还在京城坐着太平驸马。他也没有到大洋岛避祸地意思。当然如果大洋岛出事又是另外一回事。
使者才告诉他真相。原来赵祯与王素>的关系被天理教知道后,他们感到这也是一个契机,毕竟刘从德的府上不象皇宫那么难打入进去。于是派了一个使女潜入刘府做了一个婢女。现在天理教正计划让这个婢女下猛烈地**,使刘从德与王素姘媾合时,脱阳而死。然后再散布谣传,说刘娥为了包庇这桩丑闻,竟然将她侄子害死。一是打击宋朝皇室的威信。当然这也是次要的,皇室的丑事多了海去,**偷情地事明文记载在史书里。这是次要的目标,主要就是借此攻击刘娥的心狠手辣,然后再拿石坚的事做例子。这样绕一个弯子,顺便将石坚绕进去。跟着大洋岛再发动一两次小规模的袭击,石坚非得要到大洋岛避祸不可。
这样一来,石坚也远离了朝政,刘娥也有了借口,大洋岛出事,也只有石坚能够平息。
但张元思索了一会儿说,这样不行。现在让石坚进入大洋岛,别看大洋岛很大,你们都低估了石坚,他只要一去,你们没有准备之下,会让他很快带人平灭。到时候他反而提前返回了中原。打仗并不是你们天理教为了发展,躲藏宋朝的捉拿,某些时候有了准备,站在明处还要好些。还是不慌将石坚调走,等到计划发动时,举事为好。我到时候有办法,将石坚牵制在大洋岛。
听了他地话,这个使者面露迟之色。
张元又问道,你不要不相信我的话,不然我们绕来绕去,都是要等石坚离开中原前题下才能发起进攻?
这个使者想想也是,别看石坚只是一个驸马闲居在家,可契丹害怕,天理教也害怕。他灭西夏这一仗太邪乎了。而且张元地话也不能不听,别看他输给石坚,第一与石坚在战场上交过手,第二他本身协助元昊平灭回鹘、吐蕃,也有赫赫战功,并不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于是回去立即禀报此事。
耶律焘蓉说道:“那时我在想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刘娥对石坚地信任度如何。如果刘娥还是对石坚很信任,那么我们无论怎么唱,有了宋朝的支持,石坚也会将我们扑灭在萌芽中。”
说到这里,耶律焘蓉想到她从和石坚谈判时,就开始被石坚计算,自己都不得知,一嘴碎米银牙就直咬。不过她也真害怕了石坚地算计能力。
“如果刘娥对石坚产生很大的猜,就是天理教不去安排,石坚也会主动挑起天理教在大洋岛的发动,而去避祸。并且还会在宋朝垂死挣扎的时候才回到宋朝。毕竟没有宋朝
,他也独木难撑大厦。那样就会狠狠打刘娥一个耳我没有猜错,他都会留下我们契丹,这样才能使他安全。而等到刘娥死后,才向我们契丹发起攻击,因为他与宋朝皇帝的友谊在哪里,他也有发挥的空间。其实天理教所说的先将石坚调到大洋岛然后再发动,与张大人所说的先发动再将石坚调到大洋岛的区别不大。大洋岛面积多大,有那么多复杂的地形,想要拖上一年半载的,岂是张大人所说就能立即扑灭地。”
辽兴宗听了也开始怀疑起来。
耶律焘蓉再次说道:“其实天理教所布置这个棋子也不能说没有用途,只是用途不大。如果刘娥放开心胸,就是再挑拨也无管于事,刘娥对石坚产生怀,就是没有挑拨,石坚也会主动前去大洋岛。”
辽兴宗点头。他若在中原,不能应旨不听,只有到了大洋岛,才会慢慢等到宋朝危险时救急。这样才会给刘娥一个沉痛的教训。
“可是为什么张大人那么再意石坚提前去大洋岛,我当时就在怀此事。直到后来他提出带兵前去,我才知道他地用意。”
辽兴宗张大嘴巴,说道:“你是说他想占据大洋岛为王?”
