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的诱惑 [5]
感觉到的是威慑的纵深感,它们像是象征着墨家的深不可测。
上午剩余的时间,她在厨房帮着佬姨准备午餐。
墨家人对一日三餐很讲究,首先是时间,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必须准时开饭。早上七时,正午是十二点半,晚上是夜七点,偶尔加夜宵会在十点到十点半之间。
佬姨习惯清晨五点起床,五点半到市场买菜,六点半回来烹调早餐;上午清洁厨房,处理材料和精心煲汤;午休后开始打扫屋子。杨明慧对佬姨的工作从不插手,但会在消毒厨具和清洗物品家居方面发表命令式的建议。
在许知敏眼里,佬姨在墨家干的活与富家人的保姆工作没任何两样,而且墨家没给佬姨一分钱工资,可佬姨干得很开心。佬姨边摘掉菜根,边与侄孙女拉起家常话。许知敏很留心地听,发现佬姨的话题不知不觉都绕着墨家人转,主要是墨叔和墨家两兄弟,皆是佬姨操心大的孩子。
这是万物生灵最自然流露出来的母爱,许知敏想。如今来到墨家与佬姨谈上话,对于母亲“他们毕竟没有血缘关系”的说法她无法苟同了。记得读过外国一个真实的民间故事,叫狼养大的孩子,动物和人之间尚可以形成亲子关系,何况是人之间。
佬姨自是会想念两个亲生女儿。然而,就像许多父母与自己的亲生孩子反而并不亲近,一旦某种隔阂产生,便像噩梦一辈子地纠缠不清。
愁苦从老人细微的语气变化泄露出来,许知敏知道,不认为自己该多嘴。这其中复杂的关系,犹如一张蜘蛛网足以覆灭她的一生。因而她聪明地选择做个忠实的倾听者。专心地聆听,有助于他人释放心中的苦处。
许知敏做对了。短短两个钟头的叙谈,老人得到常年期许的满足。老人也不尽是糊涂,心里暗道:这侄孙女,非一般啊——
客厅的老式摆钟咚地敲响了一下,刚好十二点半。墨家的两兄弟主动走进了厨房,帮手准备开饭。
许知敏伸手欲端汤,被身后的墨深轻轻推了开去。
“这烫,我来。”他轻声对她说,熟练地戴上隔热手套,将沉重的汤煲端到外面的食厅。
于是许知敏取了个放汤煲的隔热垫尾随其后,来到食厅。见墨涵在擦桌子、摆餐具,动作干脆利落,一气呵成。他们两兄弟做这些事想必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安放好隔热垫,墨深把汤煲稳稳当当放上去。紧接他脱下手套,急急忙忙走上前接过佬姨手中的菜盘子。墨涵则挽起佬姨的手臂,帮佬姨拉开椅子,扶老人坐下。
许知敏同样认为,他们对佬姨的好,不似是佯装的。
她走回厨房再端饭煲。这次是墨涵对她笑着说:“知敏姐,以后这些沉重的活由我和哥哥来。”不由分说抢先端了饭煲出去。
诚然,这对兄弟被他们的母亲教导得很好。
而想到杨明慧,许知敏心里不免徒生敬畏。
三个孩子站在自己的位子旁边,等着墨家夫妇一前一后走入食厅。墨叔为妻子拉开椅子,然后自己落座,对三个孩子说:“都坐下吃饭吧。”
许知敏望了望墨振。这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气质温文儒雅,态度平顺温和,说话和和气气,只是一双鹰的眸子泄露了太多太多的不简单。
想想,能挑到杨明慧这样妻子的男子,怎可能是普通人呢?许知敏突然觉得紧张了。
坐了下来。她的座位最靠近饭煲,于是像在家里一样,她习惯地主动拿起饭勺给每个人盛饭。
她刚揭开饭煲的盖子,杨明慧唤了她一声:“知敏。”
她抬起脸,迷茫地看向墨家女主人。
杨明慧手执起汤勺,给许知敏的碗盛了半碗清汤,边说:“吃饭前,先喝碗汤。”
许知敏想了下,答:“我们家都是吃完饭再喝汤。”
杨明慧一手支了支镜架,说:“吃饭喝汤不是为了单纯地补充水分。饭前喝小口汤有助于进食。饭后喝汤反而难以消化。看你这么瘦,就知道消化功能不怎么好。既然你墨叔把你邀请到这里来,我就有责任帮你戒掉这些坏习惯,才对得起把你交给我们的父母。”
许知敏的手尚放在饭煲盖子上,听到杨明慧这最后一句,哆嗦了下,没握紧盖柄,盖子砰的轻响自动合上。
杨明慧把汤碗放落到许知敏跟前,又勺了碗汤给佬姨,说:“嬷嬷,你明天到早市抓一只老母鸡,煲点参汤给知敏补补身子。——墨振,你觉得怎样?”
