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电子书

Home Category

穿越事件簿 [304]

By Root 2782 0
自行合拢了,如果还有后来人,看来也要去猜门上的谜语才能通过。
  
  快步走了很长一阵,见前面又是一道石门,与第一扇不同的是,门上刻的是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儿,见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手里捧了本书,倚着墙角专心阅读,而在他身旁的墙上正有一个被凿破的小洞,洞中有光透过来照在书页之上——俨然是“凿壁偷光”的典故。在画的下面还有“人物一”几个小字,意思应是由此画打一个人物的名字。
  
  这道题太小儿科了,我毫不犹豫地找到“孔”字和“明”字的字模按了下去,果然石门打开,仍然是无止尽的甬路。
  
  “燕然哥哥,我们走了这么许久,若从地面上来算,此刻我们的位置还在九龙谷的下面么?”我忽地有所察觉地问道。
  
  “唔,灵儿心细!”季燕然先夸了我一句,而后道:“从金井下来后到此,大约有一千多步的距离,如果玄机公子没有在混淆我们的方向上做文章的话,我们是一直向南而行的,此刻应该已接近了九龙谷的中心。”
  
  唔……这个家伙更心细,居然一直在数着步子。如果我们已接近了九龙谷中心的话,是不是就意味着也接近了那个惊天秘密的中心呢?
  
  又继续前行了一阵,来到了第三扇石门之前。却见这道石门上刻的又是诗,数了数一共二十句,分为四阙,每阙五句,每一句都选自一首唐诗,把这些句子排在一起,却无论如何也读不通,见是:
  
  第一阙:
  
  接舆亦是狂歌者——【赠韦清将军·顾况】
  
  汉月还从东海出——【王昭君·李白】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星移汉转月将微——【上元夜·崔液】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第二阙:
  
  长安二月柳依依——【杂曲歌辞·俟名】
  
  霜满中庭月满楼——【年少行·令狐楚】
  
  年年岁岁花相似——【白头吟·刘希夷】
  
  空有当年旧烟月——【感怀·李煜】
  
  日月光疑镜里悬——【郊庙歌辞·卢怀慎】
  
  第三阙:
  
  禅门来往翠微间——【赠微上人·刘长卿】
  
  二室由来独擅名——【石淙·李显】
  
  粉茸新吐御筵开——【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赵彦昭】
  
  芙蓉一一惊香倒——【三月·李贺】
  
  栖鹤惊飞翅忧烬——【刺桐花·王毂】
  
  第四阙:
  
  檐边嫩柳学身轻——【春游曲·长孙氏】
  
  向风长啸戴纱巾——【赠秦系·刘长卿】
  
  六翮开笼任尔飞——【放白鹇篇·宋之问】
  
  拾翠总来芳树下——【三日绿潭篇·万齐融】
  
  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杜牧】
  
  (注:【】里的内容为作者注,与正文无关。)
  
  最下面注着“物一”二字,意思是打一件器物。
  
  这天龙朝虽然是个架空的朝代,但在他们的史册上也曾记载过正史上一些朝代的内容,其中唐诗宋词也是有的,因此被玄机公子用在此处不足为奇,奇的只是这些句子拼凑在一起完全不通,让人看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道门上的题显然一下子提高了难度,连季燕然同学都皱起了眉,摸着下巴盯着这些句子苦思。
  
  二十句诗,仅仅是猜一样东西,且这些句子乱七八糟的说什么的都有,这让人从何猜来呢?!无论是从字面上还是句中所表达的意思来看都无法说通,真是令人毫无头绪。
  
  早知如此平时应该多背几首诗来才是,管它什么打油诗、回环诗、宝塔诗、离合诗、藏头诗还是神智体诗,我——嗳?等等——让我看看……如果是藏头诗的话,第一阙五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接汉疑星落?
  
  “燕然哥哥,”我扯了扯正全神贯注思考的季同学的袖子,“唐诗里有没有‘接汉疑星落’的句子?”
  
  季燕然点头,望向我道:“是卢照邻的诗。——唔!”
  
  他似是受到了启发般连忙转回头去看石门上的诗,我知道这回有谱了,便依着这藏头诗的规律去看第二阙,念道:“长霜年空日……这个……好像不大通?”
  
  季燕然笑起来,道:“当然不通,哪里有这样的句子?!第一阙是藏头,第二阙却是藏尾——‘依楼似月悬’,仍然是卢照邻的诗,与第一阙的句子是同一诗里的上下句。”
  
  “哦哦,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那么第三阙和第四阙就不用猜了,应是老卢这首诗的后两句罢?”我将手一拍,道。
  
  季燕然被我的“老卢”逗得忍不住伸大手在我的脑瓜儿上抚了一抚,笑着摇头:“后两阙却非同一诗里的了,此诗的后两句是:‘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后两阙中并没有这几字,且既不是藏头也不是藏尾,一时还看不出来究竟这两阙里包含着哪两句诗。”
  
  唔……不藏头也不藏尾,那就是藏脖子?——“门室茸蓉鹤”?呸。再或者是藏腰?——“往来吐一飞”?啊哈哈哈哈,怎么好像是从嘴里吐出一只鸟来呢?!——呃,严肃,严肃些。
  
  季燕然好笑地看了眼我脸上阴晴不定的古怪表情,道:“第三阙和第四阙我猜出来了,果然也是藏字诗。”
  