“正是。陛下,我曾在石家呆过一段时间,听过石坚提到心理学这一词语。”
辽兴宗点头。特别是石坚在马头山与元昊一战,就是抓住了元昊的心理。自己在肃州城外,带着大军雄纠纠而来,可让他当做一个小孩一样斥责,就是他在怀石坚在故意唱空城计,事后想起来那些埋伏有可能是假的,但自己就是不敢赌,这也是抓住了自己的心理。
“我于是分析张大人的心理。他在宋朝不得志投奔了元昊。这时候他背叛了自己地族人,心理就坠入黑暗。当然元昊对他很信任,所以他对元昊也很忠心。但再次背叛元昊,他就不知道忠字是怎么写的。虽然陛下对他很好,可因为他的历史,我们契丹都是好男儿,看他地眼光还是两样的。
”
辽兴宗再次点头。契丹人豪爽,不要说别人,就是辽兴宗也很看不起张元三番五次地出卖自己的主子。
“因此这时候他产生了异心,而大洋岛又让他这异心变成了野心。并且在那时候我才知道他为什么纠缠我,表面上是让我迷惑了,实际上他在降低我们契丹对他的防范之心。”
说到这里,耶律蓉很气愤,石坚利用她,那时光明正大地斗智。她也在利用石坚,甚至连撒泼都使了出来。而张元从一开始利用就出于猥琐的心理,不是喜欢她,而是想得到她报复石坚。这一点小心思她怎能看不出。
辽兴宗还是不解,问道:“可也不大可能,这些人并不是他的手下,他如何保证这些人向他效忠?”
大洋岛想要谋反的人,除了契丹人,还有天理教的人,甚至还有极个别的西夏人,以及大多数地土著人。
“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可别忘记了他此次前去地目标,就是要拖住石坚,为了保证手上的实力,他一定采取游斗地办法。毕竟大洋岛广大的疆域在哪里,他很容易实现这一点。然后等到我们展开计划时,石坚不得不以自己地本土为重,返回宋朝。那么他就会乘我们相互厮杀时,慢慢将手上实力进行整合。不管我们最后鹿死谁手,也不是片刻的事情,那么他也整合得差不多了。那时候等到我们火拼到最后,不管谁剩下来,也没有力量对付他。他就可以自立为王了。”
辽兴宗惊讶地说:“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耶律焘蓉说道:“我没有早说的原因,或者希望他带着这四万契丹勇士,能真的出奇不意,将石坚击毙。”
其实说这话时,耶律焘蓉很矛盾,从个人感情上来说,她不希望石坚死亡。但为了民族的利益,还是希望石坚被张元杀死。
“而且他立国还有一个前题,那就是我们或者大宋元气大伤。事实我们还是占了劣势。因此他必须最大限度拖住石坚。也就是说石坚本来想等到宋朝危险时回国,那么被他强行一拖,宋朝的局面还要糟糕。如果没有猜错,他一上场与石坚展开游斗,以躲藏为主。而在石坚就要回国时,展开大规模的战争,使石坚无法离开。然后再次躲进山林。那么就是石坚回去后,救下宋朝,也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宋朝,对他无能为力。或者我们取胜,那么更好。同样他更不害怕,从军事上他不惧怕我们,况且有了地利。因此,我看到这样对我们契丹也有好处,所以没有道破。”
“原来如此,那么朕只好便宜这小子。”辽兴宗叹道。现在他知道了,就是后悔,追也追不上了,船现在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了。
这回得问清楚了,免得到时候上当。
耶律蓉答道,那就是南朝真正没有能力危胁到契丹时,我就可以嫁给你。
什么叫没有危胁,耶律蓉地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宋朝灭了,我就可以真心嫁给。如果张元真有这本事,那怕他就是击杀了石坚,耶律焘蓉为了民族大义,还真会嫁给他。
当然,首先张元得要有这本事才行。
张元气得牙齿直咬,可没有办法,毕竟人家可不是一般人家,是最尊贵的郡主,其地位不亚于现在宋朝的赵蓉,辽兴宗与耶律焘蓉几个哥哥关系都很好,他只是一个降臣,得罪不起。
这时候恰好宋朝提前对龟兹发起攻击,加上这一次大海上宋朝反应得也快。这不得不使天理教计划有所变动,但是这时张元主动提出要到大洋岛去。天理教自然大喜,虽然他打仗没有石坚利害,可也是一员很利害地谋臣。有了他在大洋岛策应,那么大洋岛将会闹得天翻地覆。
而且张元还向辽兴宗提出讨要四万大军进入大洋岛。辽兴宗不解,现在大洋岛天理教布置了很久,听说还有西夏原来的大臣野利仁荣,安排了一些人与天理教联系,进入大洋岛为天理教训练士兵,也就是多半是土著人。宋朝在大洋岛上士兵也不多,还不是手到擒来,大洋岛这一手的目标就是将石坚引到大洋岛,然后再发起总攻,冲击大宋的中原。现在张元前往,与战略布置不符,也是浪费人才,毕竟哪里不是主战场。况且他还要带走四万大军。
张无解释道,大洋岛目标就是吸引石坚。而且石坚为了避去刘娥地风头,或者等到宋朝真正处于危险期,对刘娥产生压力,他才会返回宋朝。但石坚也没有注意到他们会在大洋岛布置这么多兵力。那么就有将石坚击杀的机会。如果不行,臣再从海上退回契丹继续为陛下效力。
辽兴宗这才同意。张元不是说的没有道理,毕竟这是出其不意。
如果将石坚击杀,那么契丹的危胁去了大半。再加上天理教的这次大场面,那么大事可成。
现在辽兴宗说的就是这件事。张元带着四万大军从锦州出发,前往大洋岛了。当然,他们乘船时,士兵全部躲在甲板下面,不然随时会让宋朝海客发现。虽然有这么多士兵在船上,夷然不惧,但会让宋朝猜出他们地目标。不过有一门好处,现在宋朝停止了对其他国家海客的攻击,只要小心了,也不会让宋朝海客发现,况且上面还有张元坐镇。
张元走了后,最轻松地恐怕就是耶律焘蓉,这段时间张元没有事情就到她家来串门,不但耶律焘蓉连连躲避,就是她的几个哥哥也想揍他。可看到张元对契丹还有大用地份上,才忍着没有动手。这件事也成了上京地一大笑话。
所以辽兴宗听到他已出发地消息,就连忙将耶律焘蓉喊进宫来,告诉她。
耶律焘蓉说道:“陛下,我早知道他要去大洋岛。”
“为什么?”