墨叔对妻子的话颇有赞许:“嗯,可以。再加几味草药,奶娘,我下午把方子给你。”
许知敏看着佬姨也是连连点头称好,感觉脑袋子一嗡。接下来,她觉得手是木的,脖子是木的,头是木的,整个身子都是木的。别人做什么,她跟着做什么。手多一个动作,心里直发抖,就怕一个不小心,杨明慧又说什么。
一顿饭下来,她吃的是家里十年吃不到的山珍海味,却索然不知味。
午饭后,帮佬姨洗完碗,到客厅陪主人们坐了会儿。时间一到,杨明慧打发了三个孩子睡午觉。
墨家为了她在佬姨的房里多放了张可折叠的小铁床。睡在小铁床的凉席上,听佬姨轻手轻脚走了出去阖上房门,许知敏睁开眼。高高的红色木窗上梁吊的一串铃铛,随着风摇摇荡荡发出轻轻的铛铛声,像是敲开了她脑子里的混沌。手抓紧了枕巾,眨眨眼,又眨眨眼,被饭前那口汤堵得胸闷心慌。
这就是差距吗?自己家和墨家的差距,平房人和楼房人的差距——饭前的一碗汤。无法辩解、无法反驳的饭前一碗汤,打碎了她以往的天真想法。并不是学习成绩好,平房人就能与楼房人完全的平起平坐。楼房人的世界,远比她想象中复杂得多。
旁边立着的美的风扇旋转的风声轻柔得像是催眠曲。她虽然怀念家里那台叽里呱啦响的旧风扇,却又不得不承认:就是比不上人家的。
人,大概都是这样的,没钱的总是会渴望有钱的。在享受到有钱的一刻,这种感觉只会更加的强烈。
浑浑噩噩地瞎想着,许知敏合上了双眼。
下午四点,婉拒了墨家留她用膳的好意,许知敏向墨家人和佬姨告辞。
在分别的门口,杨明慧对两个儿子说:“知敏初来这边的学校上学,对这一带不熟悉,你们送她,顺便带她在这附近转一圈。”
许知敏推拒:“慧姨,不用了。”
杨明慧摇摇头:“放你一个女孩子回家毕竟不怎么放心。月华小区是文明安全模范小区,相反,对面月华花园的居民来历不清。你第一天来墨家拜访,绝不能有半点闪失。墨深,一定要把她送上公车为止。”
“是。妈。”墨深应答。
许知敏还能说什么呢?只得谢了声,跟着墨家两兄弟下了楼梯,在月华小区里转了转。三人一路走,墨涵热情地向她介绍小区的地理位置、内部结构和公共设施,墨深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后。许知敏细心地记住墨涵说的路标位置和标志性建筑物,对于身后默不吭声的墨深,心想:他果真是个不喜欢多言的人。
紧接,他们送她来到月华路口的车站。等了会儿,车子进站,她向他们轻轻道了声再见,走上公车。投了车费,她往车厢后方走。
忽然,一条长腿从左侧横出蛮横地挡住了她的去路。她侧脸一看,竟是乔翔。
乔翔对着她斜勾起了洋洋得意的嘴角:“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果然是最近的距离啊。许知敏同学——”
第六章
许知敏慢镜头地把头从右下方四十五度转到正九十度,抬起脚,若无其事越过乔翔挡路的腿。
乔翔岂容得了她这种傲慢的对待,从座位上蹦起,喊:“你跟墨家那两个小子是什么关系?!”伸出的一只手未搭上她的肩膀,车子突然一个急刹车,他两手慌忙抓住扶手,回头就想大骂司机。
车门哐啷打开,司机埋怨:“刚刚车靠站时你们怎么不上车?真是的,现在却来拦车。”
“因为现在才看到一个认得的人。”