  说着伸出长臂在石门上指给我看:“后两句是:禅室吐香烬,轻纱笼翠烟。取自李颀的诗。”
  
  ——原来如此,后两阙是分别由左至右斜下来和由右至左斜下来看,即是:
  
  “禅”门来往翠微间
  
  二“室”由来独擅名
  
  粉茸新“吐”御筵开
  
  芙蓉一一惊“香”倒
  
  栖鹤惊飞翅忧“烬”
  
  和:
  
  檐边嫩柳学身“轻”
  
  向风长啸戴“纱”巾
  
  六翮开“笼”任尔飞
  
  拾“翠”总来芳树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
  
  如此连下来就是四句诗: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禅室吐香烬,轻纱笼翠烟。
  
  于是这四句诗凑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新的谜面,这个谜面才是真正要我们猜的谜面!
  
  从诗句的意思来看:“汉”指的就是银河、河汉,疑是银河的星星落下,又像依着楼悬挂的月亮,有纱笼着,还会冒些许轻烟的,除了“灯笼”还能是什么呢?
  
  这样连环套似的令人拍案叫绝的谜题令我不禁对那位玄机公子的崇敬之情又深添了几分,只不知他和我们家老季同志比起来哪一个更聪明些呢?
  
  我伸手将刻有灯字的字模按了下去,果不其然,石门慢慢开启,眼前情形却令我瞠目结舌地惊呆在了当场。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还是,意会就好,嗬嗬嗬……




数字·龙辇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中所见——当我们开启了这第三道石门之后,呈现于面前的,是一个如同巨大火山坑般的黑洞,向下望不到底,向上望不到天,而我们此刻的位置,正处于黑洞的半腰间,石门外有一方用岩石加工成的平台,向虚空中探了出去,站在这块岩石之上,人就仿佛飘浮在宇宙间,失去了方向感和存在感。
  
  不等我们回过神来,身后石门已是砰然关闭,眼前顿时陷入一片漆黑之中,手中拿着的火把早在进入第一道门时被土扑灭了,由于甬道内一直有长明灯燃着,便没有再点亮,如今却已没有火种可借,除了身边人的呼吸声和从黑洞上方传来的诡异的啸声之外,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
  
  “燕然哥哥……”我在黑暗中伸出手去寻找季燕然,被他轻轻地伸臂拥入怀中。
  
  “莫怕,这洞内必有机关,我们不妨静等片刻。”他柔声安慰。
  
  “燕然哥哥,我们——我们头顶上方不是、不是湖水么?怎么会有望不到天的黑洞呢?”我有些心慌,毕竟我是从现代穿过来的,有些难以解释的东西很自然地会被归类为……归类为超越人类行为的力量使然,譬如外星生物,譬如宇宙空间论等等,而古人不可能想到这些东西,自然顾虑会少一层。
  
  “灵儿听到那风声了么?”季燕然抚慰地拍着我的后背,低下头来在我耳旁道。
  
  “听到了,是从上面传来的。”我仰起脸,却不小心蹭到了他的脸,被他轻轻贴住。
  
  听他温声笑道:“有风声就证明上面有出口,九龙谷的地貌本就奇特,我们此刻所处的位置应是在谷的正中心,而九龙谷上空历来水雾甚浓,就连地图之上画的都只是它的一个大概的外形。若在谷外远远地看去,整个谷的上空是被水雾遮住的,一直与天上厚厚的云层相连,因此我推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通天般的黑洞,其实……是位于九龙谷正中心的一座峰!它的山腹被掏空,湖水是环绕着这座峰流动的,与外围的九座峰正形成了一个圆环形◎,所以此刻我们的头上并没有湖水,而只有风声。”
  
  ——不错!就是这样!这是一座峰,而我们此时正处于山腹之内!曾听说过唐朝时的君王喜欢开山为陵,手笔之大令人惊叹,没想到天龙朝竟也有这样的气魄,恐怕举世之中也只有玄机公子堪当此任了!
  
  听得季燕然如此一分析,我立刻安下心来,挥散满脑子里大脑袋小身子的火星人形象,从他怀里出来,才要说话,忽见眼前火光一闪,但见一团光焰划过周围洞壁,如同一条火龙般迅速绕着整个黑洞向上蜿蜒,所过之处皆燃起火焰,不一时便将偌大一个山洞点亮起来。
  
  借助满洞的火光,终于可以将洞内情形看个清楚,不禁又是一番目瞪口呆。但见这座山峰的内部是黑色岩石构成,洞壁之上雕刻着巨大的日、月、星、鸟、龟、虎、连壁、偃月等图案,在我们的头顶上方,转圈分布着九条黑色的巨龙石雕,它们匍匐在洞壁上,向着下方探下头来,巨口大张,隐约能看清龙嘴里露出的一截充当舌头的青铜制管道来,管道上面还刻着云雷纹。
  
  “燕然哥哥!那是我们在祭台上看到的连接着石槽的青铜管!”我指着龙头道,“这九条龙口中的管子想必就是分别连接着那九座峰祭台上的青铜管的。”
  
  季燕然的面色有些沉重,只是凝眉不语。
  
  顺着这九条龙的龙头向下看去,却见在这个黑洞的正中央,又有一座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在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