“陛下,你还记得刘从德地事?”
“记得。”辽兴宗点头。那是他与天理教使者谈话时说起的。当时天理教使者说将石坚调到大洋岛,然后等到计划发动,大洋岛提前举事,将石坚拖住。而不是等到事发才将石坚调到大洋岛,那样石坚有了准备,很快将大洋岛扑灭,然后返回中原。用天理教的话来说,只有躲藏在暗处的敌人才是可怕的敌人,一旦暴露出来也就不危胁了。
辽兴宗就问那个人,你们有什么方法,将石坚调到大洋岛。那时石坚还在京城坐着太平驸马。他也没有到大洋岛避祸地意思。当然如果大洋岛出事又是另外一回事。
使者才告诉他真相。原来赵祯与王素>的关系被天理教知道后,他们感到这也是一个契机,毕竟刘从德的府上不象皇宫那么难打入进去。于是派了一个使女潜入刘府做了一个婢女。现在天理教正计划让这个婢女下猛烈地**,使刘从德与王素姘媾合时,脱阳而死。然后再散布谣传,说刘娥为了包庇这桩丑闻,竟然将她侄子害死。一是打击宋朝皇室的威信。当然这也是次要的,皇室的丑事多了海去,**偷情地事明文记载在史书里。这是次要的目标,主要就是借此攻击刘娥的心狠手辣,然后再拿石坚的事做例子。这样绕一个弯子,顺便将石坚绕进去。跟着大洋岛再发动一两次小规模的袭击,石坚非得要到大洋岛避祸不可。
这样一来,石坚也远离了朝政,刘娥也有了借口,大洋岛出事,也只有石坚能够平息。
但张元思索了一会儿说,这样不行。现在让石坚进入大洋岛,别看大洋岛很大,你们都低估了石坚,他只要一去,你们没有准备之下,会让他很快带人平灭。到时候他反而提前返回了中原。打仗并不是你们天理教为了发展,躲藏宋朝的捉拿,某些时候有了准备,站在明处还要好些。还是不慌将石坚调走,等到计划发动时,举事为好。我到时候有办法,将石坚牵制在大洋岛。
听了他地话,这个使者面露迟之色。
张元又问道,你不要不相信我的话,不然我们绕来绕去,都是要等石坚离开中原前题下才能发起进攻?