乔翔清楚地记得这个冷冰冰的声音,看着答话的人踏上公车,长长刘海下那双森冷的眼睛正盯着自己,禁不住打了个趔趄,心里道:“是墨深,真的是墨深。”继而想起了自己刚转入实验中学的那会——
那一天傍晚,血红的晚霞像是燃烧的火苗照亮了整一片实验中学足球场。
乔翔伙同一帮兄弟正围堵一个不听话的小子。争执的途中,突然花圃的灌木丛后方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动。
众人回望,惊问:“谁?”
见一个高高个子的学生立在草丛中,搔了搔耳朵,懒懒地瞟过众人一眼。接着仔细地拍拍校服上的碎草屑,提起书包,面无表情地大跨步,从他们一群人中间穿过。
乔翔向来不习惯他人在自己面前装帅,上前想拦人,被同伴一把拉住。
“别去,乔翔,那是高年级的师兄墨深。”
“那又怎样?”他又不是没跟高年级的干过架。
“墨深不一样。他是跆拳道馆唯一拿黑带二段的学生。”
跆拳道馆的人,乔翔有点忌惮了。
被他们围堵的小子见状,立刻朝着墨深大声呐喊:“师兄,救我!”
“你这小子——”乔翔凶恶道。
墨深这会回过了头,大伙只见他一双眸子森如寒星,大气不敢出。许久,四周呼呼的风的啸声中,慢腾腾地飞出墨深的一句:“不认得你。”道完,他将书包披上肩,头也不回径自往前走。
乔翔吃惊地望着他的背影:这人真怪,不声张正义,难道也是个坏小子?
身边的同伴摇摇头:“墨深跟他弟弟,从来不多管闲事。”
实验中学附近的帮派只怕跆拳道馆的人,跆拳道馆里的学生顺服的人是墨家兄弟。因而,让帮派的人感到庆幸的是,墨家兄弟虽是学校最有名的品学优良的好学生,却从来不插手他人的事。加上墨家兄弟交的朋友不多,能交得上的朋友也个个都是不多管闲事、不惹事生非的人。帮派与墨家兄弟至今,倒是相安无事。
现在,从不管事的墨家兄弟竟为了一个女生出声?!乔翔看看许知敏,瞅瞅走来的墨家兄弟,想到帮派的兄弟一再强调:“凡事好说,就是别去惹墨家那对兄弟。”他暗地狠狠地蜷缩起了拳头。
立在中央的许知敏也觉得,这真是件糟糕透顶的事情。八成墨家兄弟是因着杨明慧的嘱咐,看到乔翔为难她而不得不上车。但是,周遭看戏的人不这么想啊。眼瞧瞧这车厢里零零星星几个穿着实验中学校服的乘客,她一个劲地头大。明日开学第一条爆炸性八卦新闻,肯定是:实验中学最糟糕的差生,实验中学最优秀的墨家兄弟,在公车上为了一个女生……
她想撞墙了。脑子迅速转了几圈,灵机一动,看到最后面一排最边上恰好有个空位,于是立马走过去,
上午剩余的时间,她在厨房帮着佬姨准备午餐。
墨家人对一日三餐很讲究,首先是时间,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必须准时开饭。早上七时,正午是十二点半,晚上是夜七点,偶尔加夜宵会在十点到十点半之间。
佬姨习惯清晨五点起床,五点半到市场买菜,六点半回来烹调早餐;上午清洁厨房,处理材料和精心煲汤;午休后开始打扫屋子。杨明慧对佬姨的工作从不插手,但会在消毒厨具和清洗物品家居方面发表命令式的建议。
在许知敏眼里,佬姨在墨家干的活与富家人的保姆工作没任何两样,而且墨家没给佬姨一分钱工资,可佬姨干得很开心。佬姨边摘掉菜根,边与侄孙女拉起家常话。许知敏很留心地听,发现佬姨的话题不知不觉都绕着墨家人转,主要是墨叔和墨家两兄弟,皆是佬姨操心大的孩子。
这是万物生灵最自然流露出来的母爱,许知敏想。如今来到墨家与佬姨谈上话,对于母亲“他们毕竟没有血缘关系”的说法她无法苟同了。记得读过外国一个真实的民间故事,叫狼养大的孩子,动物和人之间尚可以形成亲子关系,何况是人之间。
佬姨自是会想念两个亲生女儿。然而,就像许多父母与自己的亲生孩子反而并不亲近,一旦某种隔阂产生,便像噩梦一辈子地纠缠不清。
愁苦从老人细微的语气变化泄露出来,许知敏知道,不认为自己该多嘴。这其中复杂的关系,犹如一张蜘蛛网足以覆灭她的一生。因而她聪明地选择做个忠实的倾听者。专心地聆听,有助于他人释放心中的苦处。
许知敏做对了。短短两个钟头的叙谈,老人得到常年期许的满足。老人也不尽是糊涂,心里暗道:这侄孙女,非一般啊——
客厅的老式摆钟咚地敲响了一下,刚好十二点半。墨家的两兄弟主动走进了厨房,帮手准备开饭。
许知敏伸手欲端汤,被身后的墨深轻轻推了开去。
“这烫,我来。”他轻声对她说,熟练地戴上隔热手套,将沉重的汤煲端到外面的食厅。
于是许知敏取了个放汤煲的隔热垫尾随其后,来到食厅。见墨涵在擦桌子、摆餐具,动作干脆利落,一气呵成。他们两兄弟做这些事想必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安放好隔热垫,墨深把汤煲稳稳当当放上去。紧接他脱下手套,急急忙忙走上前接过佬姨手中的菜盘子。墨涵则挽起佬姨的手臂,帮佬姨拉开椅子,扶老人坐下。
许知敏同样认为,他们对佬姨的好,不似是佯装的。
她走回厨房再端饭煲。这次是墨涵对她笑着说:“知敏姐,以后这些沉重的活由我和哥哥来。”不由分说抢先端了饭煲出去。
诚然,这对兄弟被他们的母亲教导得很好。
而想到杨明慧,许知敏心里不免徒生敬畏。
三个孩子站在自己的位子旁边,等着墨家夫妇一前一后走入食厅。墨叔为妻子拉开椅子,然后自己落座,对三个孩子说:“都坐下吃饭吧。”
许知敏望了望墨振。这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气质温文儒雅,态度平顺温和,说话和和气气,只是一双鹰的眸子泄露了太多太多的不简单。
想想,能挑到杨明慧这样妻子的男子,怎可能是普通人呢?许知敏突然觉得紧张了。
坐了下来。她的座位最靠近饭煲,于是像在家里一样,她习惯地主动拿起饭勺给每个人盛饭。
她刚揭开饭煲的盖子,杨明慧唤了她一声:“知敏。”
她抬起脸,迷茫地看向墨家女主人。
杨明慧手执起汤勺,给许知敏的碗盛了半碗清汤,边说:“吃饭前,先喝碗汤。”
许知敏想了下,答:“我们家都是吃完饭再喝汤。”
杨明慧一手支了支镜架,说:“吃饭喝汤不是为了单纯地补充水分。饭前喝小口汤有助于进食。饭后喝汤反而难以消化。看你这么瘦,就知道消化功能不怎么好。既然你墨叔把你邀请到这里来,我就有责任帮你戒掉这些坏习惯,才对得起把你交给我们的父母。”
许知敏的手尚放在饭煲盖子上,听到杨明慧这最后一句,哆嗦了下,没握紧盖柄,盖子砰的轻响自动合上。
杨明慧把汤碗放落到许知敏跟前,又勺了碗汤给佬姨,说:“嬷嬷,你明天到早市抓一只老母鸡,煲点参汤给知敏补补身子。——墨振,你觉得怎样?”