这个使者想想也是,别看石坚只是一个驸马闲居在家,可契丹害怕,天理教也害怕。他灭西夏这一仗太邪乎了。而且张元地话也不能不听,别看他输给石坚,第一与石坚在战场上交过手,第二他本身协助元昊平灭回鹘、吐蕃,也有赫赫战功,并不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于是回去立即禀报此事。
耶律焘蓉说道:“那时我在想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刘娥对石坚地信任度如何。如果刘娥还是对石坚很信任,那么我们无论怎么唱,有了宋朝的支持,石坚也会将我们扑灭在萌芽中。”
说到这里,耶律焘蓉想到她从和石坚谈判时,就开始被石坚计算,自己都不得知,一嘴碎米银牙就直咬。不过她也真害怕了石坚地算计能力。
“如果刘娥对石坚产生很大的猜,就是天理教不去安排,石坚也会主动挑起天理教在大洋岛的发动,而去避祸。并且还会在宋朝垂死挣扎的时候才回到宋朝。毕竟没有宋朝
,他也独木难撑大厦。那样就会狠狠打刘娥一个耳我没有猜错,他都会留下我们契丹,这样才能使他安全。而等到刘娥死后,才向我们契丹发起攻击,因为他与宋朝皇帝的友谊在哪里,他也有发挥的空间。其实天理教所说的先将石坚调到大洋岛然后再发动,与张大人所说的先发动再将石坚调到大洋岛的区别不大。大洋岛面积多大,有那么多复杂的地形,想要拖上一年半载的,岂是张大人所说就能立即扑灭地。”
辽兴宗听了也开始怀疑起来。
耶律焘蓉再次说道:“其实天理教所布置这个棋子也不能说没有用途,只是用途不大。如果刘娥放开心胸,就是再挑拨也无管于事,刘娥对石坚产生怀,就是没有挑拨,石坚也会主动前去大洋岛。”
辽兴宗点头。他若在中原,不能应旨不听,只有到了大洋岛,才会慢慢等到宋朝危险时救急。这样才会给刘娥一个沉痛的教训。
“可是为什么张大人那么再意石坚提前去大洋岛,我当时就在怀此事。直到后来他提出带兵前去,我才知道他地用意。”
辽兴宗张大嘴巴,说道:“你是说他想占据大洋岛为王?”
“正是。陛下,我曾在石家呆过一段时间,听过石坚提到心理学这一词语。”
辽兴宗点头。特别是石坚在马头山与元昊一战,就是抓住了元昊的心理。自己在肃州城外,带着大军雄纠纠而来,可让他当做一个小孩一样斥责,就是他在怀石坚在故意唱空城计,事后想起来那些埋伏有可能是假的,但自己就是不敢赌,这也是抓住了自己的心理。
“我于是分析张大人的心理。他在宋朝不得志投奔了元昊。这时候他背叛了自己地族人,心理就坠入黑暗。当然元昊对他很信任,所以他对元昊也很忠心。但再次背叛元昊,他就不知道忠字是怎么写的。虽然陛下对他很好,可因为他的历史,我们契丹都是好男儿,看他地眼光还是两样的。
”
辽兴宗再次点头。契丹人豪爽,不要说别人,就是辽兴宗也很看不起张元三番五次地出卖自己的主子。
“因此这时候他产生了异心,而大洋岛又让他这异心变成了野心。并且在那时候我才知道他为什么纠缠我,表面上是让我迷惑了,实际上他在降低我们契丹对他的防范之心。”
说到这里,耶律蓉很气愤,石坚利用她,那时光明正大地斗智。她也在利用石坚,甚至连撒泼都使了出来。而张元从一开始利用就出于猥琐的心理,不是喜欢她,而是想得到她报复石坚。这一点小心思她怎能看不出。
辽兴宗还是不解,问道:“可也不大可能,这些人并不是他的手下,他如何保证这些人向他效忠?”
大洋岛想要谋反的人,除了契丹人,还有天理教的人,甚至还有极个别的西夏人,以及大多数地土著人。
“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可别忘记了他此次前去地目标,就是要拖住石坚,为了保证手上的实力,他一定采取游斗地办法。毕竟大洋岛广大的疆域在哪里,他很容易实现这一点。然后等到我们展开计划时,石坚不得不以自己地本土为重,返回宋朝。那么他就会乘我们相互厮杀时,慢慢将手上实力进行整合。不管我们最后鹿死谁手,也不是片刻的事情,那么他也整合得差不多了。那时候等到我们火拼到最后,不管谁剩下来,也没有力量对付他。他就可以自立为王了。”
辽兴宗惊讶地说:“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耶律焘蓉说道:“我没有早说的原因,或者希望他带着这四万契丹勇士,能真的出奇不意,将石坚击毙。”
其实说这话时,耶律焘蓉很矛盾,从个人感情上来说,她不希望石坚死亡。但为了民族的利益,还是希望石坚被张元杀死。
“而且他立国还有一个前题,那就是我们或者大宋元气大伤。事实我们还是占了劣势。因此他必须最大限度拖住石坚。也就是说石坚本来想等到宋朝危险时回国,那么被他强行一拖,宋朝的局面还要糟糕。如果没有猜错,他一上场与石坚展开游斗,以躲藏为主。而在石坚就要回国时,展开大规模的战争,使石坚无法离开。然后再次躲进山林。那么就是石坚回去后,救下宋朝,也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宋朝,对他无能为力。或者我们取胜,那么更好。同样他更不害怕,从军事上他不惧怕我们,况且有了地利。因此,我看到这样对我们契丹也有好处,所以没有道破。”
“原来如此,那么朕只好便宜这小子。”辽兴宗叹道。现在他知道了,就是后悔,追也追不上了,船现在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