墨叔对妻子的话颇有赞许:“嗯,可以。再加几味草药,奶娘,我下午把方子给你。”
许知敏看着佬姨也是连连点头称好,感觉脑袋子一嗡。接下来,她觉得手是木的,脖子是木的,头是木的,整个身子都是木的。别人做什么,她跟着做什么。手多一个动作,心里直发抖,就怕一个不小心,杨明慧又说什么。
一顿饭下来,她吃的是家里十年吃不到的山珍海味,却索然不知味。
午饭后,帮佬姨洗完碗,到客厅陪主人们坐了会儿。时间一到,杨明慧打发了三个孩子睡午觉。
墨家为了她在佬姨的房里多放了张可折叠的小铁床。睡在小铁床的凉席上,听佬姨轻手轻脚走了出去阖上房门,许知敏睁开眼。高高的红色木窗上梁吊的一串铃铛,随着风摇摇荡荡发出轻轻的铛铛声,像是敲开了她脑子里的混沌。手抓紧了枕巾,眨眨眼,又眨眨眼,被饭前那口汤堵得胸闷心慌。
这就是差距吗?自己家和墨家的差距,平房人和楼房人的差距——饭前的一碗汤。无法辩解、无法反驳的饭前一碗汤,打碎了她以往的天真想法。并不是学习成绩好,平房人就能与楼房人完全的平起平坐。楼房人的世界,远比她想象中复杂得多。
旁边立着的美的风扇旋转的风声轻柔得像是催眠曲。她虽然怀念家里那台叽里呱啦响的旧风扇,却又不得不承认:就是比不上人家的。
人,大概都是这样的,没钱的总是会渴望有钱的。在享受到有钱的一刻,这种感觉只会更加的强烈。
浑浑噩噩地瞎想着,许知敏合上了双眼。
下午四点,婉拒了墨家留她用膳的好意,许知敏向墨家人和佬姨告辞。
在分别的门口,杨明慧对两个儿子说:“知敏初来这边的学校上学,对这一带不熟悉,你们送她,顺便带她在这附近转一圈。”
许知敏推拒:“慧姨,不用了。”
杨明慧摇摇头:“放你一个女孩子回家毕竟不怎么放心。月华小区是文明安全模范小区,相反,对面月华花园的居民来历不清。你第一天来墨家拜访,绝不能有半点闪失。墨深,一定要把她送上公车为止。”
“是。妈。”墨深应答。
许知敏还能说什么呢?只得谢了声,跟着墨家两兄弟下了楼梯,在月华小区里转了转。三人一路走,墨涵热情地向她介绍小区的地理位置、内部结构和公共设施,墨深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后。许知敏细心地记住墨涵说的路标位置和标志性建筑物,对于身后默不吭声的墨深,心想:他果真是个不喜欢多言的人。
紧接,他们送她来到月华路口的车站。等了会儿,车子进站,她向他们轻轻道了声再见,走上公车。投了车费,她往车厢后方走。
忽然,一条长腿从左侧横出蛮横地挡住了她的去路。她侧脸一看,竟是乔翔。
乔翔对着她斜勾起了洋洋得意的嘴角:“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果然是最近的距离啊。许知敏同学——”
第六章
许知敏慢镜头地把头从右下方四十五度转到正九十度,抬起脚,若无其事越过乔翔挡路的腿。
乔翔岂容得了她这种傲慢的对待,从座位上蹦起,喊:“你跟墨家那两个小子是什么关系?!”伸出的一只手未搭上她的肩膀,车子突然一个急刹车,他两手慌忙抓住扶手,回头就想大骂司机。
车门哐啷打开,司机埋怨:“刚刚车靠站时你们怎么不上车?真是的,现在却来拦车。”
“因为现在才看到一个认得的人。”
乔翔清楚地记得这个冷冰冰的声音,看着答话的人踏上公车,长长刘海下那双森冷的眼睛正盯着自己,禁不住打了个趔趄,心里道:“是墨深,真的是墨深。”继而想起了自己刚转入实验中学的那会——
那一天傍晚,血红的晚霞像是燃烧的火苗照亮了整一片实验中学足球场。
乔翔伙同一帮兄弟正围堵一个不听话的小子。争执的途中,突然花圃的灌木丛后方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动。
众人回望,惊问:“谁?”
见一个高高个子的学生立在草丛中,搔了搔耳朵,懒懒地瞟过众人一眼。接着仔细地拍拍校服上的碎草屑,提起书包,面无表情地大跨步,从他们一群人中间穿过。
乔翔向来不习惯他人在自己面前装帅,上前想拦人,被同伴一把拉住。
“别去,乔翔,那是高年级的师兄墨深。”
“那又怎样?”他又不是没跟高年级的干过架。
“墨深不一样。他是跆拳道馆唯一拿黑带二段的学生。”
跆拳道馆的人,乔翔有点忌惮了。
被他们围堵的小子见状,立刻朝着墨深大声呐喊:“师兄,救我!”
“你这小子——”乔翔凶恶道。
墨深这会回过了头,大伙只见他一双眸子森如寒星,大气不敢出。许久,四周呼呼的风的啸声中,慢腾腾地飞出墨深的一句:“不认得你。”道完,他将书包披上肩,头也不回径自往前走。
乔翔吃惊地望着他的背影:这人真怪,不声张正义,难道也是个坏小子?
身边的同伴摇摇头:“墨深跟他弟弟,从来不多管闲事。”
实验中学附近的帮派只怕跆拳道馆的人,跆拳道馆里的学生顺服的人是墨家兄弟。因而,让帮派的人感到庆幸的是,墨家兄弟虽是学校最有名的品学优良的好学生,却从来不插手他人的事。加上墨家兄弟交的朋友不多,能交得上的朋友也个个都是不多管闲事、不惹事生非的人。帮派与墨家兄弟至今,倒是相安无事。
现在,从不管事的墨家兄弟竟为了一个女生出声?!乔翔看看许知敏,瞅瞅走来的墨家兄弟,想到帮派的兄弟一再强调:“凡事好说,就是别去惹墨家那对兄弟。”他暗地狠狠地蜷缩起了拳头。
立在中央的许知敏也觉得,这真是件糟糕透顶的事情。八成墨家兄弟是因着杨明慧的嘱咐,看到乔翔为难她而不得不上车。但是,周遭看戏的人不这么想啊。眼瞧瞧这车厢里零零星星几个穿着实验中学校服的乘客,她一个劲地头大。明日开学第一条爆炸性八卦新闻,肯定是:实验中学最糟糕的差生,实验中学最优秀的墨家兄弟,在公车上为了一个女生……
她想撞墙了。脑子迅速转了几圈,灵机一动,看到最后面一排最边上恰好有个空位,于是立马走过去,